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轻工业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通过向灰树花深层发酵体系中添加天麻单一成分对羟基苯甲醇(HA),考察对羟基苯甲醇对发酵液的菌丝生物量、胞外多糖产量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灰树花发酵体系中对羟基苯甲醇最佳添加量为0.2 g/L,最佳发酵时间不10 d。与对照组相比,对羟基苯甲醇添加组的发酵液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分别提高了65.2%和164.2%(P<0.05);发酵液还原力、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过氧化氢清除率均显著提高(P<0.05),分别提高了37%、13.02%、41.1%、22.3%、528%,其添加可对灰树花发酵产物抗氧化活性起增效作用。发酵过程中对羟基苯甲醇的利用率达到97.27%,其几乎被完全转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比研究了五种果汁中维生素C与总酚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果汁中的酚类组成,并采用化学法和细胞法评价了果汁的抗氧化和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刺梨汁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为14.13 g/L.刺梨汁和沙棘汁的总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3.06和12.53 g GAE/L,且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5种果汁中共...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同时测定八月瓜果皮中6 种单糖组分的色谱分离方法,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1-phenyl-3-methyl-5-pyrazolone,PMP) 柱前衍生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八月瓜果皮中6 种单糖组分。色谱柱为SHIMADZU-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0.05 mol/L 甲酸铵溶液(B)梯度洗脱(0~10 min:18% A;10~20 min:18%~20% A;20~40 min:20%~23% A;40~60 min:23% A),柱温30 ℃,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45 nm。结果表明,所建立的PMP-HPLC 柱前衍生化法可准确地测定八月瓜果皮中的D-甘露糖、L-鼠李糖、D-半乳糖醛酸、D-葡萄糖、D-半乳糖和D-阿拉伯糖含量,6 种单糖成分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 3),加样回收率为92.58%~100.02%。10 批八月瓜果皮样品中均检出6 种单糖,D-甘露糖、L-鼠李糖、D-半乳糖醛酸、D-葡萄糖、D-半乳糖和D-阿拉伯糖平均物质的量比为1.18 ∶1.00 ∶23.25 ∶11.73 ∶3.51 ∶5.88,其中D-半乳糖醛酸含量为51.84~212.84 mg/g,D-葡萄糖含量为22.44~73.23 mg/g,D-阿拉伯糖含量为6.14~60.01 mg/g,是八月瓜果皮中的单糖主要成分。该试验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和准确度高,适用于八月瓜果皮多糖中单糖成分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色谱等分析方法解析酱香型白酒轮次基酒风味物质,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剖析酱香型白酒大回酒风味构成特征,同时初步分析贮存时间对酱香型白酒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回酒品质较好是由于其酯类、酸类物质占比高,分别为38%~50%、29%~36%,而醇类物质含量占比较少为10%~19%,其中乳酸乙酯、乳酸和3-羟基-2-丁酮等成分含量相对较高,高级醇类物质含量相对较低,多元醇含量适中。通过分析贮存时间对大回酒风味的影响发现,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风味物质总量有所降低,且出现“酯减”的变化趋势,其中醛类物质变化较为明显,乙醛和乙缩醛呈现增加趋势,而糠醛呈现降低趋势。此外,主成分分析显示乳酸和乳酸乙酯对酱香型白酒大回酒基酒品质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以纯牛奶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黄秋葵原汁,利用不同乳酸菌发酵,研制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黄秋葵酸奶。以感官评分评价标准,以不同乳酸菌种、白砂糖添加量、发酵时间、黄秋葵汁添加量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并用正交试验优化葵酸奶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显示,由植物乳杆菌发酵的酸奶,在5%白砂糖、6%黄秋葵原汁,发酵时间4 h的工艺条件下,得到酸奶品质最好,并具有较显著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研制一款刺梨汁含量低于10%的果汁型刺梨碳酸饮料,以刺梨汁、木糖醇、酸味剂(柠檬酸∶柠檬酸钠=1∶1,质量比)为主要原料,以产品的综合感官评分为主要指标,利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探究果汁型刺梨碳酸饮料的最优配方。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刺梨汁、木糖醇、酸味剂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8%、8%、0.14%。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刺梨汁添加量8%、木糖醇添加量8%、酸味剂添加量0.14%。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果汁型刺梨碳酸饮料呈均匀透亮的淡黄色,口感酸甜度适宜,具有特殊的刺梨香气和滋味,组织形态分布均匀,无沉淀和絮状物。产品贮藏稳定性试验研究表明:相比真空抽滤,采用离心过滤的方式更有利于抑制果汁型刺梨碳酸饮料中沉淀物和絮状物的形成;其次,低温避光冷藏有利于延缓褐变。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地掌握蓝莓酒中原花青素的有效含量,优化蓝莓酒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该研究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蓝莓酒中原花青素,并利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蓝莓酒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57 min,料液比1∶7(g∶mL),乙醇体积分数67.0%,提取温度55 ℃。在此最佳条件下,原花青素平均得率为4.86 mg/g。  相似文献   
8.
以蓝莓果汁及不同纯度的蓝莓花色苷提取物为原料灌胃12 周龄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hypertensive rats,SHR)和Wistar大鼠,研究花色苷提取纯化对其降压效果影响。采用蓝莓果汁(A组)(花色苷的质量分数为1.00%)及不同纯度的蓝莓花色苷提取物(花色苷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66%(B组)、38.49%(C组)、94.42%(D组))灌胃SHR,灌胃剂量以花色苷含量计。其中,A组的灌胃剂量为94.4、472.1、944.2 mg/kg(以体质量计,下同),B组的灌胃剂量为10.9、54.5、109.0 mg/kg,C组的灌胃剂量为2.5、12.3、24.5 mg/kg,D组的灌胃剂量为1.0、5.0、10.0 mg/kg。结果表明:同剂量(花色苷当量)的蓝莓果汁与蓝莓皮渣提取物(不同纯度蓝莓花色苷提取物)相比,其对SHR的降压效果有显著差异(P<0.05),而同剂量不同纯度的蓝莓皮渣提取物对SHR的降压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高剂量果汁(A组)和不同纯度蓝莓花色苷提取物(B、C、D组)灌胃SHR,灌胃后4或5 h其收缩压分别降低了38.45、32.57、33.09、33.41 mmHg。因此,蓝莓对高血压改善作用的功能成分是花色苷;蓝莓果汁的其他成分对花色苷的降血压功能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西番莲为实验材料,在常温((20±1)℃)条件下,利用0.3 mg/mL丁香酚对西番莲进行浸泡处理,通过分析处理后西番莲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研究丁香酚对西番莲保鲜效果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丁香酚浸泡处理降低了西番莲采后呼吸速率、质量损失率、皱缩指数、细胞膜透性,抑制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的积累,减缓了西番莲组织内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下降,维持了较高的还原型抗坏血酸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内源抗氧化物质含量,并维持了较高的1,1-二苯基-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羟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提高了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等抗氧化酶活力。综上,丁香酚处理可以维持采后西番莲较高的品质及抗氧化活性,从而延缓果实的衰老,延长贮藏期。  相似文献   
10.
研究果胶酶对蓝莓出汁率的影响,对果胶酶提高蓝莓出汁率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研究了pH值、温度、光 照、金属离子以及部分添加剂对蓝莓果汁中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胶酶的最佳酶解条件为果胶酶添加量(质 量分数)0.06%、酶解温度35 ℃、酶解时间2 h。在此条件下蓝莓的出汁率可达到82.1%,与对照组相比,出汁率提高了 24.6%。蓝莓果汁中的花青素在pH≤3时比较稳定;对光和高温比较敏感。VC可以增加花青素的稳定性,而苯甲酸钠以及 蔗糖对花青素的稳定性无显著影响。K+、Na+、Ca2+、Cu2+、Fe2+对果汁中花青素的稳定性无显著影响;Fe3+以及浓度达到 0.1 mol/L的Mg2+对果汁中花青素的稳定性具有破坏作用;浓度低于0.05 mol/L的Mg2+能增加果汁中花青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