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15篇
综合类   24篇
化学工业   11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5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252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无线电   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微波杀菌机理与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微波是电磁波谱的一部分,它们的频率范围在300MHz-300GHz,相对应的波长为1m~1mm.微波作为一种新型的加热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微波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关于微波杀菌的热效应之外是否存在非热效应一直存在争议,因此,微波杀菌的机理还不是很透彻.本文重点综述了微波的生物学效应,以期完善微波杀菌机理.  相似文献   
52.
利用自主编写的地球化学计算软件CHEMSPEC分析了Am在北山地下水和我国西南某地下水中的种态分布,并计算了Am在这两种地下水中的溶解度,考察了pH、Eh、不同离子以及硅的存在等对种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Am在这两种地下水中均以正三价存在,随pH值的不同Am的种态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在偏酸性条件下,主要以AmSO+4、Am(SO4)-2及Am3+的形式存在,在中性至弱碱性条件下,以AmCO+3的形式存在,强碱性条件下,则基本转化为Am(OH)3;当北山地下水中有Si存在时,在pH=6.5~9.7范围内,Am的主要种态为AmSiO(OH)2+3;不同离子的浓度变化对Am的种态分布会产生一定影响,其影响顺序为HCO-3F-SO2-4Cl-。pH和HCO-3对Am溶解度的影响较大,随着地下水pH的升高,Am的溶解度逐渐减小。Am在两种地下水中的溶解度分别为2.01×10-7 mol/L(北山地下水pH=7.56、Eh=164mV)、1.60×10-7 mol/L(西南地下水pH=7.50、Eh=0mV)。  相似文献   
53.
选取了10种市售酸奶,采用组学技术对其挥发性物质和非挥发性物质进行全面测定,并同时进行感官评价。为了解析酸奶气味与滋味对应的风味化合物,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市售酸奶气味与挥发性物质的相关性,采用冗余分析法分析其滋味与非挥发性物质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感官和风味化合物组成方面,市售酸奶之间存在差异。就挥发性物质和气味感官分析结果而言,2,3-丁二酮赋予酸奶奶香味和香草味;乙醛导致了酸奶的青苹果味;丙酮、2-丁酮、酯类与酸奶的果香味相关。从市售酸奶样品中共检测出20种非挥发物质,包括酸类、糖类、酯类等,其中乳酸是酸奶酸味的主要来源;在检测到的10种糖类物质中,蔗糖和半乳糖与甜味的对应性最高;D-(+)-葡萄糖醛酸γ内酯能赋予酸奶果香味。  相似文献   
54.
米曲霉是发酵酱油的主要菌种,为了更加具体了解米曲霉发酵酱油过程中典型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形成,该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对沪酿3.042米曲霉单菌种发酵高盐稀态酱油在不同发酵阶段的酱醪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检测,并与12种市售高盐稀态酱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酱醪发酵0~6个月的过程中,醇酚类、酸类物质、酯类物质、含氮化合物含量逐渐增加,挥发性风味物质之间组成比例更加协调,典型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乙醇、乙酸、3-甲基丁酸、苯乙酸乙酯、十六酸乙酯、2,5-二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苯甲醛、苯乙醛,与市售酱油中典型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同,这些物质保证了酱油风味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55.
设计一种含加热丝的稳压电路,并结合在线测温的方法测定样品的导热系数。采用程序控温的方法,研究温度对米饭热物性和介电特性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米饭的比热和介电损耗影响显著,而对导热系数和介电常数影响较小;米饭比热随温度升高呈指数上升,当温度到达15℃以后,比热不再随温度变化(cp=2.930kJ/(kg·℃));用温度的二次多项式可以很好的反映米饭介电损耗的变化规律(R2=0.998)。穿透深度是介电性质的函数,与温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6.
近年来氢氟化碳HFC气体丰度不断增加,其温室潜能值巨大,对全球变暖产生影响的同时也间接造成臭氧层的破坏。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广泛的地面原位测量来获取其全球丰度,同时遥感技术可以大范围、长时间、快速监测HFC气体的变化,成为该气体浓度反演的重要手段。对原位测量方法、示踪物比值法、卫星反演传感器发展和卫星反演方法 4个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结合载荷特征分析比较不同反演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当前反演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57.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细胞形态分析法及诱导分化法结合油红O染色法研究叶酸代谢中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甲氨苄啶(trimethoprim,TMP)和乙胺嘧啶(pyrimethamine,PTM)对OP9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探讨叶酸代谢与脂质合成的关系。MTT实验结果显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3 种叶酸抑制剂均能抑制OP9细胞增殖,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依赖关系。且3 种叶酸抑制剂在高浓度时对OP9细胞有毒性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和油红O染色检测结果显示,TMP在500~1 000 μmol/L浓度范围内对OP9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具有抑制作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表明,TMP会使叶酸代谢途径中二氢叶酸还原酶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的转录水平发生下调,这可能是TMP抑制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8.
研究添加剂柠檬酸钠对小鼠的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低剂量组(添加量0.65%)、中剂量组(添加量2.6%)和高剂量组(添加量5.2%),分别连续膳食干预4周,于不同时间点采集各组小鼠粪便样品并记录体重、采食量等数据;试验结束后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柠檬酸钠组小鼠体重均低于空白组,且高剂量组小鼠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增高(P0.05)。柠檬酸钠的添加影响了小鼠肠道微生物的beta多样性,使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比例发生变化。在属水平上,柠檬酸钠高剂量组检测出了棒状杆菌属和葡萄球菌属,说明摄食高剂量的柠檬酸钠会对小鼠肠道微生态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9.
本研究旨在从婴儿粪便中筛选出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双歧杆菌,并探究其肠道定殖情况,为双歧杆菌的产品开发提供优良的菌株。采用MRS培养基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菌株经F6PPK检测及16S r DNA测序鉴定,之后进行模拟胃肠液、胆盐耐受性、对食源性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等)的抑制及对HT-29细胞的粘附能力测定,将筛选出的菌株进行动物实验,测定其肠道定殖能力。分离到的27株双歧杆菌,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7个不同的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Bifidobacterium breve、Bifidobacterium bifidum、Bifidobacterium pseudocatenulatum、Bifidobacterium infantis、Bifidobacterium animalis和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体外实验表明,B.longum A9、B.breve A4、B.bifidum B6、B.longum C6、B.adolescentis F8和B.infantis H6等具有较强的潜在益生特性;动物实验表明,B.infantis H6和B.longum C6具有较强的肠道定殖能力。B.longum C6和B.infantis H6有望作为优良的益生性菌株,应用于双歧杆菌的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60.
张灏  刘利 《纺织导报》2012,(4):89-91
本文以创意产业为基础,设计创新为目的,探讨我国服装企业产品设计模式的新型形态,从产品设计团队、设计信息采集、产品设计机制、产品设计结构四个方面分别讨论了实现这种转型的具体方法与策略,以期对现有企业遇到的困境做出实际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