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7篇
机械仪表   1篇
无线电   9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本文报道了GaAs中Si浅施主的博里叶变换红外(FTIR)磁光电导谱.观察到非零磁场下从类氢束缚基态到施主高亚稳态的跃迁.采用变分方法计算了跃迁能量以及这些高亚稳态的离化能的磁场关系,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2.
GaAs/AlGaAs多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研究沈学础,陆卫(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200083)本文所作的研究包括:1.基本物理机制研究在理论上研究了子带间跃迁的基本物理过程,并提出了n型非(100)方向生长的GaAs/AlGaAs材料存在的正入射条件...  相似文献   
73.
本文基于一个伴随LO声子发射的光激发电子被重新俘获的物理模型,采用MonteCarlo方法,对掺施主杂质的半导体光电导谱中与LO声子相对应的反对称谱峰结构进行了理论模拟,并与Si掺杂的GaAs及InP的实验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74.
本文首次报道了δ掺杂的赝形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结构(HEMTs)Al0.30Ga0.70As/In0.15Ga0.85As/GaAs中的傅里叶变换光致发光光谱.观察到了n=1电子子带和n=2电子子带到n=1重空穴子带的强发光峰以及n=2电子子带到浅受主的弱发光峰,由于费米能级处在高于n=2电子子带的位置上,没有观察到属于费米边的发光峰,证实了理论上所预言的δ掺杂HEMTS系统具有转移效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75.
应变CdTe/Cd_(0.633)Mn_(0.367)Te单量子阱结构的光致发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应变CdTe/Cd0.633Mn0.367Te单量子阱中光致发光光谱.结合理论计算得到导带不连续因子Qc为0.92±0.01.讨论了量子阱中的能带填充效应.实验发现量子阱中的发光结构在整个测量温度下(20~200K)都为激子跃迁,其线型展宽主要由纵光学声子决定.高温下此量子阱中辐射复合效率降低的主要机制是载流子热激发出势阱,并伴随着在势垒中的非辐射复合.  相似文献   
76.
双单量子阱材料的调制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光调制光谱方法测量了GaAs/Ga_(1-x)Al_xAs双单量子阱材料的光调制反射光谱(PR),同时观察到了二个单量子阱中的带间激子跃迁,采用电场调制线形可以拟合出激子跃迁的能量,与简单的有限方势阱模型的计算结果符合。并且由调制反射光谱中的Franz-Keldysh振荡,计算得到材料表面内建电场约为29.3kV/cm。  相似文献   
77.
报道了非稀土元素Ti部分替代稀土元素Y的Ti_xY_(1-x)Ba_2Cu_3O_(7-y)(x=0.2,0.4)超导体的远红外反射光谱.观察到至少7个声子结构,分别位于136cm~(-1)、154cm~(-1)(或151cm~(-1))、193cm~(-1)、230cm~(-1)、280cm~(-1)、293cm~(-1)和337cm~(-1)(或345cm~(-1)).结果表明,该超导体的能隙值2⊿≈198cm~(-1),对应2⊿/k_BT_C≈3.4.还对声子结构的物理起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8.
采用金刚石对顶砧压机,在77K和不同压力下测量了半磁半导体Cd_(1-x)Mn_xTe(x=0.25,0.40,0.60)的光致发光光谱.分别在x=0.25和x=0.40的Cd_(1-x)Mn_xTe和Cd_(0.4)Mn_(0.6)Te中观察到两种不同性质的复合发光。根据发光峰的能量位置及其随压力的变化可以判定在Cd_(0.75)Mn_(0.25)Te和Cd_(0.6)Mn_(0.4)Te中的发光峰对应于带间复合发光,而Cd_(0.4)Mn_(0.6)Te中的发光峰对应于Mn离子3d↓能级到杂化价带的复合发光.  相似文献   
79.
应变层多量子阱InGaAs—GaAs的光电流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0—300K温度范围,用光电流谱方法研究了未掺杂的x为0.1、0.15和0.2,InGaAs层厚度为8和15nm的In_xGa_(1-x)As—GaAs应变层多量子阱的能带结构。在1.240—1.550eV光子能量范围,除11H、11L和22H激子跃迁以及GaAs的基本带间跃迁外,还观察到束缚子带到连续带的跃迁。对样品In_(0.15)Ga_(0.85)As(8nm)-GaAs(15nm),观察到11H重空穴激子的2s及其它激发态跃迁,由此得到激子结合能的近似值,约为8meV。重空穴能带台阶Q_v=0.40±0.02。应变效应使得电子和重空穴束缚在InGaAs层,而轻空穴束缚在GaAs层。  相似文献   
80.
在0~42kbar范围内测量了CdTe的吸收边随流体静压力的漂移。在33~35kbar之间,观察到一个结构相变,在此后直到42kbar范围内,在5800~25000 cm~(-1)之间不再能测到吸收边,从吸收边形状可以判断:闪锌矿结构的CdTe的最小能隙在T点,即为直接禁带。吸收边随压力向高能方向(蓝移)的移动速率为dE_g/dP=6.85×10~(-3) eV/kb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