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7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1178篇
金属工艺   329篇
机械仪表   137篇
建筑科学   34篇
矿业工程   9篇
能源动力   62篇
轻工业   15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31篇
一般工业技术   888篇
冶金工业   30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2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低熔点Al-Si-Cu-Mg系钎料成分,通过金相、硬度、铺展及差热等方法,分析钎料的显微组织及性能。结果表明:钎料的组织主要由基体相α-Al、粒状相Mg2Si、骨骼状相Al2Cu(θ相),以及θ相和Mg2Si的复杂共晶组成;合金元素对显微硬度及熔化特性的影响由主到次的顺序为Cu、Si、Mg;受金属间化合物Al2Cu和Mg2Si以及初晶Si析出的影响,当Cu、Si含量达到一定值(10%Cu、7.5%Si)后,钎料铺展面积变化不大,试验配方中Al-7.5Si-20Cu-0.4Mg熔点529℃时,铺展面积大,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2.
用挤压铸造方法制备Mullite/Al-Cu-Si复合材料。用分析透射电镜(ATEM)观察了复合材料的微结构及微成分。结果表明:莫来石(Mullite)纤维由大小不、位相不同、分布不均的细小晶粒组成:在淬火态“纤维/基体”界面和“Si晶体/基体”界面附近基件一侧中.都可发现高密度位错的存在;在Si含量较高的情况下,Mullite/Al-Cu-Si复合材料界面处没有发现界面产物的存在,而在纤维/基体界面处析出非平衡共晶θ(Al,Cu)相。  相似文献   
53.
TiCp/Al预制块在Mg中熔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TiCp/Al预制块以不同的工艺加入到Mg液中进行熔化试验。结果表明,未搅拌时TiCp/Al预制块在800℃的Mg液中保温60min后仍不熔化,采用合适的搅拌工艺可使TiCp/Al预制块熔化,并且使TiC粒子在熔体中均匀分布。TiCp/Al预制块在Mg液中的熔化过程机理为:基体Al通过熔化和对淹扩散进入到Mg液中,TiC粒子间的结合力需通过搅拌产生的剪切力才能破坏,并随Mg液流动进入到Mg液中,机械搅拌可使TiC粒子Mg液中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54.
利用分析透射电镜研究了液态搅拌法制备的Al2O3(p)/Al-Mg复合材料界面微结构。结果表明,界面反应产物与基体Mg含量有关,反应产物与Al2O3(p)之间存在一定取向关系,界面附近基体中存在大量位错。  相似文献   
55.
SiCp/Al复合材料的离心熔渗法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研究了反应离心熔渗法制备高体积比SiCp/Al复合材料的工艺过程及其抗弯强度。结果表明:通过适当的粒度配比,可在低温、低离心力下熔渗制备组织均匀的高体积比SiCp/Al复合材料,SiC颗粒体积分数可达到63%;复合材料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SiC颗粒尺寸及界面反应程度,合适的界面结合及细SiC颗粒的掺入有利于复合材料强度的提高;基体热处理改变了SiC颗粒所受应力状态,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强度,其最高值可达519MPa。  相似文献   
56.
在反应铸造法制备的原位VC/Fe复合材料的组织中,Fe基体中除了弥散分布着大量细小的VC颗粒外,在晶界处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网状Fe3C,从而降低了材料的韧性。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原位VC/Fe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不影响VC颗粒的尺寸和分布,但对晶界Fe3C的形态和数量有着一定的影响。随着奥氏体化时间的延长,Fe3C数量降低,形态愈趋于断网状。在960℃奥氏体化3h并淬火的条件下,复合材料主要由弥散分布的VC颗粒与马氏体组成,其硬度HRC为62,冲击韧度为7.9J/cm2。  相似文献   
57.
用铸造的方法制备了原位自生复合碳化物[(Ti,W,Cr,V,Nb)C]增强钢基复合材料,并对该复合材料的磨粒磨损性能及磨损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制备的钢基自生复合材料中,自生碳化物颗粒细小、圆整、且分布均匀,碳化物颗粒增强相体积分数达到42.8%;原位自生钢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优良。在磨粒磨损条件下,其磨损机制主要是显微切削、颗粒脱落和脆性剥落;稀土和合金元素能够提高原位自生钢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58.
研究了新型反应体系A359-Zr(CO3)2熔体反应法制备的(Al3Zr+Al2O3)p/A359复合材料边界油润滑条件下的滑动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由于颗粒的支撑减磨作用,复合材料的磨损量随载荷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均远小于基体材料,当载荷为1176N时体积分数为12%的复合材料磨损量为4.9mg,而基体材料的磨损量为27.5mg,复合材料比基体材料耐磨性提高了6倍;由磨损表面SEN观察表明:基体A359合金存在严重粘着和变形,表现为粘着磨损和剥层磨损,复合材料的磨损类型表现为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59.
ICT技术测试炭/炭复合材料内部密度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工业计算机辅助层析成像技术(ICT)对不同尺寸的炭/炭复合材料进行了断层摄像试验,发现该技术能真实地反映材料内部的实际密实情况.利用ICT图像给出的相关数据,经过一系列计算,得出材料内部各处的密度值,该方法比传统的排水法所得的结果精确,而且无需从制品中取样,节省了材料和时间.ICT技术有望用于其它复合材料的密度测试.  相似文献   
60.
采用Al-Zr(CO3)2-KBF4体系用熔体反应法成功合成了新型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XRD和SEM分析表明, Zr(CO3)2和KBF4与铝液反应生成了ZrB2、Al2O3、Al3Zr颗粒,颗粒尺寸细小,且弥散分布于基体中,其平均尺寸约为80~90 nm;拉伸试验结果显示.Al-Zr(CO3)2-KBF4体系反应生成的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随着反应物加入量的增加均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为150.3 MPa,较铝基体的78.0 MPa提高了 92.7%;屈服强度为113.7 MPa,较铝基体的42.0 MPa提高了170.7%;复合材料的伸长率先升后降;由复合材料的拉伸断口SEM可知,随着反应物质量增加,塑性变形区减小,但仍然是塑性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