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41篇
金属工艺   11篇
机械仪表   14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以Φ75 mm M2热轧棒材针眼缺陷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光谱仪、显微电镜对比了正常位置及缺陷位置的成分和金相组织,分析了产生针眼缺陷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轧制坯料加热时间短,坯料内外温度不一致,是造成针眼缺陷的主要原因。将轧制坯料加热保温时间由20 min延长至30 min后,M2大规格棒材针眼缺陷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3.
随着轻量化在车身制造中的应用,新材料焊接性能的研究至关重要。通过一系列焊接实验获取不同焊接工艺参数条件下QStE460TM酸洗钢电阻点焊接头,同时对接头的几何形貌、显微硬度和准静态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点焊电流的增大,QStE460TM酸洗钢的熔核直径和接头准静态强度增大,而熔核区的显微硬度下降;随着焊接时间的增加,QStE460TM酸洗钢的熔核直径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熔核区显微硬度和接头准静态强度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54.
高导热率陶瓷材料因其具备陶瓷的优异性能与高导热率特性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笔者主要介绍了导热系数概念、陶瓷材料高导热率规律、高导热陶瓷材料分类、高导热陶瓷应用以及热导率的测试方法、机理、影响因素及提高方法,并对高导热陶瓷材料研究现状与专利情况进行了评述,同时分析了高导热陶瓷材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5.
对热浸镀铝-阳极氧化后的45钢在6%(体积分数)KH560硅烷溶液中进行不同时间的封孔处理,在45钢表面形成Al-Al2O3-硅烷复合涂层,研究复合涂层的微观组织及其对45钢的耐蚀性能和45钢-30%(质量分数,下同)Cf/nylon6复合材料的电偶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烷涂层密封了Al2O3涂层的孔隙,阻止腐蚀液侵蚀基体,提高了45钢的耐蚀性;同时Al-Al2O3-硅烷复合涂层良好的绝缘性能使45钢与30%Cf/nylon6之间的电偶腐蚀的驱动力减小,改善其电偶腐蚀抗力。经5 min最佳KH560工艺处理后,试样的自腐蚀电流密度较单一热浸镀铝试样下降了3个数量级,电化学阻抗提高了2个数量级,与30%C f/nylon6复合材料偶接的电偶电流密度下降了约75%。  相似文献   
56.
57.
为提高铁基含油轴承材料的力学和摩擦学性能,通过球磨含造孔剂TiH_2的铁基混合粉末,制备孔隙、性能可控的铁基含油轴承材料,利用HDM-20端面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其摩擦磨损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铁基含油轴承材料中添加适量的TiH_2可有效调控孔隙率,同时生成硬质相,增大材料的硬度,满足材料含油自润滑性能和力学性能要求;当TiH_2质量分数为1%时,轴承材料综合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58.
针对传统铝合金电阻点焊电极易点蚀,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以及焊点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开发了一种由碲铬铜合金制备的电阻点焊铜电极。通过对比研究碲铬铜电极与传统铬锆铜电极,得到焊点的熔核直径、焊接接头的拉剪力、电极与板材间的接触电阻等随着焊接次数的变化规律,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证明了碲铬铜电极相较于传统铬锆铜电极具有更长的电极寿命,最终通过铝铜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揭示了电极寿命延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59.
电气石是一种含硼的环状结构的硅酸盐矿物,由于具有自发极化和红外辐射等特性,在纺织、陶瓷、光催化、环境保护、医疗保健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价值,近年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笔者主要介绍了电气石材料的晶体结构、作用机理及在各行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预测分析了电气石市场发展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60.
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水平是煤洁净化利用的参考标准之一,对1 300多个西北侏罗纪煤样微量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北侏罗纪煤中微量元素整体含量偏低,仅少数微量元素在西北局部区域有明显富集,如Ba在鄂尔多斯盆,U和Mo在伊利盆地,V、Co、Y在准噶尔盆地,W在柴达木盆地;各盆地微量元素整体含量为柴达木盆准噶尔盆地伊犁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西北地区,早侏罗纪微量元素整体含量较中侏罗纪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