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87篇
  免费   7144篇
  国内免费   5852篇
电工技术   3117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4668篇
化学工业   3476篇
金属工艺   1440篇
机械仪表   2339篇
建筑科学   9751篇
矿业工程   7192篇
能源动力   2179篇
轻工业   3477篇
水利工程   3604篇
石油天然气   6482篇
武器工业   440篇
无线电   207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52篇
冶金工业   2327篇
原子能技术   373篇
自动化技术   1690篇
  2024年   237篇
  2023年   839篇
  2022年   1851篇
  2021年   2235篇
  2020年   2287篇
  2019年   1787篇
  2018年   1558篇
  2017年   1892篇
  2016年   2048篇
  2015年   2073篇
  2014年   3085篇
  2013年   2777篇
  2012年   3656篇
  2011年   3765篇
  2010年   2805篇
  2009年   2790篇
  2008年   2344篇
  2007年   2767篇
  2006年   2563篇
  2005年   2408篇
  2004年   1967篇
  2003年   1651篇
  2002年   1283篇
  2001年   1069篇
  2000年   1017篇
  1999年   878篇
  1998年   654篇
  1997年   559篇
  1996年   473篇
  1995年   455篇
  1994年   389篇
  1993年   289篇
  1992年   187篇
  1991年   149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1篇
  1966年   7篇
  1964年   14篇
  1959年   10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植物肉的出现为动物肉类食品供应短缺和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带来希望。食品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弥补了植物基肉制品外观和口感的不足, 但其营养价值和安全性也应引起重视。本文综述了以植物蛋白为主要原料所制肉类替代品的营养价值, 包括植物肉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分、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相对含量和营养性质。分析了植物肉在生产及食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在内的安全问题, 并探讨目前植物肉发展所存在的局限性与挑战, 以期为我国植物蛋白肉制品的研发与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2.
为改进湿法磷酸生产工艺,提高副产石膏的品质,减少湿法磷酸固体副产物磷石膏堆存产生的经济和环保压力,进行了磷酸分解磷矿制磷酸的实验研究。采用贵州某磷矿为主要原料,研究了湿法磷酸预分解磷矿的反应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湿法磷酸分解磷矿最优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75 ℃,磷酸与磷矿的质量比(液固比)为9,反应时间为3 h,磷酸质量分数为30%(以五氧化二磷计)。在此条件下,磷矿的分解率为98.62%。  相似文献   
23.
为有效预防ZF2803工作面的冲击地压,本文采用多因素耦合分析法研究了初次来压、见方、煤柱、断层、邻近空区支承压力、煤层厚度变化及巷道底煤等7个因素的单独影响区域及叠加效果,确定了7个危险区:中等冲击危险区4个、强冲击危险区3个,给出了相应的煤层及底板大钻孔预卸压措施,工业性应用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4.
川西彭州地区三叠系雷口坡组雷四上亚段潮坪相薄储层识别难度极大。围绕如何从复合地震强反射中区分并识别上、下两套储层面临的地球物理难题,采用先“分”后“合”的研究思路,基于实际地层结构及不同储层叠加样式建立正演模型,利用全波场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技术,剖析了不同主频条件下薄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通过波形差异化分析,从复合地震响应中“剥离”出了两套储层所引起的地震响应特征及变化规律,明确了两套储层在不同频带下的地震识别标志和识别方法,为该区强反射界面干扰下两套薄互层储层辨识机理分析及精准预测奠定了基础。基于不同频带下薄储层辨识机理的分析结果,定性预测了薄储层平面展布,提出了深层潮坪相薄储层识别和预测难题的解决方案,为该区地震资料品质评价、面向薄储层的地震采集技术设计、地震资料处理及薄储层预测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25.
梁家豪 《中州煤炭》2020,(2):148-151,155
陈四楼矿计划实施沿空留巷的2802运输巷,断层较多,直接顶厚度较大,巷道矿压显现较为明显。针对顶板下沉、两帮外鼓、顶板淋水较大、巷道顶板受压破碎、金属网锈蚀严重、压脱锚杆较多、两帮位移较大等现象,提出在高应力区采用矿压监测的方法,通过对巷道变形现状进行的监测分析,对巷道破坏变形程度有了清晰的认识,对造成巷道破坏变形原因和影响因素有了详细的分析,根据注浆加固可改善围岩结构,提高围岩承载能力及锚杆、锚索锚固性能,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围岩控制措施,确定了需要采用注浆加固的方式对进行巷道围岩破坏变形治理,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注浆材料的性能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26.
多井评价是建立在单井精细解释对比分析基础上的预测储层及含油气性平面分布规律的技术方法,而常规测井资料无法区分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因而利用多井评价结果确定岩溶发育程度在平面上的分布规律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在岩心标定成像测井的基础上,对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15口井的成像测井岩溶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发育各分带的标准成像图版,利用交会图及直方图分析各分带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电成像测井刻度常规测井识别岩溶发育带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高石梯—磨溪地区茅口组岩溶带自上而下可划分为风化壳残积带、垂直渗流岩溶带、水平潜流岩溶带以及受岩溶作用较弱的基岩;②风化壳残积带在成像测井图像显示为"暗—亮—暗"条带状模式,垂直渗流岩溶带为垂直线状与暗色斑状组合模式,水平潜流岩溶带为水平线状—层状与斑状组合模式,基岩整体显示为亮色块状模式偶见线状或斑状特征;③有效储层主要发育在垂直渗流带和水平潜流带的顶部;④该区茅口组岩溶发育主要受裂缝发育控制,而裂缝发育又与断层关系密切。结论认为,该新方法对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多井评价具有普遍适用性,为四川盆地中二叠统风险探井的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7.
The explosion venting duc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hazard degree of a gas explosion and conduct the venting energy to the safe area. To investigate the flame quantitative propagation law of explosion venting with a duct, the effects of hydrogen fraction and explosion venting duct length on jet flam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remixed H2-air mixtures were analyzed through experiment and simulation. The experiment results under initial conditions of room temperature and 1 atm show that when hydrogen fraction was high enough, part of the unburned hydrogen was mixed with air again to reach an ignitable concentration, resulting in the secondary combustion was easier produced and the duration of the secondary flam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venting duct length, the flame front distance and propagation velocity increased. Meanwhil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ressure field and temperature field, and the propagation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the flame venting with a duct were analyzed using FLUENT software. The variation of the pressure wave and the pressure reflection oscillation law in the explosion venting duct was captured. Therefore, in the industrial explosion venting design with a duct, the hazard caused by the coupling of venting pressure and venting flame under different fractions should be considered comprehensively.  相似文献   
28.
针对气藏型储气库注采井注采过程中储层物性参数影响因素不明确、注采能力不对称的问题。基于相国寺储气库井下连续油管试井测试结果,提出储气库注气期“温降效应”、“变表皮效应”的概念,分析了储气库注采过程中温降效应、变表皮效应以及储层应力敏感对注采的影响。通过气藏型储气库注气期试井分析技术,研究各因素在试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以及对试井解释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相对于采气期试井测试,注气期测试得到的储层物性参数具有同样的参考价值;②储气库温降效应对于试井解释结果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而在不同注采运行周期内,变表皮效应以及应力敏感效应影响差异较大;③编制储气库注采运行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变表皮效应与应力敏感的影响,在不同注采运行周期内开展试井测试获取准确的储层参数值。研究成果为储气库试井测试与解释提供了重要的研究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荔浦市境内碳酸盐岩区岩质崩塌及该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的调查,总结了岩质崩塌的规模、发育高度、控制结构面等发育特征,分析了岩质崩塌形成条件,并判断岩质崩塌的失稳运动特征。本文以一处危岩为例,用无人机进行三维扫描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及预测其失稳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30.
Lithium‐rich disordered rock‐salt oxides have attracted great interest owing to their promising performance as Li‐ion battery cathodes. Whil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efforts are critical in advancing this class of materials, a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key property changes upon Li extraction is largely missing. In the present study, single‐crystal synthesis of a new disordered rock‐salt cathode material, Li1.3Ta0.3Mn0.4O2 (LTMO), and its use as a model compound to investigate Li concentration–driven evolution of local cationic ordering, charge compensation, and chemical distribution are reported. Through the combined use of 2D and 3D X‐ray nanotomography, it is shown that Li removal accompanied by oxygen oxidation is correl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rphological defects such as particle cracking. Chemical heterogeneity, quantified by subparticle level distribution of Mn valence state, is minimal during Mn redox, which drastically increases upon the formation of cracks during oxygen redox.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and bond valence sum mismatch calculations reveal the presence of local short‐range ordering in the pristine oxide, which gradually disappears along with the extraction of Li.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with cycling the transformation into true cation–disordered state can be expected, which likely impacts the voltage profile and obtainable energy density of the oxide catho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