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篇
  免费   22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64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41.
建立了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快速、准确检测白酒中乳酸含量的分析方法。经过简单的前处理过程,直接进样,等度洗脱分析,流速为0.3 m 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进样时间为3 min。在线性范围内,乳酸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997,加标回收率为90%~110%,RSD为0.23%,检出限为1 mg/L。该方法可用于白酒中乳酸含量的检测,方法快速简便,易于操作,为白酒的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2.
利用LZP-930大口径毛细管柱准确快速地分离、定量浓香型白酒中的20个主要骨架组分。经过本中心万余次的定性定量分析,各个分析指标均非常稳定,色谱分析数据精确、可靠,生产指导性强。该方法简便、科学,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改善广式香肠风味并创新产品。方法:通过GC-MS检测风干0,2,4 d的含酱香白酒广式香肠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通过GC-MS技术共检测出3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烃类18种、酯类12种、醛类2种、醚类2种、醇类1种、酸类1种、酮类1种和其他类2种,其中酯类、醛类、醇类和烃类物质含量在风干过程中显著上升,酮类和醚类物质含量在风干过程中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酸类物质含量在风干过程中无显著变化。通过VIP值鉴定出5种差异风味物质,可作为区分不同风干时间香肠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通过OAV共筛选出6种关键性风味成分,2-甲基丁酸乙酯、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是3组香肠中共有的关键风味物质,在风干过程中含量显著增加。结论:添加酱香型白酒可增加广式香肠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并促进新的风味物质形成。  相似文献   
144.
研究小曲米酒的负压蒸馏工艺.小曲米酒分别在-90kPa、-60kPa、-30kPa及0kPa等四个真空度下进行蒸馏,对蒸馏工艺参数、原酒的酒精度与重量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负压蒸馏能够降低发酵液的沸点,提高馏酒速率,降低蒸汽消耗量;蒸馏釜真空度、馏酒温度过高会降低原酒的收率;负压蒸馏得到的原酒更加纯正、柔和.  相似文献   
145.
以大米为原料,通过半固态发酵的方式进行发酵,研究探讨了辣蓼、枸杞和黄精3种中药材的添加分别对2种酒曲酿造米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辣蓼的添加对2种酒曲酿造白酒发酵过程的理化指标影响明显,但风味的形成与高级醇的降低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枸杞对发酵的样品中高级醇含量的降低没有明显效果,反而使LE-G中的高级醇含量明显...  相似文献   
146.
韩兴林  崔磊  常强  王鹏  陈彬  蒋超  刘一洲 《酿酒》2021,(1):81-86
酒醅中微生物结构对白酒发酵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两个基酒品质风格差异较大的浓香车间进行发酵过程酒醅微生物结构剖析,发现不同车间的微生物结构差异相对较小,其中两车间共有的原核微生物分别占各自原核微生物种类的88.2%和70.1%,共有的真核微生物分别占各自真核微生物种类的82.1%和78.2%。不同发酵阶段的微生物结构差异相对较大,在发酵前期主要以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根霉属(Rhizopus)、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和曲霉属(Aspergillus)等为主,发酵中后期以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等为主。  相似文献   
147.
宋成林 《酿酒科技》2022,(1):124-129
为提升酒精计法测酒中乙醇浓度的准确性,研究不确定因素影响下酒精计法测酒中乙醇浓度.依据GB 5009.22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酒中乙醇浓度的测定》,分析酒精计法测定白酒中乙醇浓度的不确定因素来源,包括读数偏移、置信度、酒精计校准、温度、重复性偏差、酒精计使用方法、不同中药物质、相对合成等,并对不确定因素来源实...  相似文献   
148.
氰化物是酒类的一项重要安全指标,为了确保白酒质量安全,氰化物含量的准确测定十分重要,主要介绍对GB/T 5009.48—2003中氰化物检测方法的改进,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一次性注射针筒及一次性针孔过滤器对显色后的浑浊液进行过滤,消除白色浑浊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经试验表明,此法操作简便,稳定性好,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49.
白酒饮用冲突下的矛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酒在中华民族绵延两千多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已经深刻融入社会生活。近年,白酒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经过调研发现,人们主要围绕白酒的健康问题、生产过程问题、酒桌文化问题开展广泛讨论。为剖析上述三个热点问题,课题组在全国34个省、市、地区进行调研,共收集有效问卷1 488份。结果显示,年龄与被调查者的饮酒意愿呈负相关;白酒科普与被调查者的饮酒意愿呈正相关;饮用白酒的主要诱因是其对身心的愉悦作用,但过量饮酒造成的负面影响值得关注。综上所述,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对白酒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加强关于白酒知识的科普,明确白酒与健康的量效关系,讲好白酒文化故事,为实现白酒生产现代化、市场国际化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0.
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形成的关联因子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浓香型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EC)影响其安全性。该实验考察了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酒醅EC含量分别与环境因子及微生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EC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主要发生在发酵的中后期;pH与EC含量呈负相关,系数为0.9,而水分则与EC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温度和乙醇含量对EC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相关系数分别为0.48和0.71。此外,发酵体系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和酿酒酵母属(Saccharomyces)与EC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97和0.96,两者的丰度越高,EC越容易积累;芽孢杆菌属(Bacillus)则对EC的合成起到反作用,与EC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78。因此可在浓香型白酒的发酵期间人为调控pH值、水分含量及上调芽孢杆菌属在发酵微生物中的比例,达到降低EC含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