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8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120篇
电工技术   78篇
综合类   143篇
化学工业   94篇
金属工艺   678篇
机械仪表   2530篇
建筑科学   21篇
矿业工程   19篇
能源动力   8篇
轻工业   20篇
水利工程   5篇
武器工业   26篇
无线电   20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5篇
冶金工业   19篇
自动化技术   404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192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金刚石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力学、热学、声学、电学、光学和化学性能,在高科技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普通CVD金刚石膜是高度绝缘的,不能采用如电火花等加工导电聚晶金刚石(PCD)的方法和设备对其进行加工。本文通过掺硼实现了金刚石膜的导电。开展了电火花成型和线切割的实验研究,并通过SEM、Raman分析和粗糙度测量对加工后的表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2.
废弃产品的拆卸回收是绿色制造中的关键技术。运用Petri网作为数学工具描述产品的拆卸树,并用自定义的语法作形式化的表达,重点研究了选择性拆卸问题。这对于废弃产品的回收、重用以及日常的维修,都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拆卸Petri网,提出了两种评价函数,并运用反向启发式搜索策略,形成了一个改进型的算法。最后对一个工程实例作了具体研究,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使得选择性拆卸序列具有供现场机器人实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3.
Ni-Cr合金真空钎焊金刚石界面微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钎焊单层超硬磨料砂轮极高的结合强度和接近理想的锋利形貌 ,使它在生产应用中显示出传统砂轮无法比拟的优异性能。这种新型超硬磨料砂轮以其卓越的磨削性能必将逐步取代传统单层电镀砂轮。本文在真空炉中用钎焊的方法 ,用Ni Cr合金钎料 ,适当控制钎焊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 ,实现了金刚石与钢基体的高强度连接。并用深腐蚀的方法处理钎焊后的试样 ,用扫描电镜、X 射线能谱仪 ,结合X 射线衍射结构分析 ,对金刚石与钎料界面微区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在钎焊过程中 ,钎料会在金刚石界面形成富铬层并与金刚石表面的C元素反应生成Cr7C3 和Cr3 C2 ,其中Cr7C3 呈笋状生长 ,Cr3 C2 呈片状生长。Ni Cr合金与金刚石的冶金结合 ,是实现金刚石和钢基体有高结合强度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磨削对比实验确证了金刚石与钎料有较高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104.
徐惠宇  朱荻 《中国机械工程》2004,15(21):1912-1915
以某辐射状分布微细群缝结构的电解加工为研究对象,讨论了电解液、工件材料、加工速度等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结合研制的加工电极设计流场分布,优化加工参数,实现了以较高的效率加工出缝宽小至0.27mm的微细群缝结构,缝宽一致均匀,加工稳定性和重复性均好。  相似文献   
105.
采用径向射流冲击与钎焊砂轮解决磨削烧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高效磨削烧伤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两项对策:一是采用高压径向射流冲击强化磨削弧区换热,以最大限度地疏导已经产生的积聚在弧区的磨削热;二是采用钎焊超硬磨料砂轮取代传统电镀砂轮,以提高砂轮的锋利度降低磨削比能,减少磨削热的产生。缓进给断续磨削试验结果表明,该两项对策对解决难加工材料磨削烧伤问题效果十分明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6.
夹具特征识别是实现夹具自动化设计的基础。本文在属性邻接图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通过几何推理实现夹具特征识别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定义了制造特征方向,并通过最大凹边凝聚的方法,实现了极限表面的识别,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几何推理算法来识别夹具特征。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CAD与夹具设计CAD之间的集成问题,为自动化夹具设计探索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7.
无传感器磁轴承转子位置检测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一种无传感器磁轴承转子位置自检测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专用的位移传感器。由于线圈的电感是转子位移的函数,故其两端的电压也为转子位移的函数。在磁轴承系统的线性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注入一高频信号作为转子位置的测试信号,将线圈端电压经过谐振电路来提取含有位置信号的高频电压信号,再将电压信号进行精密半波整流后得到脉动的直流信号,最后通过低通滤波器得到平滑的转子位移直流信号,由PID控制器转换为转子位移的控制信号。仿真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8.
动态扩充的零件库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在对零件库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基于 C/ S模式的零件库系统构架 ,设计了链表式数据库 ,并提出了基于链表式数据库的动态匹配算法 ,实现了零件库 (含组合件 )系统的动态扩充和零件及组合件尺寸参数的离线编辑功能 ,从而大大地提高了零件库、组合件库的建库效率 ,所开发的零件库系统已应用于“基于知识的机床夹具 CAD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9.
面向并行工程的制造执行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车间制造执行系统更加有效地支持并行工程,在分析传统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并行工程的制造执行系统总体框架。该框架在逻辑上分为车间层、单元层和设备层。单元层与车间层虽然在逻辑上分成两部分,但在物理上单元控制器既可以与车间控制器合并也可以分开。在关键技术方面采用了运行状态实时采集技术、数字控制程序传输技术、不同数控系统集成技术、车间工作流程重组技术和系统可重构技术等。面向并行工程的制造执行系统在功能结构上具有系统可重构性、系统可扩展性、系统可集成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110.
基于装配特征的零件自动装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装配模型技术,提出了一种根据零件及其装配特征的参考原点和装配基准面来确定零件移动位置和方向的方法,从而完成自动装配,可大大地减少计算机辅助装配系统输入的数据量,提高了装配速度。采用这一方法开发了基于CAXA平台的夹具快速装配子模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