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17篇
  免费   1243篇
  国内免费   830篇
电工技术   2825篇
综合类   1241篇
化学工业   637篇
金属工艺   260篇
机械仪表   888篇
建筑科学   2631篇
矿业工程   869篇
能源动力   246篇
轻工业   287篇
水利工程   578篇
石油天然气   462篇
武器工业   74篇
无线电   1749篇
一般工业技术   883篇
冶金工业   228篇
原子能技术   100篇
自动化技术   1132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338篇
  2021年   486篇
  2020年   488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256篇
  2017年   319篇
  2016年   419篇
  2015年   518篇
  2014年   936篇
  2013年   773篇
  2012年   1128篇
  2011年   1189篇
  2010年   896篇
  2009年   885篇
  2008年   793篇
  2007年   863篇
  2006年   789篇
  2005年   720篇
  2004年   554篇
  2003年   499篇
  2002年   361篇
  2001年   326篇
  2000年   263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多工位钻铣床实现了一台机床对一个零件做不同加工的功能,节省了机床,也缩小了占地面积,同时提高了加工精度和生产率,对工人劳动强度也降低很多。本设计中,钻头的固定采用拉杆式楔形固定,钻头采用套筒及主轴轴面为拉杆的结构,套筒外侧用绝缘胶固定了一个支撑架,钻头的动力由同步齿形带传递到钻头,比起万向轴传递动力要准确且刚性好。动力采用行星轮的传递方式,保证了各工位的同步工作,节省空间,本机构紧凑,各啮合齿轮之间中心距不超过100 mm,因而,用齿轮传动可以满足要求,这样可以用标准件对机床快速装配完工,对缩短加工周期有很大好处。  相似文献   
92.
大段长高压电缆在运行时会产生过高的护层感应电压,这对电缆护层保护器的过电压防护特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需要针对大段长电缆护层保护器暂态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基于PSCAD仿真软件,建立了典型220 kV高压电缆线路仿真模型,得出了在短路过电压和雷击过电压情况下,高压电缆长度对护层感应电压暂态特性的影响。通过绝缘配合与能量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得到了保护器参数取值范围及电缆线路短路电流与长度的适配曲线,提出了护层保护器参数优化设计的具体方法,并进行了试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当电缆线路出现短路故障时,随着电缆长度的增加,护层感应电压先线性增长,随后在保护器残压阈值的限制作用下逐渐趋于"饱和"状态,现有保护器能量吸收能力难以满足大段长电缆需求;改进后的护层保护器能量吸收能力显著提升,20 k A短路电流时允许的电缆长度大幅提高,满足大段长高压电缆线路安全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93.
针对原有强度传输方程法所恢复的相位精度不够精确的缺点,提出强度传输方程和神经网络融合的三维重构算法. 利用强度传输方程求解出物体不同角度的初始相位,利用神经网络算法进行优化,根据不同角度的最终恢复相位结合乘法技术重构出三维体信息. 该算法具有精度高的特点,可以为三维成像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对于实验中的示例图像,该算法将强度传输方程得到的相位误差从21.40%降低为5.26%,重构三维物体与模拟真实物体的相关程度为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4.
桥墩绕流冲刷是水流、泥沙和桥墩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桥墩周围复杂的水沙运动关系是造成桥梁水毁的重要原因。定量分析桥墩冲刷地形特征规律及其与水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深入研究桥墩绕流水沙作用机理及实际工程应用的重要突破口。本文开展两种坡降条件下不同倾角均匀沙动床桥墩绕流冲刷试验,并沿下游方向设置四个模型倾角0°、5°、10°、15°。使用粒子图像测速系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测量桥墩绕流二维流场,并基于运动摄像恢复结构技术(Structure From Motion,SFM)实现冲刷地形三维重构,在此基础上分析床面冲刷三维地形结构和绕流流场特征,以构建紊流结构与冲刷地形相互耦合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SFM方法可实现冲刷地形三维结构重构,冲刷试验平衡时,模型前方和两侧冲刷坑较深,后方冲刷坑出现凸起,沿水流方向倾斜顺延上升至床面。(2)冲刷坑尺寸、面积和体积均随水流强度增大而增大,随倾角增大而减小。不同截面处冲刷坑面积、体积随坑深呈开口向上抛物线趋势增大。(3)桥墩模型对后方流向流速扰动范围随倾角增大而减小,对展向流速影响范围随倾角增大而增大。(4)随模型倾角增加,旋转强度与剪切应力影响范围均减小。剪切应力下切较易形成桥墩周围较深冲刷坑,而位于桥墩两侧大尺度流向涡向下游延伸,将促使桥墩后侧方浅长凹槽形成。  相似文献   
95.
在外界电磁波的干扰下,线缆会在车辆内部产生很强的耦合电流和电压,严重影响车辆正常工作,一般需要采用屏蔽线缆来减少干扰. 屏蔽线缆抑制电磁干扰的能力,不仅和线缆本身的屏蔽层有关,还须选择正确的接地方式. 着重对线缆的多种接地方式进行仿真研究,分析不同接地位置和数目对线缆抗干扰性能的影响,为实际车辆线缆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由于传统IEC热路法无法计算复杂工况下环流变化后电缆温度,因此,采用有限元法并结合电磁场与传热学原理,针对不同接地方式与运行工况下的三相电缆,计算与分析不同常见护层故障下环流变化后的电缆温升情况,为电缆运行状况判断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对于护层交叉互联接地电缆,交叉互联箱进水地或护层接头故障后,故障相电缆温升高达10℃,且故障相电缆在故障点前后出现5℃的温差;对于护层单端接地电缆,发生两相护层故障后,故障点前段电缆较正常运行温升高达13℃以上,故障点前后段电缆存在10℃的温差;三相电缆温升及各相之间温差情况可为电缆温度在线监测提供参考,并根据电缆前后温差出现点对电缆故障点进行定位,尽快检修处理,从而减少后续击穿烧毁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7.
非线性电导材料的应用是解决高压直流电缆附件内部电场集中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案。因此,通过掺杂钛酸铜钙(calcium copper titanate,CCTO)纳米填料对三元乙丙橡胶(ethylene-propylene-diene monomer,EPDM)进行改性,在较低的掺杂体积分数(2%CCTO)下,复合介质展现出较好的非线性电导率;当掺杂10%CCTO时,非线性系数可达到5.40。但同时发现,高掺杂含量复合介质的击穿场强劣化严重。基于此,选择具有良好绝缘及导热特性的六方氮化硼(boronnitride,BN)与CCTO共同掺杂至EPDM中,研究发现,共掺杂复合介质的击穿场强有明显改善,φ=10%CCTO/ω=9%BN/EPDM的特征击穿场强为90.1 kV/mm(φ为体积分数,ω为质量分数),相比10%CCTO/EPDM(66.3 kV/mm)提高了35.9%,此时,共掺杂复合介质仍然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电导特征。此外,探讨了温度对复合介质非线性电导和击穿特性的影响,并对掺杂复合介质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研究发现,2种无机填料的掺杂对EPDM力学性能的改善效果较为显著,随着CCTO掺杂含量增加,复合介质的拉伸强度以及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98.
高压电缆日常巡检与消缺工作能够及时发现并消除电缆故障隐患,是降低故障率的有效措施。但忽略风险差异的定期巡检方案会导致人力资源被浪费在不必要的检查与测试环节。为了保证电缆可靠运行且兼顾经济性要求,该文提出了基于风险评估的高压电缆巡检周期优化方法。首先针对历史故障数据,提出了一种高压电缆故障数据记录方法,计算电缆故障频率。其中将电缆线路按照巡检目标分为电缆通道、本体、中间接头、终端与接地系统五部分,并引用失效危险指数(IFC)模型计算各部分的故障频率;之后结合线路故障修复时间与线路重要性,计算电缆线路各部分的风险;并考虑电缆系统运行风险阈值,针对不同线路各部分的风险差异实现巡检周期优化计算。以某地区电缆线路为例应用上述方法,结果表明:基于IFC模型的故障频率计算方法无需人为干预,且在故障样本较少的条件下仍能产生有效结果;基于风险评估的巡检周期优化方法能够合理制定巡检方案,有效降低电缆运行风险,优化后电缆系统风险可降低70%。  相似文献   
99.
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 are cell-derived nanostructures that mediate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by delivering complex signals in normal tissues and cancer. The cellular coordination required for tumor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is mediated, in part, through EV transport of molecular cargo to resident and distant cells. Most studies on EV-mediated signaling have been performed in two-dimensional (2D) monolayer cell cultures, largely because of their simplicity and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capacity. Three-dimensional (3D) cell cultures can be used to study cell-to-cell and cell-to-matrix interactions, enabling the study of EV-mediate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3D cultures may best model the role of EVs in formation of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 and cancer cell-stromal interactions that sustain tumor growth.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EV biology in 3D culture correlates of the TME. This includes EV communication between cell types of the TME, differences in EV biogenesis and signaling associated with differing scaffold choices and in scaffold-free 3D cultures and cultivation of the premetastatic niche. An understanding of EV biogenesis and signaling within a 3D TME will improve culture correlates of oncogenesis, enable molecular control of the TME and aid development of drug delivery tools based on EV-mediated signaling.  相似文献   
100.
为了解决现有频域反射方法仅能在离线情况下对电缆缺陷进行定位检测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域反射法和电磁耦合技术的电缆缺陷在线定位方法。首先,依据电缆分布参数模型对含有局部缺陷的电缆进行仿真建模,分析了不同电容变化程度的缺陷点与不同测试频率对电缆缺陷定位效果的影响。然后,探究了传感器结构对信号注入效率的影响。最后,分别在实验室105 m和500 m电力电缆上进行验证,在离线测试情况下,通过改变105 m电缆末端负载阻值,模拟不同电缆负载下的线路情况,并分析其对局部缺陷处和电缆末端处反射强度的影响。在带电测试情况下,通过串联谐振平台对500 m电缆进行通电,利用所提在线定位方法对该电缆进行测试,以检验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电缆离线定位测试方法,该方法能够在电缆通电的状态下,实现对电缆缺陷点的在线定位,且具有较高定位精度和识别灵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