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820篇
  免费   84075篇
  国内免费   57800篇
电工技术   41829篇
综合类   37580篇
化学工业   39859篇
金属工艺   35228篇
机械仪表   17003篇
建筑科学   23904篇
矿业工程   18110篇
能源动力   11995篇
轻工业   36098篇
水利工程   12748篇
石油天然气   16134篇
武器工业   5594篇
无线电   4450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0225篇
冶金工业   11529篇
原子能技术   4135篇
自动化技术   71221篇
  2024年   2245篇
  2023年   6380篇
  2022年   10345篇
  2021年   12547篇
  2020年   13339篇
  2019年   20312篇
  2018年   21846篇
  2017年   23773篇
  2016年   22998篇
  2015年   24669篇
  2014年   25096篇
  2013年   25803篇
  2012年   28380篇
  2011年   25725篇
  2010年   24203篇
  2009年   21166篇
  2008年   19667篇
  2007年   19202篇
  2006年   16652篇
  2005年   14085篇
  2004年   14341篇
  2003年   10433篇
  2002年   9851篇
  2001年   8920篇
  2000年   7606篇
  1999年   5316篇
  1998年   4124篇
  1997年   3639篇
  1996年   3465篇
  1995年   3526篇
  1994年   2894篇
  1993年   2753篇
  1992年   2659篇
  1991年   1949篇
  1990年   1513篇
  1989年   1438篇
  1988年   1084篇
  1987年   345篇
  1986年   297篇
  1985年   213篇
  1984年   151篇
  1983年   120篇
  1982年   153篇
  1981年   162篇
  1980年   135篇
  1976年   225篇
  1975年   203篇
  1972年   235篇
  1971年   127篇
  1960年   20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DNAN及TNT基熔铸炸药综合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道理  周霖  张向荣  杏若婷 《含能材料》2019,27(11):923-930
为了对比载体炸药2,4,6-三硝基甲苯(TNT)和2,4-二硝基苯甲醚(DNAN)、以及以它们为基的熔铸炸药的综合性能,系统研究了DNAN和TNT、以及DNAN/HMX(20/80)和TNT/HMX(25/75)熔铸炸药的流变、能量、安全、以及力学等性能。结果表明:载体炸药DNAN(6.87 m Pa·s)的粘度低于TNT(9.05 mPa·s),DNAN/HMX熔铸体系的极限固含量(约80%)高于TNT/HMX熔铸体系(约75%);DNAN/HMX(20/80)和TNT/HMX(25/75)熔铸炸药的爆速分别为8336 m·s~(-1)和8452 m·s~(-1),爆压分别为31.03 GPa和31.44 GPa;在1 K·min~(-1)的慢速烤燃条件下,DNAN/HMX(20/80)和TNT/HMX(25/75)熔铸炸药的响应等级分别为燃烧反应和爆炸反应;在4.51GPa的冲击波入射压力条件下,TNT/HMX(25/75)在8~12 mm内达到完全爆轰,而DNAN/HMX(20/80)在12 mm内未能达到完全爆轰;DNAN/HMX(20/80)的抗拉和抗压强度均大于TNT/HMX(25/75)。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能量性能基本持平的情况下,DNAN/HMX(20/80)熔铸炸药的安全及力学性能优于TNT/HMX(25/75)熔铸炸药。  相似文献   
92.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作为土木工程及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和核心专业课程,在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下,通过线上平台进行授课。由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内容庞杂、综合性强、实践性强,且章节之间关联性较弱,探究既能使学生快速适应,又能保证教学质量的在线教学方法至关重要。以华南某高校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为例,基于中国大学MOOC、建筑云课、腾讯课堂、QQ群等线上平台讲授教学内容,并运用问卷调查对课程线上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线上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灵活的学习方式,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93.
Thermosetting materials are widely used as encapsulation in the electrical packaging to protect the core electronic components from external force, moisture, dust, and other factors. However, the spreading and curing behaviors of such kind of fluid on a heated surface have been rarely explored. In this study, we experimentally and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 the spreading and curing behaviors of the silicone(OE6550 A/B,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the light-emitting diode packaging) droplet with diameter of ~2.2 mm on a heated surface with temperature ranging from 25 ℃ to 250 ℃. For the experiments, we established a setup with high-speed camera and heating unit to capture the fast spreading process of the silicone droplet on the heated surface. For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we built a viscosity model of the silicone by using the Kiuna's model and combined the viscosity model with the Volume of Fluid(VOF) model by the User Defined Function(UDF)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spreading behaviors of the silicone droplet since it determines the temperature and viscosity distribution inside the droplet. For surface temperature varied from 25 ℃ to 250 ℃, the final contact radius changed from ~2.95 mm to ~1.78 mm and the total spreading time changed from ~511 s to ~0.15 s. By further analyzing the viscosity evolution of the droplet, we found that the decreasing of the total spreading time was caused by the decrease of the viscosity under high surface temperature at initial spreading stage, while the reduction of the final contact radius was caused by the curing of the precursor film. This study supplies a strategy to tuning the spreading and curing behavior of silicone by imposing high surface temperature, whi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electronic packaging.  相似文献   
94.
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乙二醇200、400、600、800(PEG200、PEG400、PEG600、PEG800)、2,2-二羟甲基丙酸(DMPA)、1-苯基-1,2-乙二醇、中和剂三乙胺(TEA)、甲乙酮肟等为原料,制备了一种阴离子聚氨酯分散剂.通过FTIR、GPC、TG表征了分散剂的结构与性能.利用自制的分散剂采用研磨法制备了液体靛蓝分散液,以液体靛蓝分散液粒径、离心稳定性、储存稳定性为指标,探讨了分散剂链长、用量对分散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磨1 h后,以PEG400为软段合成的聚氨酯分散剂用量为染料质量的60%时制备的液体靛蓝粒径为277.1 nm,1000 r/min离心稳定性达到93.98%,3000 r/min离心稳定性为51.13%,常温放置7 d后粒径变化在20 nm以内,染色后织物的颜色深度(K/S)为10左右,约是粉状靛蓝染色K/S的2倍,染色织物的颜色性能并未改变,SEM显示分散体颗粒大小分布均匀,与分散剂甲基萘磺酸钠的甲醛缩合物(MF)和木质素85A相比,其分散体系稳定性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95.
针对平面并联机构无奇异位置工作空间求解困难、过程繁琐、计算量大等问题,提出了基于CAD求解平面并联机构工作空间的三维螺旋扫描方法。将[n]自由度平面并联机构分解成[n]条支链进行独立分析,得到每条支链下末端执行器的可达区域,再将所有支链可达区域取交集即为平面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应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平面并联机构模型,进行几何特征处理,通过自动求解器求解,将求解过程图形化,快速得到同轴布局5R机构和平面3-RPR并联机构的无奇异位置工作空间。通过同轴布局5R机构的运动学实验,验证了该求解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6.
针对现有混合入侵检测模型仅定性选取特征而导致检测精度较低的问题,同时为了充分结合误用检测模型和异常检测模型的优势,提出一种采用信息增益率的混合入侵检测模型.首先,利用信息增益率定量地选择特征子集,最大程度地保留样本信息;其次,采用余弦时变粒子群算法确定支持向量机参数构建误用检测模型,使其更好地平衡粒子在全局和局部的搜索能力,然后,选取灰狼算法确定单类支持向量机参数构建异常检测模型,以此来提高对最优参数的搜索效率和精细程度,综合提高混合入侵检测模型对攻击的检测效果;最后,通过两种数据集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混合入侵检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97.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低成本检测染色梅鱼中日落黄、柠檬黄的方法。方法将染色梅鱼剥皮,鱼皮经70%甲醇氨水提取液提取,经EclipseXDB-C_(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和乙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35℃,利用紫外检测器检测日落黄、柠檬黄的含量。结果日落黄、柠檬黄在1.25、2.5、12.5、25 mg/kg添加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80%~9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n=6),柠檬黄检出限为0.05 mg/kg,日落黄检出限为0.025 mg/kg。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成本低,适合染色梅鱼中日落黄、柠檬黄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8.
根据高碘酸盐活化方式、活化机理和相关自由基种类等方面,叙述了国内外高碘酸盐高级氧化体系降解水体有机污染物方面的工作。基于氧化剂为高碘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氧化能力强,能在较宽的pH范围内高效降解包括抗氧化能力极强的全氟辛酸(PFOA)在内的多种有机污染物,在水处理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依据目前的研究现状,结合实际需求,认为进行废水处理的小试或者中试、优化活化理论研究,以及明确各活性物质对有机物选择性降解的机理,是将来需要关注的问题以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
为了解决被动雷达系统中的多发射源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重信号分类(MUSIC)算法和图像膨胀(IE)算法的直接定位方法。该方法结合了谱分析中的MUSIC思想,通过对接收量测协方差矩阵进行特征分析求解目标的位置。首先,在目标个数未知的前提下,利用Akaike信息准则(AIC)来确定模型阶数;然后,推导了基于MUSIC的定位代价函数;之后,利用图像膨胀算法处理得到的代价函数平面;最后,膨胀处理后的输出为目标个数及目标位置的估计值。提出的算法有效地解决了目标检测及提取的问题,能够确定多个目标的位置坐标,为后续的定位性能分析提供可能性,也保证了算法的完整性。进一步地分析了多个临近目标情况下影响目标提取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0.
刘虎  周野  袁家斌 《计算机应用》2019,39(8):2402-2407
针对多角度下车辆出现一定的尺度变化和形变导致很难被准确识别的问题,提出基于多尺度双线性卷积神经网络(MS-B-CNN)的车型精细识别模型。首先,对双线性卷积神经网络(B-CNN)算法进行改进,提出MS-B-CNN算法对不同卷积层的特征进行了多尺度融合,以提高特征表达能力;此外,还采用基于中心损失函数与Softmax损失函数联合学习的策略,在Softmax损失函数基础上分别对训练集每个类别在特征空间维护一个类中心,在训练过程中新增加样本时,网络会约束样本的分类中心距离,以提高多角度情况下的车型识别的能力。实验结果显示,该车型识别模型在CompCars数据集上的正确率达到了93.63%,验证了模型在多角度情况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