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167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15篇
能源动力   33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1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研究风电场并网给电网带来的谐波,分析风电场产生谐波的原理和危害,介绍含风电场的电网谐波分析方法。主要研究风电场中电力无源滤波器的设计和优化方法,基于MATLAB优化工具箱设计并优化滤波器参数。对算例进行谐波分析,初步设计、选择无源滤波器参数,优化初选参数,对比加装滤波器前、加装初选滤波器和加装优化滤波器三种情况下的谐波,结果显示谐波相关指标均得到改善,且滤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2.
建立了有蓄水库的小水电站与风光混合发电系统的结构模型。研究峰谷电价下,小水电与风光并网所带来的能量转化经济效益和开发清洁能源电力所带来的节能减排环境效益。仿真算例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有蓄水库的小水电站可以将风光混合发电系统低谷时段所发的廉价电能转化为高峰时段的稀缺电能,带来能量转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平抑输出功率的波动性,提高电网供电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经过对污染物减排量的计算,证明了小水电与新能源并网能够有效地节约煤炭等非可再生能源,对保护环境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93.
纯电动汽车与电网相互关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人们对城市空气污染的关注,纯电池电动汽车开始受到全世界的青睐,各国政府和工业界均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可以预计,未来配电网用户端将接有大量的纯电动汽车电池充电负荷。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应用将对城市电网和电力基础设施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局部电网升级、谐波污染等;此外,电动汽车车用电池亦可以作为分散式储能装置,在电网负荷高峰时,为电网提供容量支持。电动汽车的这一应用被称为"车辆到电网"。"车辆到电网"实现了车用电池和电网的交互作用,将解决以往电能无法大量储存的困境,实现削峰填谷、稳定可再生间歇式能源电能质量,并提供应急电源。综述电动汽车与电网交互关系的研究现状,指出虽然该领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但是各项研究均处于起步阶段,仍有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需要展开,如电动汽车电池充电负荷模型的研究以及车用电池在"车辆到电网"中的模型,等。  相似文献   
94.
基于IEC61850标准的过程层采样值传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样值传输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过程层与间隔层之间串行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的出现使得采样值数字化传输成为可能,IEC 61850标准定义了采样值数字输出规范.为了验证采样值的数字化传输.建立了采样值传输的发布者/订阅者通信模型,并着重介绍了其中作为发布者功能的合并单元装置的结构和功能:将此抽象模型映射到具体的通信栈上.对一组连续时刻的电流,电压瞬时值数据,按照IEC 61850-9定义的帧格式进行打包,利用VC++6.0中网络编程工具,建立套接字,在套接字上实现采样值报文的发送和接收.多次实验表明,报文收发情况正常,不存在丢包情况,从而验证了基于IEC61850标准的采样值数字化传输理论的正确性.对工程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5.
太阳能发电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太阳能发电的发展状况和其在未来能源供应中的重要性,通过对太阳能发电的两项重要技术——太阳光发电和太阳热发电技术的分析,明确提出目前太阳能发电的难点及相应对策,设计出一种联合两项技术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同时探讨了太阳能发电技术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相互结合应用。研究表明,这种联合发电系统能够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并保证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太阳能发电技术的相互配合以及与其他发电技术的互补利用将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6.
针对深部沿空留巷围岩变形剧烈、难支护的问题,基于切顶留巷技术原理,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深部切顶留巷可行性进行系统研究.通过聚能爆破切顶,可使基本顶关键块触矸点前移、触矸面积增大,提高采空区矸石支撑系统的刚度,从而缓解实体煤帮和巷旁支护体所受压力.根据深部切顶留巷围岩变形及应力分布特征,将沿空...  相似文献   
97.
本研究探讨了Mn2+、Cu2+、Na+、Ca2+、Mg2+、Ba2+、Al3+等金属离子和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氧化物对北冬虫夏草类胡萝卜素累积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n2+、Cu2+以及高浓度的Mg2+对蛹虫草类胡萝卜素的积累起到抑制作用;Na+、Ca2+、Ba2+、Al3+和低浓度的Mg2+则能促进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低浓度的高锰酸钾和中高浓度的过氧化氢对类胡萝卜素的积累起抑制作用;0.3%、0.4%的高锰酸钾和1%的过氧化氢能促进类胡萝卜素的积累。其中促进北冬虫夏草类胡萝卜素积累效果最好的是2%的Mg2+,该胁迫条件下类胡萝卜素产量达到279.21 μg/g,比空白对照组提升了184.9%。Mn2+、Ba2+、Al3+在低浓度时提高SOD活性,高浓度时降低SOD活性,当浓度均为3%时,SOD活性最高;Cu2+则相反,在低浓度时抑制SOD活性,高浓度时提高SOD活性;Ca2+、Mg2+对SOD的影响较为复杂,随着浓度升高,SOD活性先升高再下降再升高,SOD酶活性峰值均出现在离子浓度为1%处;Na+对SOD活性整体影响不大;高锰酸钾明显促进SOD酶的活性,而过氧化氢明显抑制SOD酶活。其中促进北冬虫夏草SOD酶活效果最好的是3%的Al3+,该胁迫条件下SOD酶活达到167.62 U/g,比空白对照组提升了4.82倍。研究结果显示,金属离子和氧化物等胁迫因子能够引起北冬虫夏草抗氧化系的应激反应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抗氧化物质累积量,这为利用北冬虫夏草菌丝体发酵生产抗氧化物质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8.
福建电网在线电压稳定监视和控制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福建电网在线电压稳定监视与控制(VSMC)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技术特点.在一个能量管理系统(EMS)扫描周期内,VSMC系统计算了当前运行态和一个预想故障集下沿一组不同负荷增长方向上的负荷裕度.一旦发现存在失稳故障或严重故障,自动启动预防控制(VSC)模块产生预防控制策略和一组新的监控母线电压下限值输出给自动电压控制(AVC)系统.VSC模块采用基于灵敏度分析与逐次线性规划技术的控制算法得到优化控制解,实现了电压稳定控制与静态安全校正控制之间的协调.该系统的突出特点是通过VSMC系统与AVC系统的接口,部分实现了在线电压稳定的闭环预防控制.福建电网VSMc系统的运行表明,它可以有效地帮助运行人员实时监视和自动采取措施来提高电压稳定裕度.  相似文献   
99.
换电模式作为快速电能补充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换电速度快、电池可控性强等优点,可以为亟需电能补充的电动汽车提供服务。从电池规格统一的角度来看,电动出租车与换电模式的兼容性较强,因此研究换电模式下电动出租车需求预测及换电站充电优化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建立了基于换电模式的“车-电-路-站”互联系统,在此基础上根据电动出租车的出行行为及站内换电行为对换电需求进行预测;然后,分析了换电站的“用户链-电池链”交互运行模式,提出了高峰储能利用率的概念,分析了换电模式下快速电能补充车辆作为储能资源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一种考虑平抑负荷波动和提高储能利用率的两阶段日前优化策略,对典型换电模式下电动出租车电池进行充电计划安排,并对储能利用效果进行量化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换电需求具有波浪形变化趋势,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发挥换电站内电池的可控、储能特点,起到平抑负荷波动、削峰填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徐欢  袁越  张新松  傅质馨 《水电能源科学》2013,31(3):240-243,36
考虑到风电并网因风功率波动性所引起的电能质量与电网稳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风能利用形式风热装置,并将风热装置引入槽式光热电站,构建了一种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形式——风光热电站,给出了风热装置与槽式光热电站的连接方式,基于美国国家新能源研究所在科罗拉多州戈尔登地区实测的2011年全年风速、光照强度数据,利用牛顿插值法计算风电输出功率,同时采用槽式光热电站输出功率模型计算其输出功率,从风热装置与槽式光热电站发电量的角度,分析了风能光能在时域上的互补性,进而对风光热电站进行了成本估计,为验证风光热电站的可行性与优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