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6篇
轻工业   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正何攀出生在一个普通农家,1995年从徐州煤炭工业学校毕业后来到了四川广旺能源集团公司赵家坝煤矿,这一干就是21年。他从最初的煤矿工人开始,脚踏实地前行,一步步成长为技术员、党支部书记、副科长、科长、总工程师、生产副矿长。强基固本完善技术管理制度在担任赵家坝煤矿总工程师期间,何攀以技术管理为企业安全、效益服务为宗旨,全面修订了企业技术管理制度。随着国有企业体制的改变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原有的技术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他深知,要想使矿井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 各位来宾、各位代表、同志们:大家盼望巳久的中国胶粘剂工业协会今天成立。中国胶粘剂工业协会,是今年五月二十五日,经国家经委批准建立的一个行业组织。它是经过充分酝酿、相互协商,在筹备组做了大量筹备工作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一九八六年六月,由化工部主持在天津召开了筹备工作座谈会;这以后,又经过一年多的准备,现在筹备工作巳经就绪。今天,我们在北京会聚一堂召开成立大会,也是第一次全体会员大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第一批会员单位的全体代表,国家经委委员、经委体改局李修  相似文献   
4.
多重PCR同时检测食品中4 种细菌与常见霉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一种同时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以及霉菌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核酸酶基因(nuc)、沙门氏菌的侵袭正调节蛋白基因(hilA)、大肠杆菌O157:H7鞭毛基因(flic)、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毒力调控蛋白基因(prfA)及霉菌18S?rRNA基因V5区分别设计5?对特异性引物,并对PCR扩增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进行优化,确定获得特异性良好的PCR扩增产物。而后在37?℃对人工污染致病菌的香肠、面包和豆腐进行增菌培养,5?种致病微生物在20?h内的检出限均可达到100?CFU/25?g。本实验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适用于食品中4?种细菌与常见霉菌的同时检测,相较于传统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正在煤矿,生产活动主要集中在地下井巷。随着生产进度、矿压的变化,原本坚固的井巷顶板岩石也会随之变化,成为危岩活矸,危及矿工安全。对此,许多煤矿设立了井巷安全检查班组,专门排除危岩活矸。四川广旺能源集团赵家坝煤矿就有这样一支四人小分队,他们兄弟同心,每天巡检在井下大巷,在平凡岗位上演绎出一段又一段感人的班组故事。  相似文献   
6.
采用索氏提取-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清真牛肉香肠中的苯并(a)芘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检测结果准确,可信度高,回收率可以达到91%以上,特别是对于油脂含量较高的食品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推广到其他肉制品中苯并(a)芘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猪脂肪诱导氧化过程及添加迷迭香精油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分析猪脂肪的氧化过程,绘制猪脂肪在90℃、高氧条件下的诱导氧化过程曲线,并就添加迷迭香精油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0、0.05、0.10、0.15、0.20、0.25、0.30 g/kg迷迭香精油和添加0.30 g/kg复合抗氧化剂(迷迭香精油0.25 g/kg+VE 0.05 g/kg)的猪脂肪,其氧化反应诱导时间分别为190、228、301、344、393、408、467、497 min,猪脂肪的氧化过程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在实验条件下,猪脂肪迅速发生氧化反应,迷迭香精油对猪脂肪的氧化作用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迷迭香精油对猪脂肪的抗氧化作用主要发生在氧化反应的前期,且抑制作用的大小与添加量存在显著的量效关系,同时复合抗氧化剂的作用效果优于单一抗氧化剂,说明不同抗氧化剂之间存在协同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微波杀菌对卤猪肝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微波杀菌技术对卤猪肝品质特性的影响,以卤猪肝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等杀菌方式对酱卤猪肝进行杀菌,研究微波杀菌对卤猪肝杀菌效果及含水率、质构、色泽、维生素等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杀菌后卤猪肝水分含量降低,嫩度下降,韧性增强,在表面温度达到70℃时,其杀菌效果与高温杀菌接近,且微波杀菌后,卤猪肝的色泽变暗、VA含量减少,但与高温杀菌相比,品质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9.
分别采用植物乳杆菌、清酒乳杆菌和类植物乳杆菌作为发酵剂对酸肉发酵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酸肉的整体风味随发酵时间的增加差异显著;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酸肉发 酵过程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且增加的主要是乙酯类物质,发 酵结束时,添加植物乳杆菌、类植物乳杆菌和清酒乳杆菌组酸肉的乙酯类物质相对含量(56%、53%和60%)均显 著高于对照组(47%),说明乳杆菌发酵剂的添加有利于酸肉中乙酯类物质的形成;通过Heatmap聚类分析发现, 发酵结束时,添加乳杆菌发酵剂的3 组酸肉整体风味比较接近,但与对照组差异较大,说明乳杆菌发酵剂的添加影 响了酸肉的风味品质。此外,发酵过程中添加发酵剂的酸肉中乳酸菌数量增加较快,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这保证 了酸肉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传统自然发酵酸肉中细菌群落多样性与风味品质的关系,采用Ion S5 XL测序平台,对4 种传统自然发酵酸肉中细菌16S rDNA 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并结合电子鼻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分析等手段揭示酸肉细菌群落结构及其风味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样品获得序列数平均为110?395?条。4?种酸肉样品中总体细菌群落包含11?个门,其中厚壁菌门占绝对优势,约占总细菌群落的83.73%~98.92%,其次是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主要优势菌属为乳杆菌属、魏斯氏菌属和乳球菌属。利用SPME-GC-MS从酸肉样品中检测到的挥发性物质包括酸类、醇类、醛类、酯类、酮类、萜烯类等化合物共126?种。各样品之间的菌属丰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菌群组成与工艺密切相关,而菌群种类和数量影响产品风味。与传统方法相比,高通量测序得到的细菌多样性信息更接近于样品微生态,能够全面解析自然发酵肉制品酸肉的细菌多样性,为传统食品的现代化改造和质量安全控制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