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97篇
  免费   6927篇
  国内免费   5027篇
电工技术   5319篇
综合类   5953篇
化学工业   6989篇
金属工艺   3794篇
机械仪表   3959篇
建筑科学   4030篇
矿业工程   2161篇
能源动力   1392篇
轻工业   6596篇
水利工程   2130篇
石油天然气   2228篇
武器工业   887篇
无线电   617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615篇
冶金工业   2346篇
原子能技术   1341篇
自动化技术   8937篇
  2024年   233篇
  2023年   904篇
  2022年   2150篇
  2021年   2720篇
  2020年   1980篇
  2019年   1353篇
  2018年   1446篇
  2017年   1552篇
  2016年   1439篇
  2015年   2429篇
  2014年   3098篇
  2013年   3684篇
  2012年   4674篇
  2011年   5063篇
  2010年   4976篇
  2009年   4939篇
  2008年   4934篇
  2007年   4867篇
  2006年   4159篇
  2005年   3456篇
  2004年   2497篇
  2003年   1544篇
  2002年   1381篇
  2001年   1425篇
  2000年   1070篇
  1999年   370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9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7篇
  1951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声波团聚对燃煤电厂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煤燃烧过程中脱除细粒子(PM2.5)颗粒物以控制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污染程度,将高强度的声场运用于气溶胶中以改变颗粒的粒径分布,使粒子团聚为较大的颗粒以在传统的除尘器中脱除.在1~5 kHz、110~140 dB行波声场内对燃煤电厂布袋除尘器收集的飞灰进行声团聚实验,载尘质量浓度为1~5 g/m3,并采用碰撞式分级仪和激光粒度仪MS-2000在线测量颗粒的粒度分布,得到声强和声波频率对团聚效果的影响.在1.72 kHz、140 dB声波团聚实验中,分级仪上的实验结果显示,PM2.5减少52%~63.6%,PM10减少35.6%~53.3%.  相似文献   
992.
基于ArcIMS9.0系统,并结合ArcXML、JavaScript等编程技术、数据库技术及空间数据库引擎ArcSDE,构建了雅安市旅游WebGIS系统。在WebGIS基础平台上,对雅安市旅游资源信息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图形处理显示,并由图形、图像、文字和声音等多种形式综合展示。针对系统构建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针对目前尚未有适合中国国情的地址编码方案问题,率先编制了中国式的地址标准化规则文件和匹配规则文件;利用MapObjects+VB 6.0开发了地址匹配软件,不仅提高了地址匹配成功率,还大幅度提升了匹配效率;利用TM和DEM等多源信息融合技术解决了三维"近自然"地形的显示问题。  相似文献   
993.
随着复杂储层地震资料特征筛选的机器学习技术的进步,如何有效地对参与地震属性优选和储层反演的地震样本进行采集和分析,成为目前智能地震预测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的方法多着重于模型分类算法的改进,在标签的制作和采集方面不仅耗费大量时间进行人工标注,还存在标签不平衡情况下类内可靠性、类间平衡性不强等问题。为此,提出基于稀疏强特征提取的三维地震数据完备方法。首先,基于多数决原则的样本分割(Sample Segmentation Based on Majority Rule, SSMR)寻迹多尺度、多标签三维地震样本,进行采集、自动标注;然后,改进标签洗牌平衡方法(Improved Label Shuffling Balance Method, ILSB),通过“2+1”的样本增广平衡策略进行数据完备处理,改善样本采样不平衡性导致的模型训练偏向性;最后,利用基于最小L1范数稀疏表示对奇异值分解结果进行强特征提取(Minimum L1-norm Based Sparse Representation for Feature Extraction, L  相似文献   
994.
采用智能完井技术的油井,修井周期长,长年生产的井中积累较多的油垢、胶质等杂物,修井时起出管柱较为困难。在管柱起出遇卡时,常规的切割工具只能对油管进行切割,无法对井下工具的控制管线进行切割。设计了一种专用的管线切割工具。介绍了该工具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施工工艺。分析了关键结构的强度。通过ANSYS软件对管线剪切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管线切割工具可承受拉力达800 kN,可对6根不同尺寸多种组合的控制管线进行切割。进行下部管柱打捞过程中,不会有冗杂的管线阻碍打捞作业。  相似文献   
995.
采用宏观、微观、纳米等手段,开展低碳钢在酸性环境中氢诱导作用对其力学性能影响进行研究。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氢浓度和腐蚀扩展速率存在一定关系,低碳钢暴露于富氢酸性环境28天后,体积弹性模量显著降低。通过微观结构分析,发现氢渗透引起的大晶粒的变形、裂纹和氢鼓包是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此外,通过在不同时间对试样的不同区域进行纳米压痕,确定了氢对晶粒纳米弹性和纳米硬度性能的影响。在宏观、微观和纳米层面上对受到氢损伤钢的力学性能的进一步研究,将对低碳结构钢的维护和使用寿命预测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996.
为解决某植物榨汁饮料厂的废水COD高、有异味等问题,研究了厌氧—缺氧—好氧(AAO)工艺和絮凝沉淀混合工艺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探索了初始浓度、曝气量、絮凝剂的种类和投加量等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初始浓度为4000 mg/L的废水,经AAO工艺后COD去除率可达77%。继续投加合适的絮凝剂后废水COD去除率可达90%。处理后的废水澄清无异味,可进行后续处理排放。  相似文献   
997.
以粉煤灰为基本骨架,将镧、钙双金属作为交联剂对海藻酸钠进行交联制备得到镧-钙双金属凝胶微球,并通过批量吸附实验和表征分析研究了镧-钙双金属凝胶微球对水中低含量磷的去除性能和去除机理。结果表明,镧-钙双金属凝胶微球具有不规则多孔结构,镧和钙2种金属被交联在了微球上,磷主要通过与微球上的La3+和Ca2+发生化学沉淀而被去除。随着微球投加量的增加,磷的去除率也随之增加;强酸性条件下微球的除磷效果较差;与磷共存的SO42-和F-会抑制微球对磷的吸附去除。微球对水体中低含量磷的吸附去除过程符合准2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属于非均相、化学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998.
综合能源社区内有限的调节能力是制约社区型综合(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提出一种考虑社区间源荷曲线匹配度的多社区日前能源优化共享模型。首先,在单个社区内具体分析供能结构和多能流动关系,搭建含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和多个能源转换设备的数学模型,并建立以购能成本、设备运维成本和电动汽车电池损耗成本最小的目标函数;其次,在社区间考虑基于光伏和负荷数据的综合Spearman常数和欧式距离的匹配指标,以能源交互成本最小为目标,对多社区运营效益进行优化。最后,通过一个三社区模拟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多能源共享模式能有效提升系统整体经济性和光伏消纳能力,模型中匹配指标的引入也使得能源传输效率得到提升,从而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9.
卢沛  罗向龙  陈健勇  杨智  梁颖宗  陈颖 《化工学报》2021,72(Z1):512-519
针对不同换热设备组合之间以及换热设备在系统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高级分析模型,将换热设备与系统的损进一步分割成不可避免性部分和可避免性部分,计算相应的损失和效率,确定换热设备与系统中能量损失的主要部位,并在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系统试验台中进行验证,为换热设备及其热力系统的运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的换热面积对换热设备的能效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同时常规分析和高级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系统优化次序。高级分析表明,蒸发器可避免损占蒸发器损的41.2%~60.0%,冷凝器可避免损占冷凝器总损最高可达91%~97%,整个ORC系统有52.5%~66.3%的损可以避免,有很大的改造潜力,且发现不合理设计的管道也会影响ORC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自关断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电流源型主动换相换流器(actively commutated converter,ACC)具有有功与无功功率可解耦、不存在换相失败、无需大量储能电容等特点,在高压直流输电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该文针对适用于高压直流输电(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的ACC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其均压方法、电路拓扑、调制方法、功率特性、控制策略、故障及保护方法等进行调研和分析。结合具体实例,将ACC与现有HVDC的2种换流器,即电网换相换流器(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LCC)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ACC的潜在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方向进行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