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55篇
  免费   4337篇
  国内免费   2570篇
电工技术   1426篇
综合类   3457篇
化学工业   11753篇
金属工艺   6409篇
机械仪表   1877篇
建筑科学   5239篇
矿业工程   864篇
能源动力   913篇
轻工业   1954篇
水利工程   429篇
石油天然气   909篇
武器工业   668篇
无线电   16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9815篇
冶金工业   1377篇
原子能技术   127篇
自动化技术   830篇
  2024年   165篇
  2023年   571篇
  2022年   1059篇
  2021年   1333篇
  2020年   1407篇
  2019年   1207篇
  2018年   1160篇
  2017年   1620篇
  2016年   1646篇
  2015年   1612篇
  2014年   2100篇
  2013年   2175篇
  2012年   2938篇
  2011年   3128篇
  2010年   2481篇
  2009年   2631篇
  2008年   2133篇
  2007年   3014篇
  2006年   2871篇
  2005年   2352篇
  2004年   1931篇
  2003年   1709篇
  2002年   1462篇
  2001年   1308篇
  2000年   1127篇
  1999年   897篇
  1998年   735篇
  1997年   623篇
  1996年   524篇
  1995年   425篇
  1994年   383篇
  1993年   295篇
  1992年   185篇
  1991年   153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2篇
  1967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与长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相比,短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进行二次塑性加工。在复合材料塑性加工中,加工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很大。然而由于复合材料界面结构、成分的复杂性和微观性,实验研究无法给出定量的细节过程描述。文章借助数值模拟手段,全面细致地模拟了变形量、温度对复合材料塑性加工的影响,研究了塑性加工时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塑性加工时应变主要集中在纤维端部附近,全面进入屈服后纤维的受力随变形量的增加而缓慢增加,变形温度越高,纤维与界面的受力越小,变形越均匀,对保持纤维的长度和界面的性能越有利。  相似文献   
902.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 beam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EBPVD) technique and the whole process of preparing micro-layer composite laminate. And several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It was found that residual gas pressure should be low enough to guarantee the unobstructed transportation of vapor steam and electron beam; the evaporation method and evaporation speed are up to the different vapor pressure deficit of compositions of raw materials; and the substrate temperature could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micro-layer laminates.  相似文献   
903.
研究了TiNb(Y2O3)连续纤维增强Ti-48Al-2Gr-2Nb合金复合材料的界面及显微组织。研究发现: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比基体略有提高,弹性模量和挠度有所下降。在纤维和基体之间形成一层约10~20μm厚的α2-Ti3Al性层,近界面基体组织有片层化倾向。大量变形层错带和孪晶出现及界面位错墙的形成成为塑变及强化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04.
REACTIVEDIFFUSIONBETWEENSiANDNbCAT1300℃C.R.Kao(DepartmentofChemicalEngineeringNationalCentralUniversityChungLi,Taiwan)J.Woodf...  相似文献   
905.
采用固态高温压缩试验、高温金相观察等试验手段,实验研究了Al2O3sf/LY12复合材料在高温下的流动应力与塑性变形行为。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提高,由于基体的变形抗力以及基体对阻碍其变形的纤维的剪切作用力大大降低,纤维不易产生断裂并易于以偏转的形式调整自己的方位来适应基体的塑性流动,从而显著降低复合材料的流动应力和大大提高其塑性和变形能力,有利于复合材料的成形。  相似文献   
906.
用差热分析法测量铜粉镀银的反应速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卢邦洪 《贵金属》1992,13(3):35-41
差热分析法测量化学沉积铜粉镀银反应速度是以化学热力学的原理为依据的。首先进行“空白试验”,第二步镀银,然后处理差热分析(DTA)曲线,得到表征镀银反应速度的特性曲线。最后用称重法验证。结果表明,本方法与称重法测定的结果一致。另外,DTA法快速、灵敏、试样用量少,可连续测量。  相似文献   
907.
对非晶态Ni-B镀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非晶态Ni-B镀层以层片状沉积,表面具有胞状结构。经300°×1h热处理,镀层已经晶化,并析出了细小的Ni_3B相;提高加热温度,Ni_3B粒子明显长大。非晶态Ni-B镀层的镀态硬度为HV_(0.1)632,热处理对其硬度和耐磨性有明显的影响,二者分别在经300℃×1h和500℃×1h热处理后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908.
采用电刷镀技术在高速钢W6M05Cr4V2材料上制备了纳米WC和纳米PTFE复合镀层。采用S-27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分析了不同纳米PTFE含量的纳米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组织结构和显微硬度。同时,通过在扫描电镜下的微拉伸试验来测定不同含量纳米PTFE和WC的纳米复合镀层的应力一应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纳米PTFE的加入含量增加,纳米复合镀层的组织逐渐细化和致密;当纳米PTFE含量超过5g/L后,组织致密度开始下降。显维硬度也反映了先升高再下降的过程。纳米复合镀层的抗拉强度随着纳米WC和纳米PTFE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其作用影响有逐渐减弱的作用。纳米复合镀层的组织主要由纳米颗粒和镍基体相组成。  相似文献   
909.
用纯金属作中间层TLP连接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接头存在增强相偏聚区,是接头力学性能的薄弱区域.控制增强相偏聚区是改善接头力学性能的一种有效途径.文中尝试用Cu,Al金属复合中间层TLP连接Al2O3P/6061Al复合材料,探讨了其接头的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特点.结果表明,用Cu,Al金属复合中间层能够控制接头增强相偏聚,改善接头抗剪强度.在连接温度600℃,保温时间60min的工艺条件下,10 μm Al/10 μm Cu/10 μm Al复合中间层接头增强相偏聚明显下降,接头抗剪强度110 MPa;1.5 μm Cu/10 μm Al/1.5 μm Cu复合中间层接头无明显的增强相偏聚,接头抗剪强度123 MPa.  相似文献   
910.
H2PO2-的氧化方式与化学镀Ni-P合金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硫酸镍-次亚磷酸钠体系中的化学镀反应,是一个在多相体系中进行的复杂物理-化学过程,因此,存在多种关于它的理论或看法.综合目前较为流行的几种理论认为,各种机理理论存在的最大差别在于H2PO2-被氧化方式上的差异.文中还结合自己的研究结果,认为化学沉积Ni-P合金的机理是一个"氢化物-电化学联合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