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19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628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免疫学检测肉类制品掺假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由于价格、原料、过敏原和宗教等原因,市场上肉类掺假的现象非常普遍。针对这种肉类掺假产生了多种检测方法,本文主要综述了以ELISA为主的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02.
钟耕  邓立青  张运芳  郑红艳 《食品科学》2009,30(12):150-153
本实验在研究黑米色素的结构、理化性质的基础上,通过自制掺假黑米。对二者的相关特性进行对比,用显色反应、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及红外光谱分析三种方法鉴别掺杂黑米。结果表明,用斐林甲、乙试剂对黑米提取液的显色反应能够较好地辨别掺假黑米;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光谱特性的差异也可以辨别黑米中是否有掺假黑米。  相似文献   
603.
分析了基于乳源蛋白质分析用于乳品质量检测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阐述了以乳源性固有的总蛋白、乳酪蛋白和乳清蛋白质的种类、含量和相对比例的多指标作为评价乳品质量的技术体系,综述了以电泳和ELISA为主的乳源蛋白质定性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04.
不同成熟期蜜桔中酚酸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酚酸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在植物中广泛存在.柑橘可能是膳食酚酸的重要来源.采用HPLC-PDA测定了不同成熟期温州蜜桔中八种酚酸的含量,即绿原酸、咖啡酸、对香豆酸、阿魏酸、芥子酸、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草酸.结果显示,果肉中酚酸含量随成熟度提高而减少,果皮酚酸含量在半成熟期最高;果皮中酚酸含量大大高于果肉;果皮果肉中都以肉桂酸型酚酸为主,苯甲酸型酚酸含量较少;蜜桔果实中绿原酸和阿魏酸是所测八种酚酸中含量最高的.对柑橘中酚酸组成与分布的研究可望应用于食品营养标识、柑橘品种的识别或加工果汗掺假的识别等.  相似文献   
605.
驴肉小档案     
李念 《饮食科学》2008,(3):22-22
有道是“天上龙肉,地下驴肉”,可见驴肉在人们饮食中的分量。驴肉味道鲜美,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肉类。驴肉中色氨酸的含量远大于猪肉和牛肉,其品质要优于猪肉和牛肉。驴肉具有补气、补虚功能,是较为理想的保健食品之一。  相似文献   
606.
采集蜂蜜样品的核磁共振氢图谱(1H-NMR),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及相关系数负载图法找出真蜂蜜和掺假蜂蜜的差异性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在蜂蜜的1H-NMR图谱中,共有24个物质的1H-NMR信号,包括7个有机酸,15个糖类和2个其他类物质。通过对真蜂蜜和掺假蜂蜜之间的比较分析,得出真蜂蜜组中的苏氨酸、脯氨酸、松二糖、曲二糖、松三糖和苯基丙氨酸含量高于掺假蜂蜜,而2,3-丁二醇、乙偶姻、甘露糖、5-羟甲基糠醛和甲酸的含量低于掺假蜂蜜组,并且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NMR代谢组学技术从整体水平上分析蜂蜜样品的化学成分,可以发现真蜂蜜与掺假蜂蜜之间的差异性化学成分,为蜂蜜真假鉴别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07.
为了更好的检测市售山茶油中的掺混,本研究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建立了一种检测山茶油中掺入其他低值植物油的方法。实验采用GC-MS检测了市售山茶油、芝麻油、花生油以及玉米油的脂肪酸组成,并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比较,建立鉴别山茶油中掺混这几种植物油的方法以及掺假比例的预测与验证。结果表明,GC-MS检测出上述几种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其中主要的脂肪酸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与亚油酸,其中山茶油的油酸含量高达78.8058%,实验检测山茶油中掺入低值油比例为10%、20%、30%、45%的掺假油,且根据特定的油酸的含量建立的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8。因此根据该方法可以用于山茶油中掺入一种低值植物油的检测,最低检测掺入量为10%,且方法快速方便、且方法的准确率高于97%,较为灵敏。  相似文献   
608.
燕窝是由金丝燕及多种同属燕类所筑的巢窝,主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一种名贵中药和珍稀食品。近年来,燕窝在我国的消费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与此同时,燕窝的进口价格也在逐渐攀升。受巨额经济利益的驱使,市场中燕窝的掺假掺杂现象严重。为了实现对燕窝质量的有效监管,燕窝真伪鉴别研究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和创新中。本文从燕窝掺假、物种来源和产地及生产方式溯源等方面对燕窝真伪鉴别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从事燕窝真伪鉴别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9.
[目的]肉类掺假是食品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其中羊肉和牛肉用鸭肉掺假较为常见。本研究主要目的是为检测掺假肉制品中的鸭源性成分提供一个新的检测方法。[方法]本研究根据鸭线粒体基因组16s rDNA中的特异性序列设计鸭源锁式探针和扩增引物,并结合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肉制品中鸭源性成分检测的新方法。[结果]基于锁式探针的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肉制品中鸭源性成分的检测灵敏度达到70fg·μL~(-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基于锁式探针的荧光定量PCR检测鸭源性成分方法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为肉类掺假鉴定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10.
基于Real-timePCR建立了乳粉中牛源性成分相对定量检测方法,并对牛的特异性引物与探针进行了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测试。通过模拟不同浓度牛乳粉与马乳粉混合样本,根据其△Ct值的函数关系进行线性拟合进而绘制标准曲线,建立乳粉中牛源性成分的相对定量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0.000 01 mg/mL,回收率为91.11%~119.2%,组间变异系数≤0.58%、组内变异系数≤1.44%。说明该方法在特异性与稳定性上适用于乳粉中牛源性成分及含量的掺假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