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82篇
电工技术   385篇
综合类   13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37篇
水利工程   8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9篇
自动化技术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通过对高压输电区域性重覆冰线路受损监测,提高高压输电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视觉特征重构的高压输电区域性重覆冰线路受损监测方法,并结合多层嵌入式构架进行系统设计。构建高压输电区域性重覆冰线路受损监测的视觉采集模型,采用激光扫描和红外分析方法进行高压输电区域性重覆冰线路受损部位的图像重构,构建高压输电区域性边缘轮廓检测模型,结合模板特征匹配方法进行高压输电区域性重覆冰线路受损部位检测,提取高压输电区域性重覆冰线路受损部位的异常特征信息,结合机器学习方法对提取的特征信息进行自动分类和人工智能识别,实现高压输电区域性重覆冰线路受损部位监测。采用程序加载和嵌入式的模块化设计方法,进行监测系统的集成开发设计。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高压输电区域性重覆冰线路受损监测的智能性较高,人机交互性较好。  相似文献   
52.
With the absence of on-situ temperature monitoring of optical fiber composite overhead ground wire (OPGW) for the process of sleet-thawing, early temperature warning and safety control of direct current (DC) in sleet-thawing process is difficult. Here we propose a Brillouin optical time-domain reflectometry (BOTDR) with broadband receiving for fast measurement and with distributed Raman amplification for long distance measurement of about 100 km. A field experiment for on-situ temperature monitoring of sleet-thawing of OPGW is also reported, which shows uneven change of temperature along the OPG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ximum and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change can be greater than 40 °C.  相似文献   
53.
电力市场环境下,如何根据用户用电特征制定优化策略以实现购售电利益最大化是售电公司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针对中长期市场中考虑发用电协调的售电公司,提出了考虑售电公司购售电利益的负荷组合优化模型,并考虑需求响应技术来进一步优化用户综合负荷特性,最大化市场环境下售电公司的购售电利益。同时,针对需求响应的负荷反弹问题,引入三阶段反弹负荷模型,构建考虑负荷反弹的滚动优化改进模型,重新调整用户需求响应负荷值,从而改善需求响应负荷反弹情况下的组合用户需求响应负荷特性。最后,采用中国某市2017年工业用户群组负荷数据对所提出的模型及策略进行仿真分析,说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4.
为了给配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等要素实现“即插即用”提供理论依据,从宏观角度出发,建立考虑要素的“即插即用”的智能配电网一、二次协同体系。以DG为例,综合考虑负荷与DG功率变化、电压、线路容量、潮流倒送及DG功率因数等约束,提出一种计算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临界条件的数学模型,在考虑负荷及DG功率波动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临界条件执行策略。进一步通过理论分析,将临界条件模型中的约束条件进行等效化简,得到了一种求解DG“即插即用”临界条件的快速估算方法。以IEEE 33节点算例为例,对所提出的计算方法及简化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的简化算法是可行的,能够实现对DG“即插即用”临界条件的快速估算。  相似文献   
55.
程改红  朱庆春  燕京 《中国电力》2020,53(10):200-205
为降低西电东送电网运行过程中的输电损耗,采用理论解析法和仿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网损最小化的西电东送通道功率优化分配策略进行研究。基于等网损微增率原则对不同直流输电通道的功率优化分配关系,确定各直流输电通道的最优功率占比;在不同直流通道功率最优分配的基础上,通过电力系统分析计算软件对交流和直流通道送电功率的合理分配关系进行寻优计算。通过分步实施的寻优策略,将多个输电通道功率优化分配的多变量优化问题简化为单变量优化问题。基于进退法、黄金分割法等一维搜索方法,可通过较少的寻优次数确定最优的输电通道功率分配方案。实例表明,提出的输电通道功率优化策略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为电网运行方式安排和经济运行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6.
本文紧密围绕南方电网公司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愿景目标,通过综合运用内容分析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变异系数法、卓越绩效模式、Likert量表等多种大数据量化分析方法,系统构建了指标对标、管理能力对标相结合的世界一流电力企业集团对标模型。实践证明,该模型具有开创性强、客观量化、便于推广等创新点,在南方电网公司集团对标工作中应用效果良好,为电力企业更有效地开展对标工作探索了新方法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57.
由于变压器正常运行时无零序电流,零差保护回路CT(变压器Y侧)存在极性校验的难题。传统极性校验方法需要利用负荷电流,存在应用局限。为此,提出了基于零模涌流的零差保护CT极性无负荷校验方法。该方法利用变压器空载合闸励磁涌流的零模分量,通过计算Y侧自产与中性点零模涌流的波形相似度,采取“假设-检验”的方式,遍历所有可能的极性错误情况,实现零差保护CT极性正确性的校验,并引入欧氏距离以进一步提高方法对极端涌流情况的适应性。基于PSCAD/EMTDC4.6和Matlab对此方法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利用南方电网某500 kV主变空载合闸涌流录波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无负荷情况下可靠识别零差保护二次回路CT极性错误类型,有效防止零差保护误动。  相似文献   
58.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具有清洁性、智能性与竞争性的增量配电网应运而生。增量配电网不仅结构灵活,同时鼓励多种具有间歇性的分布式电源与新型负荷接入配电网侧。传统配电网的规划技术已难以适应源-网-荷均存在不确定性的增量配电网。基于以上现状,在考虑源-网-荷不确定性的前提下对增量配电网规划研究进行综述。分别从增量配电网中新型源-网-荷发展现状,适用于增量配电网规划阶段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和常见的规划研究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最后给出了考虑源-网-荷不确定性的增量配电网规划总结与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59.
为研究退役动力电池储能再利用过程的热管理方法和运行方案,基于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储能系统,设计了风冷热管理的方案和运行策略。建立了舱内退役电池簇的数学物理模型。仿真了不同风量下磷酸铁锂(LFP)电池簇和三元镍钴锰(NCM)电池簇的温度分布,对比分析了有无风冷热管理时电池簇的热行为。结果表明:风冷热管理能满足适宜退役动力电池正常工作时的温度范围;对于磷酸铁锂电池簇和镍钴锰电池簇,增加风冷系统后,簇内电池最大温差可由无风冷时的10 K降低至4 K左右,电池的最大温升由30 K降低至10 K左右。该研究可为退役动力电池储能系统的高效热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0.
Metal-doped ceria catalysts have been applied in many important catalytic processes.In this work,we performe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corrected by on-site Coulomb interactions to study the Pd-and Zr-doped CeO2(111) surfaces with the dopant at different locations.The formation of oxygen vacancies and CO oxidation were systematically calculated on the various doped surfaces.We find that both Pd and Zr doping can activate the surface lattice O and reduce the energy barri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