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8篇
电工技术   3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80篇
机械仪表   2篇
矿业工程   19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介绍了压痕蠕变测试原理,综述了压痕测试Sn基无铅焊料蠕变特性的国内外研究动态,讨论了相关因素(第二相、晶粒尺寸、温度以及应力)对压痕蠕变的影响,总结了压痕测试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压痕蠕变测试在焊料研究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2.
陈勇  张昆华  闻明  管伟明  李艳 《贵金属》2013,34(S1):108-115
综述了高温涂层的发展过程、种类、制备方法,以及各种涂层的特点,归纳了国内外高温涂层的研究现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93.
综合介绍了国内外电接触现象数值模拟的研究与发展情况,分析了电接触数值模拟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电接触现象数值模拟进一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4.
Ag/Cu/Fe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伟明  闻明  张昆华  卢峰  秦国义  吕海波 《贵金属》2005,26(2):32-34,20
采用Ag/Cu/Fe层状预复合、热挤压工艺,制备了Ag/Cu/Fe系层状复合材料。使用电子探针技术研究了在热处理条件下,材料的界面结构变化和扩散过程,得出了扩散层厚度、扩散速度、扩散激活能与热处理条件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5.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RuB2六方结构和四方结构的晶体结构、弹性模量和电子结构.通过理论计算发现这两种结构的晶格参数和晶胞体积与实验值比较吻合,说明计算结果合理可信.计算的弹性模量显示这两种RuB2结构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通过电子结构的计算发现在Ru与B原子之间主要是以Ru的4d和B2p电子轨道上的电子杂化并形成了Ru-B共价键.在基态下RuB2主要以四方结构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96.
采用多元醇法和一种新的改进多元醇法制备了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Pt/C催化剂,并对2种方法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比较。后者是将Pt前驱体先负载至碳黑上,再加入多元醇还原,制备出了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好的Pt/C催化剂。利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以及动态伏安法(CV)表征催化剂的微观组织形貌、物相组成以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先还原后负载方式的多元醇法制备的Pt/C催化剂容易团聚。而先负载后还原方式制备的Pt/C催化剂则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好,粒径大小在1.2~3.2 nm,电化学测试也表明,该Pt/C催化剂的质量电流密度为23.42 A/g,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7.
研究了Ag-LaNiO3-δ电接触材料在直流电弧作用下弧区的元素分布、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直流电弧作用前后的电极形貌以及电极表面的元素分布;探讨了Ag-LaNiO3-δ电接触材料在直流电弧作用下的转移和腐蚀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直流电弧引起阳极表面熔化、Ag离子向阴极转移及在阴极表面沉积;LaNiO3-δ复合金属氧化物在电弧高温作用下分解成单元素,吸收了电弧能,有利于灭弧;同时LaNiO3-δ颗粒悬浮在阳极Ag微小熔池中,增加了熔融Ag的粘度,有利于降低Ag熔滴的飞溅,减少了电弧烧损。Ag-LaNiO3-δ复合电接触材料显示出良好的综合电性能。  相似文献   
98.
通过对采用喷射沉积技术和传统的熔铸技术获得的(AgCu28)xSn100-x的密度和微观组织对比,研究沉积工艺参数与沉积坯密度及微观组织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沉积条件适当时,沉积坯的密度可与铸锭密度相当;喷射沉积技术制备的(AgCu28)xSn100-x合金无枝晶偏析,微观组织均匀;铸态样品与沉积样品的相组成不同,沉积样品存在非平衡新相,某些平衡相的结晶被抑制。  相似文献   
99.
以大变形Ag/Ni20纤维复合材料触点为实验样品,以扫描电镜等为分析手段,根据触点内部纤维组织的变形和分布情况,通过建立5区域应力应变模型,研究大变形金属纤维复合材料触点制备中的塑性问题。结果表明,触点在制备过程中存在压缩和拉伸两种变形,位于钉头与钉角处的第3区和钉头表面的第1区应力应变最集中,为拉伸变形,平均变形量在80%,是裂纹容易产生的地方。材料塑性应满足这两个区域的塑性拉伸变形要求,才能制备出高质量的触点  相似文献   
100.
热挤压变形改善Cu/FeS复合材料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和硬度实验等手段考察了不同Fes含量Cu/Fes复合材料挤压前后的显微组织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经过热挤压后的复合材料组织均匀性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纵截面出现了纤维状排列的组织,材料的致密度和硬度得到改善,电导率有所降低,并分析了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