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29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8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51.
研究了大麦β-葡聚糖的添加量对小麦面团热机械性能以及面筋蛋白结构与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β-葡聚糖能够改善面团的吸水性能,延长其形成时间,有效抑制淀粉的回生;而且可以显著改善面团的质构特性.随着β-葡聚糖的添加,面筋蛋白的二硫键含量显著增加,二级结构由α-螺旋和β-折叠转变成β-转角和无规卷曲.大麦β-葡聚糖肽的添加不仅可以改变面筋蛋白的构象,而且可以通过疏水相互作用促进蛋白的聚集,利于面筋蛋白结构的重排,提高其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2.
αs1酪蛋白是奶制品中主要的过敏原,为了高效地去除过敏原,从3 000株左右野生菌中筛选获得一株脱敏效果好的枯草芽孢杆菌S7,并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和液相色谱串联二级质谱(LC-MS/MS)分析了 目标菌中关键酶制备的脱敏奶制品的风味与生成的生物活性多肽.通过与另一株枯草芽孢杆菌S21对比后发现,S7具...  相似文献   
53.
设计合成了一氧化氮供体化合物S-亚硝基二硫醇,并通过1HNMR、13CNMR和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对其释放一氧化氮(NO)的速度和影响释放速度的因素(铜离子、光和pH)进行了考察.另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分解产物进行鉴别,确定释放一氧化氮(NO)的同时主要形成含分子内环二硫键的分解产物.  相似文献   
54.
为提高GH11家族中温木聚糖酶Xyn ZF-2的热稳定性,将其N-端替换成GH11家族的耐热性木聚糖酶Ev Xyn11的相应序列,并在该段序列引入芳香族氨基酸残基(P9Y、H14F),构建杂合木聚糖酶基因xyn EV-34,将木聚糖酶基因xyn ZF-2和xyn EV-34分别在E.coli BL21中表达,并分析温度和p H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杂合木聚糖酶Xyn EV-34的最适温度为48℃,相比原酶Xyn ZF-2提高了8℃。在40℃保温1 h,原酶Xyn ZF-2残余酶活性下降到44.36%,而突变酶Xyn34残余酶活性为77.96%。在45℃,突变酶Xyn EV-34的半衰期t1/245℃为23 min,较重组酶Xyn ZF-2(t1/245℃=7 min)提高了16 min。同时,两种酶的最适p H均为5.0,但p H稳定性由原来的4.4~9.0扩增到了3.0~9.0。由此表明,二硫键以及芳香族氨基酸的引入,对该酶的热稳定性以及p H稳定性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5.
介绍了羊毛的结构、分子量构成及其溶解方法,还原法是目前溶解羊毛角蛋白的主要方法,只切断二硫键完整地保留角蛋白的一级结构是目前角蛋白还原水解的主要方向.探讨了还原法溶解羊毛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见解和主张;介绍了几种新型的羊毛溶解剂和蛋白交联的方法,鉴于目前制得的角蛋白溶液分子量较小的问题,在蛋白溶液里加入交联剂,增大角蛋白分子量是目前提高蛋白液应用性能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6.
羽毛角蛋白在纺织染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羽毛角蛋白的结构和性质,并对其在纺丝、前处理、染色、后整理以及废水脱色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指出羽毛角蛋白是由多种氨基酸按照一定顺序在肽键连接下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肽链中含有较多的半胱氨酸和胱氨酸,且多肽链之间存在较多二硫键结构。研究发现,添加了羽毛角蛋白纤维的纱线保温性能提高;羽毛角蛋白助剂对双氧水具有催化分解和抑制分解双重特性;使用羽毛角蛋白助剂改性的纤维染色性能有所提高;经羽毛角蛋白助剂后整理的织物亲肤性和舒适性得到提高;使用羽毛角蛋白助剂脱色,可提高对染料的吸附能力,从而进一步改进脱色效果。关于羽毛角蛋白的应用研究值得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57.
本文探讨了大豆蛋白分子内部间的反应、尤其是高温高压条件下,蛋白质分子之间键结合的形式。本实验采用脱脂大豆粉(DSF)作原料,用流动点测定器进行实验,得到如下结果,在20~100kg/cm~2的压力下,大豆蛋白变化不明显,然而,原料脱脂大豆粉的水分含量对大豆蛋白变化影响很大,当水份含量较高时(50%),二硫键(-S-S-)在大豆蛋白分子中起重要作用;当水分较低时(20%),二硫键结合较少,可能肽键结合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58.
还原敏感性材料是通过在高分子材料的主链、侧链或者交联结构中引入二硫键合成得到的。由于细胞内外谷胱甘肽等还原性物质的浓度相差较大,形成了巨大的还原势能梯度,还原敏感性材料作为药物输送的载体,能够在循环系统和细胞外液中保持稳定,而进入细胞后在高浓度的还原性物质作用下迅速降解、释放药物,从而显著提高核酸药物转染效率,降低高分子材料的毒性,有望作为理想的核酸药物载体。还原敏感性材料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选择含有二硫键的反应物直接参与聚合物的合成或修饰反应,二是在聚合物中引入巯基,通过氧化反应,使巯基转变为二硫键。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还原敏感性材料应用于核酸药物输送的研究进展,并根据引入二硫键方法的不同分类讨论材料的合理设计与合成。  相似文献   
59.
分析了聚合物BAP、DCCA含氯氧化剂、KHSO0/Na2SO3、阳离子表面活性剂/Na2SO3,以及金属离子/氧化剂等5种羊毛改性处理方法的机理,并比较了改性处理后羊毛纤维防毡缩的性能。  相似文献   
60.
目前使用的伤口敷料中,水凝胶因其可改变的、优异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特性以及具有能够吸收和保留大量水分的三维交联聚合物网络而被广泛研究应用于伤口治疗。天然材料拥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利用各种天然材料合成的水凝胶一直是研究的一大重点,但相对于使用合成材料制备的水凝胶,存在力学性能更差,形态难以保持的缺点,为其储存和使用增加了困难。目前,由天然材料或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联合制备的新型自愈水凝胶创面敷料由于具有抗破损的自愈能力,有望改良传统水凝胶的力学性能不足的缺陷。基于天然材料研发的伤口自愈水凝胶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讨论了适合制备水凝胶的天然聚合物材料以及系统地阐述了自愈合的机理,然后介绍了自愈合水凝胶敷料的种类及讨论了自愈合水凝胶作为伤口敷料的应用。最后,讨论了天然材料制备的自愈水凝胶作为创面敷料的目前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使用途径,并对其的创新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