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643篇
  免费   14211篇
  国内免费   8274篇
电工技术   10407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13105篇
化学工业   16427篇
金属工艺   10745篇
机械仪表   12037篇
建筑科学   11460篇
矿业工程   7234篇
能源动力   7281篇
轻工业   3786篇
水利工程   4730篇
石油天然气   6567篇
武器工业   3918篇
无线电   956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363篇
冶金工业   5183篇
原子能技术   1851篇
自动化技术   13466篇
  2024年   432篇
  2023年   1685篇
  2022年   3578篇
  2021年   4119篇
  2020年   4282篇
  2019年   3230篇
  2018年   3232篇
  2017年   4312篇
  2016年   4980篇
  2015年   5316篇
  2014年   8157篇
  2013年   7911篇
  2012年   9924篇
  2011年   10789篇
  2010年   7987篇
  2009年   8201篇
  2008年   7460篇
  2007年   9729篇
  2006年   8439篇
  2005年   7071篇
  2004年   5903篇
  2003年   4885篇
  2002年   3966篇
  2001年   3301篇
  2000年   2709篇
  1999年   2193篇
  1998年   1686篇
  1997年   1353篇
  1996年   1209篇
  1995年   950篇
  1994年   817篇
  1993年   556篇
  1992年   393篇
  1991年   313篇
  1990年   247篇
  1989年   214篇
  1988年   146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75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22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7篇
  1959年   24篇
  1951年   3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界面条件剧变的淬火过程三维温度场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有限单元法建立界面条件剧变的淬火过程三维瞬态温度场的计算机计算数学模型,并用T10钢作为试验材料进行冷却曲线测试以验证数学模型。该模型较全面地考虑了淬火过程中界面换热系数剧烈变化及各种物性参数随温度而变化的非线性问题,包括了相变的计算及相变潜热与温度场变化的耦合计算。冷却曲线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本数学模型和计算程序能正确预测复杂形状物体的非线性三维瞬态温度场变化。  相似文献   
932.
 板坯连铸结晶器液面的波动行为是结晶器内钢液流动、结晶器自身振动以及辊子挤压铸坯内部未凝固的钢液造成液面波动综合作用的结果。结晶器液位波动的稳定性对板坯连铸过程的卷渣行为有直接影响。在工业板坯连铸生产实践中,一般在结晶器某一区域(比如结晶器中部)利用放射源或涡流传感器检测液位波动来代表该工况下的整体波动水平。利用三维气液两相流动的数学模型研究了浇铸参数对结晶器液位轮廓的影响,浇铸参数包括拉速、吹氩流量、浸入式水口出口角度和浇铸断面。研究结果表明,结晶器不同宽度位置的波动幅值差异较大,且与工艺参数密切相关。液面的波峰与波谷之差随着拉速的增加在窄面附近逐渐增大,随着吹氩流量的增加在水口附近逐渐增大。在水口出口角度15°条件下,水口和窄面附近的液位波动均较大,而在水口出口角度45°条件下,仅在水口附近存在较大的液位波动。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板坯连铸常规的15°浸入式水口,当铸坯宽度大于800 mm时,结晶器液面检测需要在水口和窄面附近同时布置液位检测设备,以便更全面反应结晶器的真实液面行为,使液面波动对轧板表面质量指导性增强,有效提高连铸工艺的控制水平。如使用45°浸入式水口可以继续沿用原有的液位检测布置。  相似文献   
933.
丁琴  陶明  李响 《黄金科学技术》2022,30(2):243-253
混凝土是巷道支护过程中的重要建筑材料,然而混凝土在巷道施工中常常出现质量问题,为了不影响正常生产,需要对其进行修补。地聚合物混凝土凝结时间快,早期强度高,界面结合能力强,耐高温性和抗冻性强,耐腐蚀性良好,具有用作修补材料的潜力。以粉煤灰和矿粉为原料,Na2SiO3溶液和NaOH为碱激发剂制备地聚合物胶砂,研究不同的碱激发剂模数(1.0、1.2、1.4)和掺量(10%、15%、20%)对不同龄期胶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碱激发剂模数为1.2,碱掺量为15%时,胶砂强度达到最大值。设计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胶比(0.45、0.50、0.55)、粉煤灰掺量(30%、50%、70%)和砂率(30%、35%、40%)对不同龄期地聚合物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掺量对抗压强度影响最为显著,水胶比次之,而砂率对强度发展几乎没有影响。最优的配合比为水胶比为0.50,粉煤灰掺量为50%,砂率为35%。  相似文献   
934.
为探究双孔爆破时炮孔间距和额外自由面对爆破过程中爆破损伤的影响,基于RHT(Riedel-Hiermaier-Thoma)损伤本构建立了多组三维数值模型,利用模型损伤云图研究不同爆破条件下的岩石爆破过程,通过自定义变量—有效损伤率的变化探究炮孔周围岩石损伤的时空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炮孔间距的增加,岩石有效损伤率逐渐递减,相同截面处的有效损伤率在炮孔间距最小的方案中最大,相邻炮孔间的爆破能量叠加作用随炮孔间距的增大而减弱,合适的炮孔间距可以获得更加理想的爆破效果;岩石有效损伤率随着自由面到炮孔中心处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爆破能量倾向于向自由面方向传播,额外自由面对爆破能量分布的影响随自由面与炮孔间距的增大而减弱。数值模拟结果对研究双孔爆破能量的传递法则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35.
为了探究价格较为廉价并且燃烧性能良好的燃料(兰炭)在高炉直吹管、风口、回旋区内燃烧产生的温度、气体成分以及燃料的燃尽率分布情况,根据高炉的实际尺寸,建立了三维物理模型并进行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当单独喷吹烟煤、兰炭时,回旋区内的温度均为先升高到最高温度后缓慢降低,风口中心线上最高温度分别为2 447、2 415 K。然而,当单独喷入无烟煤、焦化除尘灰(CDQ粉)时,回旋区内温度持续缓慢上升,在回旋区出口处达到的最高温度分别为2 473、2 366 K。烟煤在风口、回旋区内燃烧产生CO的质量分数均高于其他3种燃料;兰炭、烟煤、无烟煤、CDQ粉在回旋区出口处产生的CO质量分数分别为20.82%、26.09%、17.51%、15.74%。采用兰炭喷吹的燃尽率(63.01%)高于采用无烟煤和CDQ粉的燃尽率(分别为58.03%和52.40%),低于采用烟煤的燃尽率(73.13%)。虽然兰炭和无烟煤的组成成分相似,但是从兰炭在风口、回旋区内燃烧产生的温度、气体成分、燃尽率等方面来看,兰炭的燃烧性能要强于无烟煤。  相似文献   
936.
不同直径的出钢口决定转炉出钢流场的分布,从而影响出钢过程的钢水温降,而钢水温降直接影响转炉出钢温度以及炼钢生产节奏。为掌握出钢过程中的温降规律以及设计合理的出钢口参数,利用Ansys软件包建立三维转炉及钢包模型,借助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得到200 t转炉在不同尺寸出钢口下的出钢流场数据,进而针对出钢过程中的钢水注流,研究出钢口尺寸及钢包内壁温度对注流温降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钢水注流的温降与注流比表面积成正比;另外在出钢早期,内壁温度每提升100 K,注流温降平均减小0.4~0.7 K。后续将继续开展出钢过程中钢包及合金辅料对钢水温降影响规律的研究,以期为转炉出钢工艺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37.
祝浩钧  苏福永  康振  房琳芳  温治 《中国冶金》2022,32(11):128-134
针对内燃式热风炉在燃烧期烟气中CO含量超标问题开展研究工作,提出一种改进型的矩形燃烧器结构,在煤气通道中加入挡板来改变高炉煤气的流动方向。以某公司3号高炉热风炉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内燃式热风炉矩形燃烧器和燃烧室的三维模型。利用CFD模拟技术对矩形燃烧器的原始结构和改进后的结构进行燃烧模拟,在矩形燃烧器中加入的煤气挡板分别采用45°、60°、75° 3种倾斜角度放置,分析在不同倾斜角度下的温度场和CO浓度场。与原始结构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化结构之后燃烧室出口截面的温度场中高温区范围有所扩大,两端眼角处的CO平均体积分数有一定程度减少。当煤气挡板的倾斜角度为60°时出口截面平均温度上升最大,平均温度从1 669 K上升到1 676 K,出口烟气中的CO平均体积分数下降最多,CO平均体积分数从0.007 028%下降到0.005 678%。  相似文献   
938.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层状金属复合材料,依据双辊薄带复合铸轧技术,探究工艺参数间的耦合作用对复合铸轧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构建了铜和铝的固-液复合铸轧仿真模型,基于该模型,研究了铝板出口厚度、轧制速度、熔池高度、铜带厚度和浇注温度对Kiss点高度的影响,并对正交试验得到的Kiss点高度进行极差分析,得到了铝板出口厚度、轧制速度和铜带厚度3个强耦合参数,给出了这3个参数两两耦合下耦合强度的变化规律。铝板出口厚度和铜带厚度、铜带厚度和轧制速度对Kiss点高度的耦合影响随参数值的增大其效果逐渐减弱,铝板出口厚度和轧制速度对Kiss点高度的耦合影响随参数值的增大其效果逐渐增强。同时,利用复合铸轧熔池物理场的变化,分析了产生耦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939.
提高淬火模拟精度的系统化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淬火过程计算机模拟精度,提出了“系统化处理”方法。该方法以数学模型为基础。以试验结果为依据,根据冷却曲线和组织转变量用反计算方法求出数学模型中包含的材料和介质的物理参数,如热扩散系数、导热系数、相变潜热(相变温升)、扩散型相变动力学参数和热通量等。用标准探头测试热通量,其他参数用试验材料做成一个圆柱试样在淬火过程的两条或三条冷却曲线和不同半径上的组织转变量计算出来。该方法不仅可以获得计算中用到的物理参数。而且减小了计算误差。温度的最大计算误差约10℃,组织转变量的最大计算误差约10%。  相似文献   
940.
为了提高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有价金属的浸出效率,采用电化学还原法实现对正极材料中有价金属的高效浸出。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索硫酸浓度、浸出时间、温度和电流密度等因素对锂、镍、钴和锰浸出率的影响,借助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对电化学浸出前后正极片的表面形貌、元素分布及物相组成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实现了有价金属的还原,正极材料浸出后,主要剩余具有多孔结构的黏结剂PVDF;在硫酸浓度0.8 mol/L、浸出时间60 min、温度50 ℃、电流密度30 mA/cm2的条件下,锂、镍、钴和锰的浸出率可分别达到97.2%、95.68%、95.09%、94.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