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36篇
化学工业   64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737篇
石油天然气   34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 毫秒
101.
<正>我国山东等地盛产花生,经提油后的花生粕以往大多用作饲料。鉴于目前我国蛋白资源供给不足,若能把花生粕制成可供人直接食用的花生蛋白,不仅提高了花生的经济价值,而且对蛋白资源的开发也大有益处。为此,我们对中温脱脂花生蛋白所分离出的  相似文献   
102.
张燕平 《西部粮油科技》1999,24(3):37-37,47
报道了采用下脚米渣提取蛋白质的方法,并以提取的蛋白与大豆经科学调配制成全营养的蛋白粉。  相似文献   
103.
将豌豆蛋白粉作为营养强化剂加入小麦粉中以改善馒头的口感、风味,丰富馒头的种类,增加食用者对蛋白质的摄入。选取豌豆蛋白粉添加量、加水量、二次发酵时间和馒头坯揉制次数4个因素,设计单因素和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豌豆蛋白粉添加量为6%、加水量为54%、二次发酵时间为45 min、馒头坯揉制次数为12次,得到豌豆蛋白粉馒头品质较好。将豌豆蛋白粉馒头与小麦粉馒头比较,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赖氨酸的含量高于小麦馒头,添加豌豆蛋白粉明显改善了馒头品质,感官评分检验在5%水平下t=5.582,大于t9(5%)=2.262,两者存在显著差异,豌豆蛋白粉馒头感官性状、营养价值均优于小麦馒头。  相似文献   
104.
目的:通过小鼠免疫功能试验评估豆粉、乳清蛋白粉、复配蛋白粉3种受试物是否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方法:利用随机分组法进行实验,将200只昆明种小鼠分为对照组、豆粉组、乳清蛋白粉组和复配蛋白粉组,分别评估不同受试物的免疫功能。结果:豆粉、乳清蛋白粉、复配蛋白粉均能有效增强小鼠免疫功能,豆粉有效剂量为600 mg·kg-1 bw·d-1,乳清蛋白粉有效剂量为400 mg·kg-1 bw·d-1,复配蛋白粉有效剂量为1 g·kg-1 bw·d-1。结论:3种受试物均能有效增强小鼠免疫功能,其中复配蛋白粉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5.
为实现水产低值鱼的高值化利用,以低值鲐鱼为原料,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鱼蛋白粉脱腥、脱脂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所制备的产品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采用4% NaHCO3以及0.5%碱式脂肪酶在30℃温度下对鱼肉脱脂60 min后;再依次利用酵母(3%,35℃,1.5 h)和茶多酚(4%,40℃,2.0 h)进行组合脱腥,经90℃热风干燥制得产品。此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鱼蛋白粉蛋白含量高达66.13%、脂肪含量仅7.98%、氨基酸种类齐全,组胺含量仅27.47 mg/kg,且三甲胺含量低至52.13 mg·kg-1,腥味物质减少。表明所制备的鱼蛋白粉是一种优良的蛋白补充剂。  相似文献   
106.
通过提高乳清蛋白粉水解产物(Whey protein powder hydrolysate,WPPH)的抗氧化活性,对乳清蛋白粉的酶解工艺进行优化。首先以WPPH水解度及抗氧化活性(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总抗氧化能力)为指标,从4种蛋白酶中筛选得到酶解效果较好的胰蛋白酶和菠萝蛋白酶。然后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确定双酶协同水解乳清蛋白粉的最适酶解条件。结果表明:复合酶最优酶解条件为菠萝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以1:1的比例同时添加,pH6.0、温度50℃、酶底比0.3%、底物浓度3 g/100 mL、酶解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WPPH水解度达到34.24%,分子量低于1000 Da的肽段占比在50%以上,DPPH自由基清除率91.42%±0.51%、羟自由基清除率80.85%±0.47%、总抗氧化能力(46±0.65)μmol/L。在本研究确定的酶解工艺条件下,乳清蛋白粉水解产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在天然抗氧化剂和保健食品领域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7.
以龙牙百合为原材料,淮山、莲子、薏米、红枣为辅料,以原辅料比例、风机频率、进风温度和蠕动泵泵速为因素,产品得率和溶解率为指标,优化龙牙百合沸腾造粒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的造粒工艺条件为原辅料质量比6∶1、进风温度70 ℃、蠕动泵泵速5 r/min、风机频率25 Hz,此条件下的百合粉产品溶解率为(73.61±1.84)%,得率为(79.65±1.21)%,较造粒前分别提高了36.96%,28.38%。方差分析表明,模型预测值与验证试验结果之间有较高的吻合度,表明模型可靠。  相似文献   
108.
张汆 《中国油脂》2020,45(7):67-72
为改善大米蛋白(RP)溶解性,对中性条件下RP酶法增溶工艺进行研究。在对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5种酶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研究RP的复合酶解。结果表明:单酶水解以中性蛋白酶效果最好,在底物质量分数20%、酶用量1%、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4 h条件下,所得速溶大米蛋白(IRP)溶解度为79. 01%,水解度为6. 79%。复合酶解以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复配效果最好。综合考虑溶解度、水解度和功能性质等要求,RP适宜的酶解条件为:底物质量分数20%,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复合酶解,酶用量各0. 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4 h。复合酶解所得IRP具有较好的溶解度(63. 58%)、乳化活性(27. 60 m~2/g)和乳化稳定性(29. 61 min),在pH 5~8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溶解度54. 39%~68. 34%)。此外,IRP中游离氨基酸和肽含量显著增加,其营养价值明显改善,更易于消化吸收。研究表明,复合酶解是RP增溶改性的有效途径,所得IRP的溶解性、乳化性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9.
本研究借助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测定经不同电子束辐照(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EBI)剂量处理后的大豆浓缩蛋白粉的水分分布信息,并通过热变性实验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初步探究了EBI对大豆浓缩蛋白粉水分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大豆浓缩蛋白粉中的主要水组分为与大豆蛋白分子紧密结合的结合水(T_(21),占97.0%±0.7%)。随着EBI剂量的增加,结合水和总水分含量均先增大后减小,在5.40 kGy时达到最大值。经热变性实验和FT-IR光谱图分析得知EBI处理不会改变大豆浓缩蛋白粉的变性温度,但是能引起结合水中的O-H基团与氨基酸中的C=O所形成的分子内H键以及分子间H键振动增强。这些结果不仅表明EBI可通过改变大豆蛋白分子内和分子间的H键作用来影响其水分分布及含量,还为进一步探究经EBI处理的蛋白类食品中的水分迁移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0.
目的了解速溶普洱茶行业现状,为规范固态速溶普洱茶产业,制定固态速溶普洱茶行业标准提供市场依据。方法通过对固态速溶茶国家标准与55个速溶普洱茶生产企业60个企业标准理化指标和安全性指标的综合分析,确定各理化指标的基本数值范围和企业标准涉及的安全性指标种类,并对国家标准与相关企业标准进行对比。结果水分含量在8%~15%的企业标准数量占调查企业标准总数的61.36%,总灰分含量在15%~25%的企业标准数量占调查企业标准总数的78.82%,茶多酚含量在10%~20%的企业标准数量占调查企业标准总数的69.35%;安全性指标可参考国家相关标准。结论固态速溶普洱茶行业标准可结合现有固态速溶茶国家标准和产业实际需求进行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