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4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20篇
化学工业   33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11篇
轻工业   1076篇
水利工程   5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1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双抗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抗O157:H7特异性脂多糖(LPS)抗体(IgY)为捕获抗体,酶标抗体(HRP-IgY)为检测抗体建立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0157:H7的方法,确定了抗原浓度对数与OD450值的高度线性相关性,根据检测OD450值可从拟合回归曲线确定样品中的含菌量,含菌量≥104CFU/ml的食品样品可直接用双抗夹心法进行检测,含菌量≤104CFU/ml的食品样品可增菌14h后检测.  相似文献   
52.
肉品中致病菌的多重PCR检测及固相化试剂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大肠杆菌0157:H7是肉品中的重要食源性致病菌,建立其快速检测方法对肉品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志贺氏菌的ipaH基因以及人肠杆菌0157:H7的咖E基因,分别设计出三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多重PCR反应体系和条件的优化,建立多重PCR检测体系,并集成快速检测试剂盒.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快速且灵敏度高,在肉品中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CFU/g,整个检测时间在24h以内.集成的试剂盒检测性能良好,具有较强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于食品卫生检测以及临床检验等领域.  相似文献   
53.
消息(一)     
2007年5月,第19届俄罗斯“人类与药物”国家大会上一份通报指出,人类机体上生活着1~3公斤的细菌。在人类的皮肤上居住着多种细菌,而微生物数量则是人类细胞总数的10倍。在这些微生物中,既有致病菌,又有人类生存所必须的有益菌。例如,负责保证肠道菌群正常的细菌就是保护机体不被感染的必需因素。  相似文献   
54.
司金燕 《美食》2008,(4):58-58
为确保第八届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期间广大宾客的饮食、住宿安全,严防食物中毒及各种食源性疾患的发生,盱眙县卫生监督所提前安排,周密部署,圆满完成第八届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卫生安全保障任务。  相似文献   
55.
通过有机溶剂提取、TLC分离及GC-MS对食源性致病菌中常见的4个属9种19株病原菌的全细胞脂肪酸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沙门氏菌属、埃希氏菌属、弧菌属和志贺氏菌属全细胞脂肪酸组分都含有十四烷酸、十六烷酸和十八碳烯酸,这三种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0%左右,含量最高的是十六烷酸,含量在40%以上,其次是十八碳烯酸,含量在30%左右.脂肪酸组成在属间差异显著.大肠杆菌O157不含有十三烷酸和十五烷酸,副溶血弧菌不含有十二烷酸和十三烷酸,志贺氏菌含有特异性的环戊烷十三烷酸.这些特征可作为各个属分类鉴定的依据.模式菌株和地方菌株在含有双键的脂肪酸上,双键的位置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通过这些差异可以鉴定模式菌株与地方菌株.  相似文献   
56.
食源性动物组织中β-受体激动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受体激动剂是一类苯乙醇胺类药物,化学结构和生理功能类似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常用于防治人和动物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由于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可促进动物体内蛋白质合成并抑制脂肪沉淀,使动物体内营养成分再分配,所以此类药物常被添加到动物饲养过程中用于提高瘦肉率,继而造成药物在动物体内残留,人类食用后会引发急性中毒而威胁健康。虽然大多数国家已经明令禁止在动物饲养中使用此类药物,但是仍然存在非法使用的情况。为了加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各国已经展开了对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的研究,已建立多种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本研究主要对β-受体激动剂的结构和性质、在动物源性食品中代谢消除规律和β-受体激动剂检测技术3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对β-受体激动剂药物残留检测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7.
本文以含酪氨酸残基的食源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二肽为研究对象,以食源性寡肽的保存率和ACE抑制活性为指标,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二肽的热稳定性和抗胃肠道消化能力。结果表明在37、50、70℃条件下,食源性二肽Ile-Tyr(IY)、Leu-Tyr(LY)、Ala-Tyr(AY)和Ser-Tyr(SY)均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100℃下,SY相对IY、LY和AY热稳定性略低,其中IY表现出最好的热稳定性。AY、IY、LY和SY均具有较好的抗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消化吸收能力,经人工胃液反应2 h后,肽保存率均高于90%;经人工肠液反应6 h,肽保存率范围在83.99%~87.27%。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食源性二肽稳定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
多重PCR同时检测食品中4 种细菌与常见霉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一种同时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以及霉菌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核酸酶基因(nuc)、沙门氏菌的侵袭正调节蛋白基因(hilA)、大肠杆菌O157:H7鞭毛基因(flic)、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毒力调控蛋白基因(prfA)及霉菌18S?rRNA基因V5区分别设计5?对特异性引物,并对PCR扩增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进行优化,确定获得特异性良好的PCR扩增产物。而后在37?℃对人工污染致病菌的香肠、面包和豆腐进行增菌培养,5?种致病微生物在20?h内的检出限均可达到100?CFU/25?g。本实验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适用于食品中4?种细菌与常见霉菌的同时检测,相较于传统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59.
目的 了解广州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及分布情况, 发现危险因素。方法 2016年共采集6类共1058份食品样品, 对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单增李斯特氏菌等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检出食源性致病菌164株, 总检出率为15.50%。食源性致病菌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最高(40.93%), 其次为蜡样芽胞杆菌(9.29%)、金黄色葡萄球菌(2.38%)、单增李斯特氏菌(2.08%)、沙门氏菌(1.42%),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为0。不同食品类别中水产品检出率最高, 达到了43.52%, 其次为烘焙食品(13.64%)、小摊贩食品(10.62%)、生鸡肉(8.47%)、冷藏膳食(7.50%)和熟肉制品(6.82%), 不同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采样场所中采自餐饮店的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50.00%), 其次是农贸肉菜市场(17.70%)、超市(16.71%)和小摊贩(10.62%), 最低的是零售店(9.83%)。散装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15.85%)高于预包装食品的检出率(9.09%)。中心城区烘焙食品、生鸡肉致病菌检出率要高于周边区, 周边区域小摊贩食品致病菌检出率为零。结论 2016年广州市市售食品存在较高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 对食品安全隐患较高的食品应加强监管, 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0.
本文从常见的可能引发巴氏杀菌奶食用风险的食源性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概述了微生物风险评估的内容,从微生物风险评估程序的四个步骤,即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及风险描述,分别对国内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了综述,并就国内外微生物风险评估在巴氏杀菌奶及其相关乳制品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巴氏杀菌奶的微生物风险评估在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