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1篇
轻工业   12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以北太鱿鱼骨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气相色谱-质谱连用等技术对鱿鱼骨、海螵蛸和珍珠粉的矿物元素、氨基酸和脂肪酸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鱿鱼骨中常量元素K、Ca、Na、Mg含量均显著高于海螵蛸和珍珠粉,尤其是Ca含量达35.32%,且Cd、As等有害元素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具有较好食用安全性;鱿鱼骨的氨基酸含量和呈味氨基酸高于海螵蛸和珍珠粉,分别为82.86 g/100 g和24.20 g/100 g,且鱿鱼骨的氨基酸评分更近FAO/WHO氨基酸标准模式,蛋白质质量较高;鱿鱼骨中的脂肪酸以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分别占14.67%和56.11%,脂肪酸质量高于海螵蛸和珍珠粉。  相似文献   
102.
水产品中组胺控制降解技术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胺是鱼体中游离组氨酸,在组胺酸脱羧酶催化下,发生脱羧反应而形成的一种胺类.为了更好地让消费者、水产品生产者了解组胺,本文重点介绍了水产品中组胺的控制及降解技术,揭示了组胺控制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提高低值鱼类安全生产及精深加工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3.
水产品中组胺产生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组胺是鱼体中游离组氨酸,在组胺酸脱羧酶催化下,发生脱羧反应而形成的一种胺类。组胺通过与细胞膜上的两类受体(H1和H2)作用而发挥毒性。为了更好地让消费者、生产者了解组胺,本文重点阐述了水产品中组胺的产生机制及水产品中组按生成的影响因素,为从事水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以及相关行业工作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4.
本研究以舟山产裸五角瓜参为对象,研究了体壁组织的基本组成成分、酸溶与胃酶促溶胶原提取率、提取胶原蛋白特性以及其体外抗氧化性。结果表明:裸五角瓜参蛋白质含量较高,粗蛋白含量达到18.56%,且以胶原蛋白为主,该胶原蛋白经酸提法和酶提法处理后具有典型的水产品胶原蛋白特性,2%为Na Cl最佳添加浓度;电泳实验表明该胶原蛋白的链和β链分子量分别为98 k U和102 k U;此外,两种胶原蛋白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但其抗氧化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05.
师生互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互动。了解大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6.
虾组织快速自溶技术在海鲜调味料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刀额新对虾为原料 ,测定了其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 ;采用虾组织快速自溶新技术对蛋白质进行水解 ,经减压浓缩和适当调配制得 2种天然海鲜调味料———黑虾油和虾味沙司。 2种产品富含谷氨酸 (Glu)、天门冬氨酸 (Asp)、甘氨酸 (Gly)、丙氨酸 (Ala)、赖氨酸 (Lys)等呈味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 ,钙含量高 ,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天然海鲜调味品。  相似文献   
107.
带鱼蛋白亚铁螯合肽抗贫血活性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饲喂低铁饲料方法制备大鼠缺铁性贫血模型,灌胃带鱼蛋白亚铁螯合肽及应用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分别探究带鱼蛋白亚铁螯合肽抗贫血活性及安全性。结果显示:带鱼蛋白亚铁螯合肽能够提高贫血大鼠血红蛋白(Hb)含量和红细胞数(RBC)等外周血指标,显著促进大鼠贫血症状的改善。LD50=7454.80 mg/kg,属于实际无毒性;Ames试验中TA97、TA98、TA100和TA102的4个标准菌株皆为阴性结果;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因此,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表明带鱼蛋白亚铁螯合肽具有抗贫血活性且食品安全性良好,可作为食品添加剂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以阿根廷鱿鱼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解法结合美拉德反应制备海鲜调味剂。方法以感官评定为主要指标,确定风味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3种蛋白酶的用量。通过正交试验确定3种酶的最佳质量配比,并将复配酶作为接下来的实验用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酶解工艺。美拉德反应以质量配比1:1:1的D-木糖、D-葡萄糖、蔗糖作为实验用糖。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不同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加糖量对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感官评定的影响。结果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pH 6.8,酶解温度50℃,底物浓度15%,加酶量0.30%,酶解时间4 h。美拉德反应最佳反应条件为:pH 8.0、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60 min、加糖量1.0%。将最佳反应条件下的美拉德反应产物在4500 r/min,20 min条件下离心取上清液后,浓缩为原体积的25%,最后进行冷冻干燥得到浅棕色的具有鱿鱼特征香味的海鲜调味品。结论利用复合酶和美拉德反应制备鱿鱼调味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利于充分发掘鱿鱼的利用价值,拓宽消费者选择空间,丰富调味品市场。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究酶水解苦味肽对大黄鱼白细胞与溶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利用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酶解鮸鱼鱼肉制备苦味最高的苦味肽。以幼大黄鱼为实验对象,分别设置4个不同的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对其进行腹腔注射苦味肽,观察8周后采血检测,以白细胞/总血细胞的平均比率和溶菌酶活性为指标评价苦味肽对大黄鱼先天免疫系统的作用效果。结果胃蛋白酶水解产生的苦味肽苦味最高。对照组的白细胞/总血细胞的平均比率为14.6%,低剂量组(0.6 mg/鱼)为28.86%,中剂量组(1.2 mg/鱼)为35%,高剂量组(2.4 mg/鱼)为29.3%。在白细胞对乳胶颗粒的体外吞噬作用实验中,对照组与测试组的吞噬指数分别为1.15(0mg/L),1.88(0.4mg/L),3.84(0.8mg/L),5.94(1.2mg/L)。溶菌酶在60min内的相对裂解活性分别为0.17、0.101、0.307和0.198。与对照组相比苦味肽可以提高大黄鱼的免疫力,当注射剂量为1.2mg时,吞噬与溶菌酶活性都显著升高,可初步确定最佳注射剂量为1.2mg。结论苦味肽可以通过多途径有效地提高天然免疫的作用,可以降低大黄鱼疾病的发生,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0.
杨燊  邓尚贵  秦小明 《食品科学》2008,29(1):202-206
探讨了以南海低值鱼蛋白为原料,采用木瓜蛋白酶和风味酶的复合酶水解制备多肽复合物,并制备多肽-钙螯合物,对螯合工艺及螯合产物的结果及抗氧化和抗菌功能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DH为5%的多肽与钙离子螯合效果最佳,螯合率为81.75%;化学分析及红外光谱说明活性肽与钙离子螯合并形成稳定结构的螯合物;未经过乙醇沉淀的螯合钙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作用相当于生育酚的94.43%,经过80%乙醇沉淀的螯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其抑菌圈均直径分别为16mm和16mm.通过本研究,不仅为低值鱼的深精加工与综合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而且也为低值鱼酶解多肽螯合物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