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75篇
  免费   1564篇
  国内免费   1135篇
电工技术   2092篇
综合类   1716篇
化学工业   2936篇
金属工艺   1366篇
机械仪表   1571篇
建筑科学   2055篇
矿业工程   1242篇
能源动力   960篇
轻工业   2891篇
水利工程   1162篇
石油天然气   1489篇
武器工业   362篇
无线电   234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55篇
冶金工业   1081篇
原子能技术   316篇
自动化技术   2536篇
  2024年   231篇
  2023年   727篇
  2022年   638篇
  2021年   576篇
  2020年   651篇
  2019年   897篇
  2018年   869篇
  2017年   443篇
  2016年   583篇
  2015年   653篇
  2014年   1499篇
  2013年   1105篇
  2012年   1308篇
  2011年   1347篇
  2010年   1323篇
  2009年   1149篇
  2008年   1161篇
  2007年   1176篇
  2006年   1162篇
  2005年   1004篇
  2004年   956篇
  2003年   876篇
  2002年   699篇
  2001年   677篇
  2000年   636篇
  1999年   561篇
  1998年   469篇
  1997年   465篇
  1996年   474篇
  1995年   421篇
  1994年   424篇
  1993年   333篇
  1992年   285篇
  1991年   285篇
  1990年   287篇
  1989年   222篇
  1988年   176篇
  1987年   130篇
  1986年   121篇
  1985年   122篇
  1984年   101篇
  1983年   82篇
  1982年   72篇
  1981年   63篇
  1980年   61篇
  1979年   35篇
  1978年   15篇
  1959年   16篇
  1958年   12篇
  195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1.
12.
以从自然腐败的樱桃上分离的链格孢霉(Alternaria sp.)LD3.0086为指示菌,研究苯乳酸对链格孢霉的主要抑制作用靶位。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苯乳酸对链格孢霉的最小抑菌浓度,通过卡尔科弗卢尔荧光增白剂染液(calcofluor white,CFW)染色观察苯乳酸对菌丝顶端生长的破坏作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链格孢霉的超微结构变化,通过测定苯乳酸作用前后链格孢霉上清液中N-乙酰葡萄糖胺质量浓度变化研究苯乳酸对菌丝细胞壁的破坏作用,应用荧光双染色法观察苯乳酸对链格孢霉菌丝细胞膜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12.5 mmol/L的苯乳酸能有效抑制链格孢霉的生长;与对照组(无菌水处理)相比,苯乳酸处理后链格孢霉顶端生长细胞无明显形变,经12.5 mmol/L苯乳酸处理的链格孢霉上清液中N-乙酰葡萄糖胺质量浓度基本不变;苯乳酸处理24 h,链格孢霉菌丝细胞壁表面无明显损伤,细胞内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苯乳酸短时间(4 h)处理链格孢霉,菌丝细胞膜仍较为完整,加入苯乳酸较长时间(8 h)后细胞膜发生破裂。综合分析可知,苯乳酸对链格孢霉的主要作用靶位应不是菌丝体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而是在菌丝体内部,通过破坏菌丝内部细胞器结构或引起细胞内的生化反应,从而抑制链格孢霉的生长和繁殖,发挥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对严寒地区贯通空间温湿度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上的连续实测,分析了供暖前后,太阳辐射、建筑开口、供暖等因素对贯通空间热湿环境的影响有很大差异。结果表明供暖前贯通空间受到太阳辐射、建筑开口的影响较大,温湿度波动明显;供暖期间受供暖因素影响,温差波动不稳定但幅度小。水平方向上非供暖期最大温差为2℃,供暖期最大温差为8℃;垂直方向上非供暖期的最大温差为3℃,供暖期最大温差为7℃。  相似文献   
15.
16.
以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原油为研究对象,筛选并评价了具有不同界面张力及乳化效果的4组驱油体系,研究了界面张力与乳化效果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贡献。实验结果表明,油水界面张力与原油乳化效果之间没有明显的一致性,当以0.1%(w)的Na_2CO_3或0.5%(w)Na_2CO_3+0.3%(w)JS-33复配体系为驱油剂时,界面张力均可达到超低,但乳化效果较差,析水率分别高达91.7%和83.3%,而原油采收率提高值只有8.9%和12.4%;当以0.5%(w)的Na_2CO_3或0.5%(w)Na_2CO_3+0.5%(w)JS-33复配体系为驱油剂时,界面张力分别为10~(-2)和10~(-3)数量级,乳化效果较好,析水率分别为1.7%和0,原油采收率提高值达27.5%和24.4%。乳化效果好的驱油体系原油采收率提高值要高于超低界面张力体系,乳化效果相比界面张力而言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占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17.
18.
文章针对富金坝枢纽下游水毁修复工程围堰防渗进行分析,探讨了围堰高喷灌浆施工技术的实施方案,先介绍了该工程实际情况,然后介绍了主要施工工艺,结合这些内容,分析了施工期间注意事项和特殊情况处理。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模拟观察了Fe-0.1C-0.21Si-1.2Mn (质量分数,%)包晶钢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包晶相变过程,然后利用试样表面粗糙度变化反映了包晶转变收缩程度的不同。结果显示,冷却速率超过临界值后包晶转变能够发生快速相变,快速相变引起突然的包晶转变收缩和表面粗糙度变化。随冷却速率的增加包晶钢的包晶转变收缩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冷却速率为20℃/s时表面粗糙度达到最大值,此时的表面粗糙度约是低冷却速率(2.5℃/s)时表面粗糙度的2.8倍。当冷却速率足够大后包晶转变收缩又开始减小,这一变化为高拉速下减少包晶钢连铸坯表面纵裂纹的发生提供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