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7篇
综合类   34篇
化学工业   98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4篇
建筑科学   6篇
轻工业   74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从大连渤海湾海泥海水样品中分离出一株高产海洋甾醇酯酶的菌株Q-06,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16S rDNA)鉴定,并对其产海洋甾醇酯酶进行酶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株Q-06被鉴定为莓实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agi),其最适作用温度和pH值分别为30 ℃和7.0,该酶在低温下酶活性较高,有一定的耐弱碱性。Ag+对酶的抑制性较强,Mg2+、Ni2+、Ca2+等对甾醇酯酶的活性有微弱的激活作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均可以有效地抑制甾醇酯酶活性。  相似文献   
62.
研究了高聚物/无机盐双水相系统、高聚物/高聚物双水相系统对转化的影响;高聚物/高聚物总浓度对甾醇转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高聚物组成的双水相系统都可以满足将甾醇转化为AD的要求,而且明显比在高聚物与无机盐双水相系统中转化率高;总浓度20%时转化率较高,且PEG10000和DEX20000的浓度分别为12%和8%时,转化率达到了50%左右,较浓度均为10%时提高了5%。  相似文献   
63.
橄榄油中甾醇组成及总量测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甾醇组成及总量测定在橄榄油评价中的意义,比较了3种甾醇测定方法优缺点,详细探讨了COI/T.20/Doc.no.10《气相色谱法测定甾醇组成及甾醇含量》测定方法中影响测定结果的操作要点等,以求通过对方法探讨和分析,提高COI/T.20/Doc.no.10方法的可操作性.通过对实例样品的分析可以看出,橄榄油理事会制定的COI/T.20/Doc.no.10方法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可行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4.
脂肪酸、VE、甾醇与植物油脂稳定性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植物油脂中的脂肪酸总量、单一脂肪酸组分、脂肪酸组成比例模式与油脂稳定性的关系,VE异构体的相关关系以及与油脂稳定性的关系,各种植物甾醇组分及其与其他抗氧化剂协同作用与油脂稳定性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对目前植物油脂稳定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重点和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5.
比较了相同提取条件下正己烷与异丙醇提取小米谷糠油的得率.结果发现:异丙醇提取的小米谷糠油得率比正己烷高4.83百分点,可以达到25.32%.异丙醇在不同提取条件下提取小米谷糠的正交试验表明:当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4 h,提取4次时,小米谷糠油得率最高,为25.61%;当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 h,提取3次时,小米谷糠油中甾醇含量为1.394%,油得率为24.75%.  相似文献   
66.
以高、中、低芥酸和硫甙含量菜籽为原料,微波和脱皮预处理后分别冷榨制油。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对同一品种菜籽的基本品质并无影响,但油中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且含量大小依次为低芥酸低硫甙菜籽〉中芥酸中硫甙菜籽〉高芥酸高硫甙菜籽。利用SPS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tatistical Productand Service Solutions)方差分析,探讨4种不同处理方式与3种不同原料对菜籽油中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对双低菜籽油中α、γ维生素E和△5-燕麦甾醇影响差异显著,对菜籽甾醇、菜油甾醇和β-谷甾醇影响不显著;同一种处理方式下,不同原料对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都存在显著差异。微波处理后油中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含量最高,且低芥酸低硫甙菜籽更适宜通过微波处理提高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67.
本研究通过高压均质法采用核桃油为液体脂质制备用于封装、保护植物甾醇(Phytosterol,PS)的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NLC)。以平均粒径、多分散指数、Zeta电位及包封率等为主要评价指标,对制备工艺参数及配方进行优化,同时对优化后的PS-NLC进行形貌观察及稳定性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制备PS-NLC的最佳比例为总脂质浓度10%,硬脂酸和核桃油的比例为2:3,大豆卵磷脂浓度为1.2%。制备得到的PS-NLC外观呈球形,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PS-NLC的稳定性结果表明:PS-NLC在4℃下储藏28 d稳定性良好;在使用时可以在5~100倍之间进行稀释,具有良好的稀释稳定性;添加2%的蔗糖对PS-NLC的冻干保护效果最佳。本文利用核桃油作为NLC的壁材为植物甾醇提供了一个合适的脂质运载系统,可为食品工业构建PS-NLC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8.
目的:评价植物甾醇经过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包合作用对高血脂症小鼠血脂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小鼠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高脂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植物甾醇组、β-环糊精/植物甾醇包合物组和羟丙基-β-环糊精/植物甾醇包合物组,建模给药测定其血脂水平。结果:给予不同药后,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三个实验组均能显著降低TC、LDL-C和AI水平,提高HDL-C水平,且三个实验组之间各指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植物甾醇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而且经过β-环糊精和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后不影响其降血脂功能。  相似文献   
69.
食用油中植物甾醇测定方法的优化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虹  姜元荣  魏婷婷  王伟 《中国粮油学报》2011,26(2):120-123,128
研究了食用油中植物甾醇的检测方法,并将液相色谱法与薄层色谱法、实验室优化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准确性高和精密度好的优点。同时,利用此检测方法,对油脂加工过程中植物甾醇的含量进行了追踪分析,考察了油脂在精炼过程中的甾醇损失情况。另外,还对不同种类植物油的毛油和脱臭馏出物中植物甾醇的组成及含量进行了分析,为将来相关领域开发应用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0.
选对食物 研究证明,一些特殊的食物对于减胆固醇很有帮助。比如玉米,它能降低胆固醇的吸收,促进人体内胆固醇的正常代谢,减少在血管中的沉积,从而软化动脉血管。一项科学实验发现,那些胆固醇高的人,每天坚持吃玉米,12周后体内的胆固醇降低了20%!由玉米压榨而来的金龙鱼植物甾醇玉米油,有着和玉米一样的作用,每天用它采烹制菜肴,就可以轻松地将胆固醇挡在门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