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篇
  免费   23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64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该研究采用传统分离方法从不同季节清香型小曲白酒酒醅中分离乳酸菌,通过形态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探究其发酵特性。结果表明,共分离纯化出225株乳酸菌,经鉴定,归属于3属15种。通过高粱汁培养基初筛、固态发酵小试实验复筛,得到两株增酯降杂效果较好的乳酸菌,分别为纳格里乳杆菌(Lactobacillus nagelii)X29和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X9。将强化乳酸菌X29和X9麸皮种加入桂花曲,最佳添加量为20%,此添加量下酒样中乙酸乙酯含量分别提升32.84%和16.79%,乳酸乙酯含量分别提升37.38%和36.44%,正丙醇含量分别降低2.61%和5.40%,杂醇油含量分别降低21.33%和26.71%。乳酸菌强化麸皮种糖化前加入能明显提升酒体中乙酸乙酯含量;糖化后加入则对乳酸乙酯含量和出酒率提升效果明显;延长发酵时间也可提升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含量。  相似文献   
92.
目的 研究浓酱清3种香型白酒挥发性风味的特征与差异的物质基础。方法 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检测器(gas chromatography -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GC-FID)、电子鼻(E-Nose)结合感官评定手段研究了浓酱清3种香型白酒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 GC-IMS和GC-FID在3种香型白酒样品中共鉴定出73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为酯类、醇类、酮类和醛类物质;发现浓香型白酒中的己酸乙酯、己酸含量较高;酱香型白酒物质种类最为丰富,含有多种长链脂肪酸与脂肪酸酯;清香型白酒中物质种类相对较少,乳酸乙酯、乙酸乙酯在其中含量较高;借助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从39种骨架物质中筛选出16种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t in projection,VIP)值大于1的差异标记物用以区分浓酱清3种香型白酒,分别为甲醇、正己醇、辛酸乙酯、戊酸、乳酸乙酯、丁酸、庚酸乙酯、异戊醇、壬酸乙酯、己酸、己酸乙酯、辛酸、庚酸、戊酸乙酯、甲酸乙酯和乙醛。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3种香型白酒的可视化指纹图谱, 以科学的手段阐明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白酒中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与其含量差异。  相似文献   
93.
近年来,白酒行业掀起的“酱酒热”不可避免的对浓香型白酒消费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该文从发展历史、行业概况、风格特点、生产工艺及技术成果等几个方面对建国以来浓香型白酒的整体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概述,并进一步对浓香型白酒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浓香型白酒企业及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4.
浓香型白酒不同类别基酒中杂醇油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对浓香型白酒中不同类别的基础酒中主要杂醇油类物质进行了定量检测,运用SPSS软件对各杂醇油类物质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对6类不同类别基酒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丁醇、3-甲基丁醇、异丁醇、正丙醇、正丁醇、正己醇和正戊醇与杂醇油的相关性系数均在0.85以上。  相似文献   
95.
李其书  范怀焰 《酿酒科技》2020,(5):114-117,122
董酒作为中国白酒十二大香型中董香型的代表,是中国传统蒸馏白酒中非常特殊的酒种。不同的工艺决定不同的口感,董酒的生产工艺、配方独特,概括为“1、2、2、7、2”;酒体成分、口感特殊,概括为“5、5、3”;复杂的工艺、丰富的口感是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6.
采用安琪小曲复配不同比例浓香型大曲酿酒,探究浓香型大曲对小曲酒出酒率、主要风味物质及酒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安琪小曲酿酒比较,大曲添加量为5%时,出酒率提高4.23%;大曲添加量为20%时,所产基酒感官品质最佳,异丁醇及异戊醇含量分别降低0.44 g/L、0.40 g/L;大曲添加量为10%时,基酒中乙酸乙酯及乳酸乙酯含量分别增加0.78 g/L、0.04 g/L;大曲添加使酒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增加,且不同大曲添加量使酒醅优势菌群与丰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说明浓香型大曲的添加能提升安琪小曲酒产品质量。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与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与根霉属(Rhizopus)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出酒率及乳酸乙酯含量与伊萨酵母属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乳酸乙酯含量与根霉属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97.
该实验研究了添加白酒对人工接种乳酸菌发酵东北酸菜理化、挥发性风味成分及感官特性的影响。首先通过乙醇胁迫及产酸能力测定筛选混菌发酵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酸菜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结合感官评分与电子舌鉴定白酒对酸菜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和柠檬明串珠菌(Leuconostoc citreum)3株乳酸菌对乙醇具有一定耐受性且产酸能力较强。添加2%白酒结合3株乳酸菌混菌发酵酸菜的可滴定酸含量较未添加白酒的混菌发酵酸菜降低了4.02%。此外,添加白酒接种发酵酸菜形成了以酯类、酮类、含硫化合物和氨基酸为主的风味结构,并且提高了鲜味,降低了苦涩味,在颜色、味道和口感上均具有显著优势。为实现人工接种东北酸菜的品质提升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对现行有效的白酒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实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基于风险分析框架,采用问卷调查、企业走访、召开专家座谈会结合白酒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监督抽检数据分析,从标准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必要性三个维度对白酒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行业适用性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绘制了白酒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行业适用性评价雷达图。通过行业适用性评价,对白酒产品专项卫生规范、检验方法标准的修订等提出参考建议。结论 建议完善白酒产品卫生规范,建立高效的检验方法,对不锈钢容器贮存的白酒中的镍、铬迁移量开展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99.
蒋洋  张翠英  李于  肖冬光 《食品科学》2021,42(15):242-250
酒类风味物质指以醇、醛、酸、酯、芳香类、萜烯类等为主的一类微量成分,约占酒体总体积的2%,但对酒类的品质、风格和典型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酒类风味物质对酒品质与人体健康具有双重影响已逐渐成为业内共识,酒类风味物质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学者的重视。酒类风味物质(尤其是占据总含量90%以上的风味骨架成分)在人体的代谢影响着乙醇在人体的氧化分解速率。本文概述了酒类风味物质骨架成分,对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机制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目前酒类风味物质对乙醇代谢影响方面的研究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酒类的健康化酿造提供一定指导和理论基础,并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用量子化学的方法研究乙醇-水、乙醇-风味成分、水-风味成分以及乙醇-水-风味成分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以期更深入地认识白酒的老熟机理。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在乙醇、水、风味成分的二元复合物和三元复合物中,结构稳定性由高到低的排序分别为乙醇/水-酸>乙醇/水-醇>乙醇/水-酯,以及乙醇-水-酸>乙醇-水-醇>乙醇-水-酯。酸类物质的羰基氧原子和羟基氢原子能分别与乙醇、水的羟基氢原子和氧原子生成氢键,使乙醇/水-酸和乙醇-水-酸复合物形成环状结构,故结构稳定性高。这应该是白酒在贮存过程中风味成分的质量浓度呈现“酸增酯减”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是贮存可以增强酒体中氢键相互作用、减少游离分子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