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8篇
  免费   648篇
  国内免费   93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415篇
化学工业   1930篇
金属工艺   34篇
机械仪表   32篇
建筑科学   38篇
矿业工程   59篇
能源动力   30篇
轻工业   5963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147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466篇
冶金工业   20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236篇
  2021年   265篇
  2020年   238篇
  2019年   250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315篇
  2016年   241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351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635篇
  2011年   668篇
  2010年   434篇
  2009年   437篇
  2008年   399篇
  2007年   576篇
  2006年   559篇
  2005年   427篇
  2004年   328篇
  2003年   314篇
  2002年   258篇
  2001年   241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降低上部烟叶中淀粉和蛋白质等大分子成分含量,提高其吸食品质,本研究在统一评价酶活力的基础上,选用4种酶制剂(淀粉酶IV、蛋白酶I、果胶酶I和纤维素酶II)配制复合酶制剂,采用单因素法和Box-Ben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酶解效果的复合酶量、缓冲液pH、含水量和酶解时间等因素进行优化。分析显示,4个因素对上部烟叶中淀粉和蛋白质降解率的影响顺序为:缓冲液pH > 酶解时间 > 含水量 > 复合酶量。响应面分析结果确定最优酶解条件为:复合酶量1.1单位(即淀粉酶IV 33 U/g烟叶,蛋白酶I 550 U/g烟叶,果胶酶I 220 U/g烟叶,纤维素酶II 220 U/g烟叶)、缓冲液pH 7.7、含水量54 %、酶解时间5.5 h,此时淀粉和蛋白质降解率分别为19.54%和20.03%。本研究中的复合酶制剂及酶解条件可以很好地结合于烟草打叶复烤工艺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2.
淀粉对高水分挤压组织化小麦蛋白产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小麦淀粉、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的添加量对高水分挤压组织化小麦蛋白产品特性的影响。以小麦蛋白为主要原料,采用高扭矩双螺杆挤压装备开发高水分组织化小麦蛋白,并分析了组织化蛋白色泽品质(L~*、a~*、b~*、ΔE)、质构特性(组织化度、硬度、黏着性、弹性、聚结性、咀嚼度)以及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小麦淀粉、玉米淀粉的添加均可显著提高组织化蛋白产品的色泽品质,马铃薯淀粉的添加对组织化蛋白色泽品质影响不显著。淀粉的添加可显著提高组织化蛋白的组织化度。随着淀粉添加量的增加,组织化蛋白质构特性(硬度、弹性、聚结性、咀嚼度)均逐渐降低。添加适量小麦淀粉(5%)、玉米淀粉(5%)均可提高组织化蛋白感官品质,马铃薯淀粉的添加会降低感官品质。综合考虑组织化蛋白色泽品质、组织化度、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添加小麦淀粉(5%)或玉米淀粉(5%)较合适,不仅达到了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而且提高了组织化蛋白色泽品质、组织化度和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鉴别市售马铃薯淀粉掺伪的方法。方法将红薯、玉米及小麦淀粉按不同比例加入纯马铃薯淀粉中,通过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对样品进行结晶结构分析,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进行微观形貌观察。结果利用结晶类型差异,XRD可初步判别马铃薯淀粉样品是否掺入上述3种淀粉,进一步采用SEM可观察到含量1%的掺伪淀粉并对其种类进行区分。在市售12批次马铃薯淀粉中的7批次中发现存在掺伪现象,其中2批次利用扫描电镜未观察到马铃薯淀粉(小于1%)。结论市售马铃薯淀粉掺伪现象严重,利用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可快速、准确地鉴别马铃薯淀粉掺伪情况。  相似文献   
994.
陈兰煊  杨阳  易翠平 《食品科学》2018,39(20):240-245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缓冲体系分离提取碱洗籼米粉中的淀粉粒结合蛋白(starch granule-associated proteins,SGAPs),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鉴定表明:碱洗得到上、中、下层籼米淀粉中的SGAPs均主要为淀粉合成酶I(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 I,GBSS I),其他组分略有差别;其中以中层SGAPs含量最高,GBSS I达99.8%,谷蛋白质量分数仅为0.11%。采用响应面优化中层淀粉SGAPs的提取参数,得到最优条件为SDS添加量10.90%、煮沸时间4.10?min、MgSO4浓度0.90?mmol/L,此时SGAPs提取量为(1?028.61±0.05)μg/g。  相似文献   
995.
苦荞对高脂膳食诱导小鼠生理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苦荞为研究对象,通过高脂膳食诱导建立血脂代谢紊乱小鼠模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平板计数对血 脂代谢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初步探究了苦荞对血脂代谢紊乱小鼠生理及肠道菌群的 影响。结果表明:高脂膳食可引发小鼠血脂代谢紊乱,苦荞淀粉和蛋白均能显著降低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低密度胆固醇)的水平(P<0.05),并基本恢复至空白组的水平。通过平板计数对各组小鼠的肠道主 要菌群(双歧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检测,发现苦荞淀粉和苦荞蛋白干预组的小鼠肠道菌中有益菌 (双歧杆菌、乳酸菌、肠球菌)数量均显著高于高脂组(P<0.05),有害菌(大肠杆菌)数量则显著低于高脂组 (P<0.05)。此外,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苦荞中蛋白和淀粉均可吸附胆汁酸与胆固醇并促进其排泄,从而不仅 能调节血脂代谢又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同时,肠道菌群中益生菌比例的增多和有害菌比例的降低又对血脂代谢调 节与抑制氧化应激有着一定促进作用。因此,苦荞对血脂代谢调节作用可能与其促进胆酸排泄、调节肠道菌群平 衡、改善氧化应激等方面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96.
为了研究薏仁米除淀粉外的其他营养组分对水和热的屏障作用,对3 种薏仁米(大粒薏仁米(big Coix seed,BCS)、小粒薏仁米(small Coix seed,SCS)和半透明薏仁米(translucent Coix seed,TCS))进行湿热处理,分离提取得到薏仁米谷粒湿热处理(heat-moisture treatment,HMT)淀粉,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普通光学显微镜、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对HMT淀粉进行测定,比较处理前后淀粉的差异,探究HMT对淀粉形态、大小、结构、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MT使得淀粉颗粒表面破损、气孔增大、偏光十字减弱,淀粉双螺旋结构、结晶区和无定形区被破坏,淀粉与淀粉分子、蛋白质、脂类等的作用加强,淀粉分子有不同程度的重排。这些变化使得淀粉凝胶温度升高,晶体内异质性减弱,解螺旋所需能量下降,其中BCS淀粉的变化较小,直链淀粉含量高的TCS淀粉受HMT影响最大。因此,应依据HMT前后不同淀粉的变化在加工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7.
卢丹妮  张晖 《食品与机械》2018,34(1):1-6,12
为研究不同淀粉对面团的影响,将几种不同来源的淀粉与谷朊粉混合模拟成面团,通过对混合粉糊化特性、流变特性、模拟面团水分分布、微观结构以及所制备馒头的品质特性等进行分析,探究淀粉种类差异对面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面团体系糊化温度均有所下降,薯类淀粉和豆类淀粉模拟体系糊化黏度较高,豌豆淀粉模拟面团体系糊凝胶硬度和咀嚼性较大;几种淀粉模拟面团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均大于普通面团,模拟面团体系中面筋网络都未能很好形成。模拟面团制成的馒头比容均小于普通馒头,硬度、弹性、黏聚性、咀嚼性和回复性均大于普通馒头。综上,除小麦淀粉外,马铃薯淀粉模拟面团制成的馒头更接近于普通馒头,感官品质方面略不及其他模拟体系,而木薯淀粉和豆类淀粉模拟面团和馒头的品质都较差。  相似文献   
998.
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次氯酸钠为氧化剂、醋酸酐为乙酰化试剂,采用湿法工艺制备交联氧化乙酰化复合变性淀粉,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及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其淀粉颗粒的形貌及结构。结果显示:复合变性处理后的淀粉白度升高至97.2,糊透光率升高至71.0%,耐酸及抗剪切性能也有所改善。扫描电镜图表现了淀粉颗粒形貌的变化,红外光谱图中展现的各基团的特征吸收峰表明其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蜡质玉米淀粉采用复合变性的处理手段,有益于增强其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9.
采用布拉班德黏度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测定芒果皮粉的添加对玉米淀粉和大米淀粉黏度、热特性、透光率、沉降率、凝胶硬度与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芒果皮粉添加量(0%~15%)的增加,2种淀粉的起糊温度逐渐降低,玉米淀粉糊峰值黏度在添加15%芒果皮粉时显著升高,崩解值增大;大米淀粉糊峰值黏度呈降低趋势,崩解值先降低后升高,2种淀粉回生值都显著降低。芒果皮粉的添加显著降低了2种淀粉的糊化和老化焓值及贮藏中透光率与沉降率的下降程度,减小玉米淀粉凝胶的硬度,降低了2种淀粉凝胶色泽的变化程度。说明芒果皮粉的添加影响淀粉的糊化特性,且影响趋势随淀粉品种不同而异,但能有效抑制2种淀粉的老化。  相似文献   
1000.
以豌豆淀粉为原料,分别用0,150,300,450 W的超声波进行处理,考察超声波处理对豌豆淀粉糊化、流变及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对豌豆淀粉的糊化、流变及质构特性都有较大影响。随着超声波功率的增加,豌豆淀粉糊峰值黏度、终值黏度、崩解值及回升值都显著下降,使豌豆淀粉冷稳定性及热稳定性得到提升;稠度系数k减小,流体指数n增大,触变性减小,流动性增加,使豌豆淀粉流变稳定性提高;G′与G″减小,tanδ增大,使豌豆淀粉黏弹性降低。此外,超声作用使豌豆淀粉凝胶的硬度、弹性、内聚性、胶着性及咀嚼性都呈下降趋势,其中硬度与胶着性下降最显著。扫描电镜表明,超声波对豌豆淀粉产生破坏作用,使淀粉颗粒表面出现坑洞及皱褶,部分颗粒结构变得不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