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6篇
轻工业   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肉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arnosus)、木糖葡萄球菌(S. xylosus)、腐生葡萄球菌(S. saprophyticus)、表皮葡萄球菌(S. epidermidis)、马胃葡萄球菌(S. equorum)和松鼠葡萄球菌(S. sciuri)是发酵肉制品中常见的葡萄球菌,为准确、快速地检测和鉴定这些菌种,建立6?种葡萄球菌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并进行验证。以上述菌种的gap、rpoB、SodA和SNc为靶基因,设计和筛选菌种特异性引物6?对,优化PCR体系,建立6?种葡萄球菌的多重PCR鉴定方法。实验结果显示多重PCR的基因组DNA检测灵敏度可达到4?pg,活菌检测灵敏度可达到2×102?CFU;采用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传统肉制品中分离的8?株葡萄球菌进行鉴定,结果与16S rDNA序列分析、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一致。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具有较高的种间特异性,可快速、准确地用于发酵肉制品中肉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马胃葡萄球菌、松鼠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的检测和鉴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
本文研究了贵州酸肉中分离出的2株植物乳杆菌CMRC3和CMRC19,分别作为单一菌株发酵剂时,对发酵香肠微生物、理化性质、挥发性风味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添加发酵剂的对照香肠相比,添加发酵剂的香肠中乳酸菌数量增加较快,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保证了产品的食用安全性。添加发酵剂降低了香肠的水分活度,有利于延长保质期。同时,添加发酵剂的香肠的质构变化显著。利用SPME-GC/MS技术从发酵香肠中鉴定出5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包括萜烯类、酸类、醇类、醛类和酯类。感官评价表明,添加发酵剂的香肠气味、滋味和总体可接受性评分高。结论:从贵州传统酸肉中分离出的2株乳酸菌可开发成肉类专用发酵剂。  相似文献   
23.
以错配反应与正常反应之间的ΔCt值为指示,研究不同碱基错配类型、位置与个数条件下引物3′端与模板之间非特异性扩增的发生规律,并构建ΔCt值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碱基错配种类、位置、个数对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 PCR)的非特异性扩增都有显著影响,并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碱基类型上,研究的各个位置上异型错配较易发生非特异性扩增,而同型错配则较难发生,并且两种错配类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错配位置上,相同条件下引物3’端第1位碱基错配对ΔCt值影响最大,错配位置远离3’端时对ΔCt值的影响逐渐减小,非特异性扩增也更容易发生;错配个数上,随着错配碱基个数的增加对ΔCt值得影响程度不断增大,非特异性扩增较难发生。构建ΔCt值预测模型R2达到0.837 1,根据此模型可以预测出不同位置、不同错配类型条件下ΔCt值,从而可以判断RT-q PCR非特异性扩增的发生的难易程度。  相似文献   
24.
烟熏工艺对清真牛肉香肠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烟熏清真牛肉香肠为研究对象,研究木熏工艺和液熏工艺对产品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烟熏液生产和液 熏工艺的改进提供技术支持。从感官评价、色泽、苯并(a)芘、挥发性风味成分和货架期5 个方面进行对比, 比较两种烟熏工艺对清真牛肉香肠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的木熏工艺的产品在风味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木熏工艺产品中酚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达到16.95%,液熏工艺产品中仅为11.58%;而液熏工艺的产品在苯并(a) 芘含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烟熏40 min的产品中苯并(a)芘的含量为2.84 μg/kg,而液熏4 次的产品中苯并 (a)芘的含量仅有0.95 μg/kg;在色泽和货架期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需要进一步重点提高烟熏液的风 味成分,使其更接近传统木熏工艺的产品,改善烟熏清真牛肉香肠的品质,从而提高烟熏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25.
胶原与胶原多肽的结构、功能及其应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胶原(胶原蛋白)和胶原多肽作为同一来源、不同阶段产生的两种物质,经常会造成混淆。本文介绍胶原蛋白和胶原多肽的结构差别,综述胶原蛋白和胶原多肽的制备、功能和应用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国内外的法规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