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35篇
化学工业   4篇
机械仪表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4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传统的电弧电路故障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设计用于电弧检测的SoC系统,并且在55nm工艺下进行流片验证。采用包含两种结构的模数转换器的片上电压源,设计了锁相环以及复位电路,精度最高可达8.67 bit。验证结果表明,本设计可提高电弧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为预测超大直径盾构施工引发的上软下硬地层地表沉降量,基于某过江隧道北线盾构段施工引起的横向地表沉降监测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拟合方法,引入最大地表沉降修正系数α和沉降槽宽度修正系数β,修正Peck公式。结果表明,沉降槽沿横向呈近似正态分布,盾构施工引发的地表沉降超过总沉降量的60%;当α、β分别取0.4~0.8和1.2~2.4时,修正后的Peck公式比传统Peck公式精度更高;与常规盾构相比,超大直径盾构施工引起的上软下硬地层最大地表沉降相对较大、沉降槽较宽、影响范围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解决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接地极在广东地区选址困难问题,研究将现有接地极连接组成广域接地极供未来直流工程接入,减少对极址周围电气设施、地下金属管道设施的影响。  方法  分析了现有接地极作为子接地极组成广域接地极的可行性,提出几种典型的广域接地极应用场景,并进行了各子接地极的自然分流计算、均流计算和多回直流同时运行工况计算。  结果  广域接地极能降低粤东极址的设计要求,缓解鱼龙岭接地极对油气管道和周边电力系统的影响,具有实施的可行性。但在不增加均流电阻的情况下,效益仍不明显。  结论  该研究为通过采用广域接地极,降低新建接地的难度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分布式电源(DG)接入配电网产生的电压越限问题,可以利用DG逆变器输出的无功功率为含源配电网提供无功支撑以解决电压越限问题。提出含源配电网的无功电压分段自适应自治控制策略。首先通过采集当前时刻DG并网点电压和并网点处馈线流过的有功功率方向。然后根据采集到的信息动态自适应调整触发电压临界值,触发电压临界值将并网点电压运行值划分为五个区间。其次根据DG并网点电压所处区间使用Q(U)控制策略计算DG无功输出目标值。最后控制DG逆变器输出无功追踪该目标值。将所提方法与不考虑DG无功调控能力方案、基于定参数的Q(U)控制方案进行综合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在解决电压越限问题、抑制电压扰动、提高电压质量等方面均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在变电站安全监控与管理工作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为提高智能变电站的视频监控系统中摄像头终端的利用效率,研究了智能摄像头终端的优化布点模型和算法。首先,基于栅格化思想对变电站平面图进行区域划分,提出采用监控区域重要度矩阵来描述区域和设备的重要程度。然后,建立了摄像头终端监控范围的清晰度离散模型。据此引入监控乘子函数建立以平均监控距离最小为目标,考虑摄像头选型选址和购置成本约束的变电站监控摄像头终端布点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求解该模型得到其优化布点方案。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模型在减少监控盲区数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在发生功率波动、并离网切换、系统参数偏差等情况下的鲁棒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扰动跟踪的互联变流器(ILC)自适应反推控制策略。分析了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基本拓扑结构,并考虑系统建模误差和外界扰动的影响,将ILC实际数学模型转化为带综合干扰项的理想表达式;利用实时扰动跟踪法对系统综合干扰项进行观测和补偿,基于此提出了一种ILC自适应反推控制策略,以保证ILC能实时跟踪系统的外界干扰和误差并进行抑制,增强了系统应对功率波动和参数不确定性的能力;通过小信号稳定性分析和多个算例测试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谐波阻抗扫描是高压直流输电(HVDC)中谐波谐振分析、交流或直流滤波器设计等工作的重要手段。采用电路叠加定理说明了适用于HVDC谐波阻抗扫描的测试信号法。基于测试信号法基本原理及其在HVDC应用研究中的进展,提出测试信号法应用于HVDC谐波阻抗扫描的谐波源幅值选择方法和用于减小谐波源初相位影响的改进扫描方法。最后,以CIGRE First Benchmark模型为例,在PSCAD/EMTDC仿真平台上定量分析了谐波源幅值、谐波源初相位对谐波阻抗扫描的影响,以验证所提出的方法可用于进一步提高HVDC谐波阻抗扫描结果的可靠性,为实际直流输电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棉纤维的防紫外性能,使用壳聚糖作为交联剂将纳米二氧化钛粒子负载到棉纤维上,制备防紫外性能织物.利用XRD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等手段分别对样品的结构晶型、表面结构形貌、元素分布、紫外屏蔽性能和耐水洗性等进行表征.结果 表明,经过壳聚糖交联后,棉纤维表面负载的TiO2纳米粒子牢固耐洗,...  相似文献   
9.
配电网中发生高阻接地故障时,短路电流小于传统过流保护的阈值,无法被常规保护装置检测和清除。若不及时消除短路电路,极易演化成严重故障。针对该问题,文中首先分析发生高阻接地故障时配电网的故障分量特征和基于母线处的正序电压故障分量与其相连接的各馈线正序电流故障分量的相位差特征,给出适用于配电网高阻接地故障检测的故障判据。然后,为解决配高阻接地故障检测过程中系统不平衡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故障检测启动判据。基于该故障检测判据和启动判据,制定基于故障分量原理的配电网高阻接地故障检测方法。最后,在PSCAD/EMTDC仿真软件中建立含架空线路的中压配电网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高阻接地故障检测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快充场所电动汽车(EV)大规模接入造成的配电网过载问题,提出了EV需求响应潜力模糊评估方法与实时调控优化模型。首先,基于EV电池安全电量、EV充电需求、充电桩额定功率的限制建立用户客观响应能力约束模型,以及考虑激励水平的用户主观响应意愿评估模型。其次,结合客观响应能力和主观响应意愿建立用户响应潜力评估模型,采用模糊推理确定充电电价、当前电量需求和剩余驻留时间等因素对用户响应意愿的影响。然后,提出激励型实时需求响应的双层优化模型及其求解方法,上层优化模型以EV聚合商激励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对EV聚合商激励电价进行优化,下层优化以用户平均充电满意度最高为目标对EV充放电功率进行优化,从而充分挖掘用户的响应潜力,兼顾电网公司、EV聚合商、用户各方的利益。最后,通过多组仿真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