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98篇
  免费   3942篇
  国内免费   2410篇
电工技术   816篇
综合类   3124篇
化学工业   11553篇
金属工艺   5616篇
机械仪表   1459篇
建筑科学   2595篇
矿业工程   926篇
能源动力   532篇
轻工业   5071篇
水利工程   381篇
石油天然气   2412篇
武器工业   520篇
无线电   1624篇
一般工业技术   5823篇
冶金工业   2861篇
原子能技术   186篇
自动化技术   1251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493篇
  2022年   1107篇
  2021年   1282篇
  2020年   1192篇
  2019年   1091篇
  2018年   1146篇
  2017年   1517篇
  2016年   1571篇
  2015年   1725篇
  2014年   2080篇
  2013年   2126篇
  2012年   2761篇
  2011年   3039篇
  2010年   2322篇
  2009年   2396篇
  2008年   1898篇
  2007年   2791篇
  2006年   2555篇
  2005年   2251篇
  2004年   1865篇
  2003年   1642篇
  2002年   1422篇
  2001年   1167篇
  2000年   993篇
  1999年   899篇
  1998年   746篇
  1997年   546篇
  1996年   504篇
  1995年   385篇
  1994年   345篇
  1993年   214篇
  1992年   208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用对向靶溅射仪制备出含多量Fe(16)N2相的(Fe,Ti)-N薄膜,研究了掺杂Ti对Fe-N薄膜结构与磁性的影响,在溅射Fe-N薄膜时加入适量的Ti可提高Fe-N薄膜中Fe(16)N2相的含量.Ti含量(原子分数)在0—25%时薄膜饱和磁化强度均高于纯Fe的值;Ti浓度为10%时,薄膜磁化强度高达2.68T,比纯Fe的饱和磁化强度值高20%.  相似文献   
992.
Hot plastic deformation was conducted using a new solid die on a Mg-Mn-Ce magnesium alloy. The results of microstructural examination through OM and TEM show that the grain size is greatly refined from 45 μ to 1.1 μm with uniform distribution due to the occurrence of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The grain refinement and high angle grain boundary formation improv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rough tensile testing with the strain rate of 1.0× 10^-4 S^-1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Vickers microhardness testing. The maximum values of tensile strength, elongation and Vickers microhardness are increased to 256.37 MPa, 17.69% and HV57.60, which are 21.36%, 133.80% and 20.50% more than those of the as-received Mg-Mn-Ce magnesium alloy, respectively. The SEM morphologies of tensile fractured surface indicate that the density and size of ductile dimples rise with accumulative strain increasing. The mechanism of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y of Mg-Mn-Ce magnesium alloy processed by this solid die were also analyzed.  相似文献   
993.
纳米热喷涂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介绍了纳米热喷涂结构涂层的组装、涂层结构与性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纳米热喷涂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4.
熔剂对高频熔覆耐磨覆层工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频感应加热可以在低碳钢表面熔覆一层耐磨材料,熔剂对覆层与基体的结合、覆层表面成形、脱渣性等工艺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探讨了熔剂对高频熔覆工艺性能的影响。在Fe基Cr13Ni2B合金粉末中加入适量的焊剂431、硼酐及氟化物,可以有效地去除粉料表面的氧化物,降低其熔点,促进粉料与基体的结合.形成一层脱渣容易、表面成形美观且与基体形成牢固冶金结合的耐磨覆层,覆层厚度可以达到2.5mm。  相似文献   
995.
合金元素对6063铝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新  高爱华 《铸造》2007,56(6):642-644
以Al-Mg-Si系6063铝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主要合金元素Mg、Si和杂质元素Fe,Zn对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并在分析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给出了改善材料性能的合理化建议。研究表明,主要合金元素Mg、Si对材料的强度和腐蚀性能有重要影响,生产实际中应使二者质量之比略小于正常值1.73;杂质元素Fe、Zn对合金组织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一般会使制品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点缺陷。  相似文献   
996.
探讨了含硅量及等温时间对奥贝球铁冰冷处理前后机械性能及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含硅量的增加,不但冷处理前常温机械性能提高,而且冰冷处理后的机械性能及低温冲击韧性也提高。而含硅3.39%和3.68%的机械性能已趋一致,等温时间为120分钟的试样,冰冷处理前后的机械性能和低温冲击韧性均最高。  相似文献   
997.
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分别在Ar气氛保护下及真空炉中制备铝及其复合材料,探讨了坯块的压制压力、烧结温度与时间对粉末冶金铝及其复合材料的影响,并研究了其显微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只有在足够高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压应力700N/mm^2,温度640℃。700℃),才能获得外形完好、组织致密的铝及其复合材料;铝基复合材料比基体具有更高的致密度,真空炉中烧结的铝基复合材料的致密度达97.20%,其弹性模量、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为67600N/mm^2、345.7N/mm^2和206.2N/mm^2。  相似文献   
998.
一种新型镍基高温合金长期时效后的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双群  谢锡善 《金属学报》2003,39(4):399-404
研究了一种新型镍基高温合金在不同温度下长期时效后的组织及冲击韧性、硬度等性能.结果表明,合金在593℃和704℃时效l000h后,主要析出相是γ′和MC,在704℃以上又析出了M23C6.合金在750℃时效l000h后晶界处开始析出η相,而在849℃时效l000h后晶内出现了大量的片状η相,呈魏氏体分布.γ′相随时效温度的增加生长迅速,且在849℃时效l000h后出现回溶.没有发现σ等脆性相的出现.随着时效温度的提高,合金的冲击韧性下降,由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室温显微硬度随时效温度的提高而降低,主要由γ′的长大所致;合金在标准热处理条件下的高温显微硬度高于室温显微硬度.  相似文献   
999.
用单源低能氩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法制备了非晶碳薄膜.氩离子能量为400-1500eV.膜面光滑致密,与衬底的结合力较高。用Raman,FTIR,HRTEM,TED,SEM,ERD及RBS研究了薄膜的形貌、结构和组分,测量了膜的电阻率、显微硬度及摩擦系数.薄膜为无定形的类金刚石(DLC).其中含氢约为205at.-%,碳原子与氢原子几乎没有形成C-H键.随着离子束能量及束流的增加,显微硬度、摩擦系数增加,电阻率减小.硬度增加是由于薄膜致密度的增加,而电阻率降低是由于膜中金刚石键(sp~3键)含量减少的缘故.  相似文献   
1000.
The melting point, microstructure, phase, and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Ti-21Ni-15Cu alloy, together with two-, three-, and four-component low-melting-point titanium-base brazing alloy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Five filler metals were selected for the study, in which melting points were measured by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phases identified by x-ray diffractometry, and corrosion behaviors tested by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e-component Ti-15Cu-15Ni and the newly developed Ti-21Ni-14Cu alloys exhibit the combination of lower melting point and superior corrosion resistance compared to the two-and four-component titanium alloys, 316L stainless steel, and a Co-Cr-Mo alloy in Hank’s solution at 37 °C. On a short time basis, the presence of Ti2Ni and Ti2Cu intermetallics in the Ti-15Cu-15Ni and Ti-21Ni-14Cu alloys should not be preferentially dissolved in galvanic corrosion with respect to the dissimilar Ti-6Al-4V allo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