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72篇
综合类   36篇
化学工业   2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1篇
能源动力   86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在小型程序控温流化床试验台上研究煤燃烧生成多环芳烃的特性.考察了燃烧温度、停留时间、过量空气系数、脱硫剂和金属铁等因素对多环芳烃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800~900℃)范围内,流化床燃烧在850℃时多环芳烃生成量最少;多环芳烃生成量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出现了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添加氧化钙增加了多环芳烃的生成量;少量铁的加入使多环芳烃生成量增加,大量铁则抑制了多环芳烃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2.
该文以基于火焰图像处理的温度场测量技术对炉膛火焰的温度分布进行了测量,并以此测量结果对锅炉炉膛进行了热平衡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锅炉燃烧过程中未燃尽碳的在线预测模型,并将模型预测结果与炉膛三维温度场计算的结果和灰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灰分析的结果基本相近,可以作为锅炉燃烧的在线经济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73.
钒系SCR催化剂对汞形态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燃煤电站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对烟气汞形态转化的作用,通过浸渍法制备钒系(V2O5/TiO2)SCR催化剂,利用实验室SCR汞形态转化试验台研究催化剂钒(V)负载量、反应温度、烟气组分、氨气和空速等因素对汞形态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V2O5负载量的增大在其表面形成更多的V活性中心位,促进汞形态的转化;在试验条件下,SCR催化剂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最大汞转化率达99.2%;烟气中的HCl为汞氧化反应提供所需的活性Cl原子;NH3与汞氧化反应组分在催化剂表面发生竞争吸附,抑制了汞氧化反应的发生;空速增大不利于汞的形态转化.  相似文献   
174.
以两段式回转窑焚烧炉为研究对象,基于逆向Monte Carlo方法,提出了利用电荷耦合器件摄像机所获取的辐射信息进行炉膛断面二维弥散介质温度场快速重建的模型.应用最小二乘QR(LSQR)矩阵分解算法结合维恩定律即可重建出截面温度场.模拟计算表明,即使在存在测量误差的情况下,仍可以较好地重建出介质温度场,同时辐射能传感器的信噪比不应低于70 dB.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证实了重建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5.
在小型循环流化床实验台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飞灰回燃试验,研究了灰煤比、运行温度、飞灰活化方式、循环倍率、流化风速等因素对脱硫效率和飞灰含碳量的影响,寻求合理运行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飞灰回燃时的最佳脱硫温度约为880℃;随着灰煤比的增加,飞灰含碳量逐渐降低,脱硫效率逐渐提高;水灰质量比从0提高到4.5%,脱硫效率增加了13.84%,而飞灰含碳量则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6.
螺旋肋片形成非衰减性旋流的强化传热性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于螺旋肋片形成非衰减性旋流的传热和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比较分析了非衰减性旋流与多翅管和衰减性旋流在传热和阻力特性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传热系数上非衰减性旋流比多翅管和衰减性旋流分别提高60%~85%和49%,但非衰减性旋流的阻力损失也明显高于多翅管和衰减性旋流.综合热力性能的分析结果表明,在较低Reynolds数下非衰减性旋流的综合热力性能较好,当Reynolds数大于某一临界值 (本实验为18000)后衰减性旋流的综合热力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77.
循环流化床内颗粒停留时间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进一步了解循环流化床床内复杂的流体动力特性,在200mm×200mm的冷态循环流化床试验台上以从床料中筛分出来的某一粒径的颗粒为示踪颗粒,用脉冲加入示踪剂法直接测量了固体颗粒停留时间分布.对试验所得的固体颗粒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的分析明显表明床内存在着由于流体动力特性和几何结构引起的颗粒返混.基于循环流化床内特殊的核心-边壁区流体动力结构,建立了能描述循环流化床和下排气旋风分离器内固体颗粒流体动力特性及固体停留时分布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8.
温度和气氛对PAHs由从头合成反应生成PCDD/Fs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产生的多氯二苯并二恶英(PCDDs)和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s),是一类剧毒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多环芳烃是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上二恶英生成的一种主要的碳源.在小型试验用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温度和燃烧气氛中氧对多环芳烃在模拟飞灰(MFA)的催化下,由从头合成反应生成二恶英的作用.烟气样品参照USEPA1613方法收集,并采用高分辨色谱,低分辨质谱仪进行分析.给出了反应中生成的二恶英的分布特征与温度、氧含量的关系,二恶英的分布特征包括二恶英的总排放量、毒性当量(TEQ)和PCDDs/PCDFs的比例.结果显示,PAHs反应生成的PCDFs的量要比PCDDs高出几倍,在二恶英的生成过程中存在一个最优化的温度区间和氧含量范围,二恶英的毒性当量随着氧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并讨论了温度和燃烧气氛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9.
报道洗煤泥流化床燃烧新工艺,并在多台35t/h~75t/h锅炉上得以应用,该工艺可以在较高的燃烧效率下稳定地处理各矿区的洗煤泥,该项工艺在处理和利用能源或环保领域排出的废水和污泥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0.
煤泥的流化床燃烧处理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将煤泥加以利用,而且可以得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双重效益。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从80年代初就开始致力于煤泥的流化床燃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从实验室研究入手,先后在永荣矿务局发电厂10t/h流化床锅炉和兖州矿务局兴隆庄煤泥热电厂的35t/h煤泥流化床锅炉上燃用洗煤泥取得成功。目前,由浙江大学和杭州锅炉厂设计的燃用煤泥的35t/h流化床锅炉已运行了近45000h。该项目的成功为我国大型洗煤厂综合解决煤泥的资源化和高效清洁利用问题起到了很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