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6篇
电工技术   23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针对离散混沌系统,提出一种基于融合Powell法的粒子群优化策略(Powell-PSO算法)的神经滑模等效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将BP神经网络的输出作为滑模等效控制的切换部分的系数,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滑模等效控制的抖振现象;利用Powell-PSO算法对神经滑模控制器的参数进行全局优化,提高了离散混沌系统的控制品质。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无需了解离散混沌系统精确模型,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以及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42.
一种双态免疫微粒群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基本微粒群算法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双态免疫微粒群算法.把微粒群分为捕食与探索两种状态,处于捕食状态的精英粒子采用精英学习策略,指导精英粒子逃离局部极值;处于探索状态的微粒采用探索策略,扩大解的搜索空间,抑制早熟停滞现象.同时引入免疫系统的克隆选择和受体编辑机制,增强群体逃离局部极值及多模优化问题全局寻优能力.实验表明...  相似文献   
43.
论文基于BiCMOS工艺,采用了8个LC VCO并列的工作模式实现了2.2~5.5 GHz的带宽范围的LC VCO,每个LC VCO可以进行单独的调节.在LC VOC的核心电路中采用电阻代替电流镜方式以及在输出处增加了两个三极管限幅,以得到较低的相位噪声.在各个LC VCO的中心频率处其相位噪声优于-96 dBc@100 kHz.当电源电压为5 V时,各个LC VCO的工作电流为3.2 mA~4.2 mA.  相似文献   
44.
基于CPLD的高分辨率AD转换电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仪器仪表应用领域对温控的需求方面出发,设计了具有高精度、低温漂的16位AD转换电路。模拟输入电压为0-100mV,通过精准的放大和偏置后送给AD652进行V/F变换,转换出来的频率信号由CPLD进行测量,结果送交控制器,产生16位AD转换结果。同时系统可提供0-100mV连续可调的高精度测试用基准源。  相似文献   
45.
电流控制模式白光LED驱动电路的频率补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光LED由于其工作寿命长和能耗低的特点,为无线通讯产品的应用提供了完美的背光方案,其驱动芯片的设计大部分采用电压模式和电流模式两类控制方案。电流控制型白光LED驱动电路因为线性调整率和负载调整率非常好的优点成为目前设计的热点。基于1 MHz开关频率的电流控制型白光LED驱动芯片,结合相关的研究,对电流控制型白光LED驱动芯片进行了小信号分析,根据得出的回路增益提出了具体的频率补偿方案,并给出了实现频率补偿的方案.必须满足的参数设计方法。补偿方案能有效提高白光LED驱动芯片的小信号稳定性。  相似文献   
46.
在无掩模定域性电沉积增材制造三维金属微结构的工艺试验过程中,针对成型质量、速度与可重复性的基本要求,采用控制单一变量法和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极间电压、脉冲占空比、极间距等主要工艺参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极间电压的大小对微区域电沉积速率一致性、脉冲电流占空比对微沉积速率大小、极间距大小对微沉积区域电场线分布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得到的工艺参数为:极间电压2 V、脉冲电流占空比0.4、极间距20 μm、脉冲频率2 kHz,三坐标工作台X和Y轴移动速度均为1 μm/s、Z轴移动速度5 μm/s。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取得较好的沉积效果,沉积速率可达300 μm3/s,获得的镍质简单三维微结构,最大深宽比12∶1。  相似文献   
47.
双态免疫优势蚁群算法及其在TSP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标准蚁群算法易于出现早熟停滞现象,该文提出一种高效收敛的算法-双态免疫优势蚁群算法.该算法将蚂蚁分成两种状态,扩大了解的搜索空间,有效抑制了收敛过程中的早熟停滞现象,将禁忌表中的抗体通过克隆扩增、高频变异等免疫算子操作得到精英蚂蚁,再对抗体记忆库引入局部最优免疫策略.针对TSP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与最新的改进蚁群优化算法相比,其收敛速度及求解精度均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48.
49.
研究了细集料种类、粒径大小及分布对低孔隙率砂浆强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集料本征强度和粒径大小对强度性能有显著影响、在压蒸条件下,配合出适当的石英砂浆的抗压强度具有与净浆同样的强度,其原因在于界面化学反应。界面改善使砂浆抗压强度显著提高,但对抗折强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0.
为了进一步提高多模态函数寻优的效率,提出一种融合Powell搜索法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将PSO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与Powell法的强局部寻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保证求解速度,尽可能找到全部极值点的同时提高了解的精确性.由于该算法只利用了函数值信息而不需要计算导数,是求解可微和不可微多模态函数优化问题的通用方法.仿真实验表明了新混合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