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6篇
轻工业   79篇
水利工程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以食品级的酪蛋白酸钠作为乳化剂,采用高压均质的方法制备沙棘果油纳米乳液。分析了5种沙棘果油样品的脂肪酸和主要脂质伴随物组成,并对其制得的沙棘果油纳米乳液特性及稳定性、细胞毒性、细胞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棘果油主要脂肪酸包括棕榈油酸、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其中棕榈油酸含量高达32.23%~35.24%;总生育酚含量为188.28~244.18 mg/kg,植物甾醇含量为6 994.34~11 091.26 mg/kg,β-胡萝卜素含量为183.25~241.25 mg/kg;沙棘果油纳米乳液平均粒径范围在156.3~173.4 nm,PDI小于0.3,Zeta电位的范围在-50.51~-57.95 mV,Ke小于15%,乳液体系均匀,稳定性良好;在高质量浓度情况下沙棘果油纳米乳液对HepG2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1 443μg/mL,并且100μg/mL的5种沙棘果油纳米乳液的CAA值分别为171.88、307.71、238.03、255.24、310.54μmolQE/g,除1号样品外,均优于相同质量浓度的橄榄油纳米乳液(CAA值为222.89μmolQE/g),表现出良好的细胞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2.
杨学芳 《中国油脂》2021,46(10):42-46
采用气相色谱和化学滴定等手段,对不同产地的13个成品沙棘油及3份实验室提取的沙棘油(分籽油、全果油、果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和特征指标(相对密度、折光指数、碘值、皂化值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6份沙棘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折光指数(n40)、相对密度(d2020)、碘值3个特征指标基本是按籽油、果油、全果油的顺序依次减小,皂化值则较为接近。沙棘籽油以亚油酸、亚麻酸、油酸、棕榈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7.4%~88.1%;全果油以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2.9%~70.4%;果油以亚油酸、油酸、棕榈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1.9%~89.1%。沙棘油与3个进口橄榄油的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但在比例与含量上有很大差异。研究表明沙棘油是一种营养丰富、极具开发潜力的植物油。  相似文献   
63.
张志刚 《中国油脂》2021,46(10):88-91
沙棘籽油含有丰富的黄酮、维生素E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功效,但其潜在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为了探究沙棘籽油中塑化剂和苯并芘的来源和脱除方法,对植物油中塑化剂和苯并芘的污染来源以及脱除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沙棘籽油中塑化剂和苯并芘的控制措施。鉴于目前市售沙棘籽油大多未进行常规植物油精炼的“五脱”工艺处理,可以将溶剂法和吸附法结合使用,对沙棘籽和沙棘籽油分别进行处理,以得到塑化剂和苯并芘含量合格的沙棘籽油产品。  相似文献   
64.
沙棘的化学成分及保健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介绍了沙棘的功效成分含量及其在不同部位的分布状况,综述了沙棘的保健功能,并对沙棘保健食品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5.
分子蒸馏技术富集沙棘果油中棕榈油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沙棘果油中的棕榈油酸进行了富集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刮膜器转速120 r/min,进料速度1.0~1.2 m L/min,蒸馏压力0.1 Pa,第一次蒸馏温度为100℃,第二次蒸馏温度为90℃。得到的轻组分得率为19.3%,其中棕榈油酸质量分数为51.9%。  相似文献   
66.
对辽西地区杨树沙棘、油松沙棘混交林混交技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两种混交林均以带状混交为佳,行状混交对幼林管理不便,且需经常调整种间关系。两种混交林中,杨树、油松均以4行一带为好(行距2m),如行距为3m,则3行为一带。沙棘带宽度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67.
小流域沙棘植物柔性坝系累积水保效应原型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典型砒砂岩地区内蒙古准格尔旗东一支沟小流域开展了沙棘植物柔性坝系累积水保效应原型试验。结果表明:沟道柔性坝系普遍发生了淤积,柔性坝系与下游刚性谷坊配套使用可天然分选沟道泥沙—拦粗淤细,将粗沙过滤在沟道里,细沙淤积在下游刚性谷坊中,拦沙效果非常明显;柔性坝系对沟道土壤水分具有较强的调节作用,可减缓沟道土壤水分蒸发,增大土壤入渗,达到拦沙保水的目的;柔性坝系发达的根系可显著的改善沟道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肥力,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土功能。本试验研究可为在砒砂岩地区推广沙棘植物柔性坝这一生物工程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8.
沙棘渣制备微晶纤维素的酶解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浆加工过程中产生酚酸含量高的果渣,因其苦涩无法被饲料工业大量转化,利用其进行微晶纤维素制备是潜在可行的解决途径。以粗提沙棘渣纤维素为处理对象,使用S10041纤维素酶水解,选取液料比、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缓冲液p H值、离心转速、烘干温度及纤维素粉碎度8个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因素筛选,并经过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优化了酶解条件,随后对制得的微晶纤维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液料比49∶1(m L/g)、酶添加量68 U/m L、酶解时间1.3 h、离心转速3 640 r/min时制得的沙棘微晶纤维素聚合度为355±1.02,与棉微晶纤维素聚合度最为接近。方差分析表明4个选定因素对指标均产生独立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对指标影响不显著(P=0.10)。微观结构显示沙棘微晶纤维表面结构更疏松,红外图谱对比沙棘和棉花两种微晶纤维官能团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69.
以沙棘果油为原料,采用尿素包合法富集沙棘果油中的棕榈油酸,以棕榈油酸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包合时间、包合温度、醇脲比及脲脂比对棕榈油酸含量的影响,利用响应面软件优化尿素包合法富集沙棘果油中棕榈油酸的工艺。得到的尿素包合法富集沙棘果油中棕榈油酸最佳工艺参数为:脲脂比2.5∶1,包合温度-4℃,包合时间12 h,醇脲比5∶1。在最佳条件下,可将沙棘果油棕榈油酸含量由30.28%提高到54.80%,棕榈油酸回收率为32.46%。  相似文献   
70.
对国标中脂肪酸的前处理方法做了优化,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不同沙棘油样品中脂肪酸的组成与含量,作为鉴别沙棘油原料品质的依据。通过对10种沙棘油样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变异系数在0.32%~4.1%,重复性好,可用于原料的鉴别检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