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4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99篇
化学工业   437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9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083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2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40篇
一般工业技术   58篇
冶金工业   4篇
原子能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红酵母色素抗氧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以红酵母色素清除羟自由基和抗亚油酸脂质体过氧化能力来评价其抗氧化特性,并且用公认的抗氧化剂VE作对照,发现在高浓度时红酵母色素和VE的清除自由基能力相当,而在低浓度时,红酵母色素表现出更强的清除能力。红酵母色素只有在高浓度时才有抑制亚油酸过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研究了超声波强化条件下制备亚油酸的最佳工艺及脲包法富集效果的影响因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了皂化时间、超声波功率、加碱量和皂化温度条件对制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亚油酸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是皂化时间25 min、超声波功率140 W、加碱量95 mL、皂化温度80℃,在此工艺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与正交试验模型结果理论值基本一致。脲包法富集亚油酸的最佳条件是尿素与油脂用量比为3∶1(g/g)、溶剂(95%乙醇)与油脂液料比16∶1(mL/g)、富集温度5℃、富集时间20 h,在此条件下进行富集效果验证实验,滤液中亚油酸的碘值172.8,得率70.32%。  相似文献   
993.
采用脱脂豆粕为直接催化剂,在填充柱反应器中研究了亚油酸的好氧催化反应。对影响氢过氧化亚油酸产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最佳反应条件为柱径比1∶1,将1.5 g亚油酸、1.5 g豆粕、0.75 mL乙醇溶于7.5 mL pH 9硼酸盐缓冲液,在15℃下反应2 h。在此条件下,氢过氧化亚油酸的产率达86%。为脱脂豆粕转化脂肪酸合成氢过氧化物反应体系的工业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4.
研究0.02%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AP)对亚麻酸甘油三酯在200~240℃加热2~48 h反式产物的动力学的影响。采用高极性离子液毛细管柱分析亚麻酸甘油三酯高温加热,结果有3种单反式(C18:3-9t,12c,15c、C18:3-9c,12t,15c和C18:3-9c,12c,15t)和2种反式(C18:3-9t,12c,15t和C18:3-9t,12t,15c)异构体生成,该反应为零级反应。L-AP虽然不改变单反式和双反式异构体的形成反应级数,但是能降低单反式和双反式异构体的形成速率,其主要作用是抑制单反式异构体的形成,主要作用位点是先阻止亚麻酸链上15位氢发生异构,然后依次是9位和12位氢发生异构。此外,建立L-AP存在条件下,亚麻酸甘油三酯热致异构反式产物浓度与加热温度和时间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995.
利用氨丙基硅胶柱从反刍动物脂质中分离甘油三酯和磷脂,以氢化大豆油作为对照。采用银离子固相萃取柱分离甘油三酯和磷脂中反式脂肪酸异构体,气相色谱仪测定反式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在3种反刍动物脂质中检测出trans-16:1,trans-18:1和trans18:2 3类反式脂肪酸,其中总脂质和甘油三酯总反式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羊肉脂质,分别占总脂肪酸的7.64%和7.38%;磷脂中总反式脂肪酸最高的是牛肉脂质,占总脂肪酸的5.89%。银离子固相萃取柱能够从反刍动物脂质中分离出9种trans18:1异构体,其中含量最高的是11t18:1,分别为总脂质、甘油三酯和磷脂trans18:1的30.33%~39.03%,38.08%~45.09%和27.10%~44.47%。通过PLS-DA分析3种反刍动物反式脂肪酸异构体之间的差异,羊肉脂质中甘油三酯中的9t18:1和磷脂中的11t18:1含量均显著高于牛奶脂质和牛肉脂质(P<0.05);牛肉脂质中磷脂中的9t18:1和15t18:1含量均显著高于牛奶脂质和羊肉脂质(P<0.05);牛奶脂质磷脂中的12t18:1和16t18:1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牛肉脂质和羊肉脂质(P<0.05)。反刍动物磷脂中的反式脂肪酸异构体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96.
以常规加热为对照组,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H3PO4处理或NaOH处理对非共轭亚油酸(C18∶2)的热诱导顺/反异构化的分子机制。由加热试验可知,C18∶2-9c,12t和C18∶2-9t,12c为加热大豆油脂中的主要反式异构体。随着加热温度逐渐升高、加热时间的逐渐增强,反式亚油酸含量随之增加。3种油样加热后产生反式脂肪酸的量的排序为:NaOH处理后油样>H3PO4处理后油样>未处理油样。在加热过程中,生成单反式亚油酸的量高于生成双反式亚油酸的量。在温度260℃加热8 h时,经NaOH处理的加热油脂产生的单反式亚油酸(C18∶2-9c,12t)最多,达1.222%。通过Gauss软件对油脂中的双键进行分析,可知常规加热形成C18∶2-9t,12t需要跨越能量分别为235.986,223.846 kJ/mol两个能垒,而当油脂进行H3PO4处理或NaOH处理后产生的反式亚油酸的能垒降低,表明H3PO4处理或NaOH处理均会增加加热油脂反式异构体的几率,其中NaOH处理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97.
通过转录组学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反亚油酸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结果发现:126条基因发生显著变化,其中28条基因显著上调,98条基因显著下调。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与细胞组成相关基因共54条,而涉及分子功能的基因共118条。本研究共富集到相关信号通路99条,其中显著变化的7条,包括萜类骨架生物合成通路、类固醇生物合成通路和肿瘤坏死通路等。根据PPI基因互作通路图,研究同时参与不同信号转导通路的靶基因,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3、FOS及肿瘤坏死受体相关因子-1等。  相似文献   
998.
紫苏油成份的测定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四川地区所产紫苏子为原料,提取出紫苏油,测定其脂肪酸组份,结果表明α- 亚麻酸含量丰富,由于α- 亚麻酸具有抗血栓、降血脂、降血压、抗癌、健脑益智等显著功能,故紫苏油在国内外和四川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9.
采用以汽油为溶剂的预制过氧乙酸法和二甲苯为溶剂的过氧甲酸原位法,对低相对分子质量反式-1,4-聚丁二烯(LMTPB)进行了环氧化改性。通过核磁共振仪分析了环氧化LMTPB的结构,测定了环氧度,对化学滴定法测定的环氧度进行了修正。并研究了反应条件对环氧化LMTPB环氧度的影响。结果表明,LMTPB发生了环氧化反应,以环氧度为16·79%作为拐点,得到2个不同的线性回归校正方程。预制过氧乙酸法合成的环氧化LMTPB的环氧度较低,小于30%;过氧甲酸原位法合成的环氧化LMTPB的环氧度最高可达80%。温度和时间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随着具体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的不同而不同,但LMTPB环氧化反应温度不宜超过45℃,反应时间不大于4h。环氧化LMTPB的环氧度随溶剂极性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00.
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PL)是人乳中主要的脂质组成,为满足婴幼儿配方食品母乳化需求,该试验探究了新型固定化脂肪酶ANL-MARE催化制备OPL的方法。试验成功制备和表征了固定化酶ANL-MARE,并以ANL-MARE为生物催化剂,建立了一种用三棕榈酸甘油三酯(PPP)、油酸(OA)和亚油酸(LA)高效酶催化制备富含OPL结构脂的方法。经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获得OPL最优合成工艺为:PPP与总脂肪酸的摩尔比1:14.27,OA与LA摩尔比为1:0.76,脂肪酶添加量12.70%,反应温度50℃,反应4 h,此条件下产物中OPL相对含量为47.93%,2位棕榈酸(sn-2 PA)占总棕榈酸(PA)的质量分数(sn-2 PA相对含量)为71.69%。此外,固定化酶ANL-MARE与商业脂肪酶相比,表现出较好的催化合成OPL的活性。综上所述,固定化酶ANL-MARE具有催化制备OPL结构脂的重大潜力,为人乳脂替代脂的高效制备提供了新策略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