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106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活性炭固定化α-转移葡萄糖苷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活性炭为载体,进行了固定化α-转移葡萄糖苷酶最佳条件研究,并探讨了固定化α-转移葡萄糖苷酶的酶学性质.固定化酶的最适pH值为4.0,最适作用温度为65℃,固定化酶的酶活较高,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首先研究了耐高温α-淀粉酶、真菌α-淀粉酶的部分酶学性质,又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用耐高温α-淀粉酶水解至DE值为16.5%,再用真菌α-淀粉酶在最佳条件下作用21 h,可得到含纯麦芽糖0.311 g/mL的产品.该产品葡萄糖含量为0.017 g/mL,糊精含量为2.7%,产品达到优质高麦芽糖浆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减少防腐剂的使用,并延长生湿面条的货架期,利用电子束辐照处理生湿面条,研究其对生湿面条杀菌效果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对细菌和霉菌的杀菌效果明显(P<0.05),D10值(杀死90%微生物所需的辐照剂量)分别为1.64 kGy和2.53 kGy。生湿面条的明度值L*显著提高(P<0.05),2~5 kGy下辐照生湿面条的黄度值b*明显降低(P<0.05)。电子束辐照处理后的生湿面条中水分含量和蒸煮吸水率变化不显著(P>0.05),1~3 kGy蒸煮损失率显著降低(P<0.05)。1~3 kGy电子束辐照处理后的生湿面条硬度无显著变化(P>0.05),5 kGy时咀嚼性显著提高(P<0.05),1 kGy时黏性显著降低(P<0.05),弹性变化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对生湿面条杀菌效果显著,4 kGy以下对品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2012年,我国蜂产品原料整体减产,蜂蜜年产量约38万t,蜂王浆产量约0.28万t。蜂产品原料收购价格提高,特别是蜂王浆的收购价格比2011年增长35%以上。受原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和检测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成本明显增加,蜂产品市场价格普遍上涨。  相似文献   
5.
列举了目前食品工业中利用食品物料电学特性进行加工的方法,介绍了其作用机理,并对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杏花花粉中苦杏仁苷的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探讨了从杏花花粉中用不同溶剂提取苦杏仁苷,及提取溶剂的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提取时间对苦杏仁苷提取工艺的影响,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定性、定量。结果表明:提取苦杏仁苷的最佳溶剂是乙醇,最佳提取工艺是浓度为100%的乙醇,料液比1:7,超声提取20min,振荡提取12h。杏花花粉中的苦杏仁苷的含量为6.1%。  相似文献   
7.
以云白毫、白牡丹(包括月光白一级和月光白二级)、云寿为云南白茶的代表性样品,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轨道阱质谱的代谢组学方法对不同花色种类云南白茶的化学成分差异进行研究。共鉴定出120 个化合物,包括儿茶素类、二聚儿茶素类、氨基酸类、生物碱类、酚酸类、有机酸类、香气糖苷类、N-乙基-2-吡咯烷酮取代的儿茶素类、黄酮糖苷类、脂质类等。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热图分析分别表明不同花色种类云南白茶的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共得到76 个化合物具有组间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儿茶素类、二聚儿茶素类、生物碱类、酚酸类、茶氨酸等化合物随云南白茶原料嫩度的降低,含量下降;部分氨基酸和杨梅素苷在白牡丹中含量相对较高;芹菜素苷、山柰酚苷、槲皮素苷、脂质类化合物在云寿中含量相对较高。本研究可为云南白茶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的研究以及等级判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主要是由曲霉属(Aspergillus)和青霉属(Penicillium)真菌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肾毒性、肝毒性、致畸性、神经毒性以及潜在致癌性,是世界范围内重点关注的真菌毒素之一。当前关于OTA产毒菌的分类、OTA合成途径及调控机制仍存在争议,制约了食品中OTA污染的高效精准控制。对曲霉属和青霉属中主要OTA产毒菌进行了系统梳理,特别是基于基因组比较数据将一度被认为是主要产毒菌的A. ochraceus中的部分菌株重新鉴定为A. westerdijkiae,介绍了主要产毒菌的产毒能力;系统介绍了OTA生物合成基因簇及关键合成与调控基因,特别是近年发现的新基因——环化酶otaY基因,其可能参与催化OTA生物合成途径初始步骤中的聚酮环化反应,基于最新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了OTA生物合成途径;针对食品生产不同环节,介绍了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控脱毒策略,重点介绍了针对产毒菌的生物防治方法,针对OTA毒素的生物降解菌及脱毒酶,并比较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食品OTA污染控制应基于“全链条控制”和“源头防控”的思路,保障食品安全、粮食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分析了生物防治和生物脱毒技术的优缺点,指出绿色、安全的生物防控策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9.
以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为体外炎症模型,以促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炎症介质NO为指标,考察低聚半乳糖(GOS)的体外抗炎活性,并从聚合度的角度探究GOS抗炎活性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GOS能显著降低促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和炎症介质NO的分泌,表现出良好的体外抗炎活性。不同聚合度的GOS在调控促炎症细胞因子与炎症介质分泌能力上差异显著,较高聚合度的GOS表现出更强的体外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籼粳杂交大米在不同包装内的品质变化规律,以甬优15大米为原料,研究在室温下(20~25℃),编织袋、PE袋、真空包装、牛皮纸袋4种包装对其大米及蒸煮米饭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籼粳杂交大米的脂肪酸值、直链淀粉含量、米饭硬度逐步增加,而大米新鲜度值、大米食味值、米饭黏度、米饭食味值等逐渐降低,各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