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95篇
  免费   8012篇
  国内免费   4268篇
电工技术   2988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6262篇
化学工业   10906篇
金属工艺   6159篇
机械仪表   6224篇
建筑科学   7462篇
矿业工程   4216篇
能源动力   2059篇
轻工业   7100篇
水利工程   3580篇
石油天然气   4635篇
武器工业   663篇
无线电   5908篇
一般工业技术   8246篇
冶金工业   2494篇
原子能技术   678篇
自动化技术   5893篇
  2024年   289篇
  2023年   1308篇
  2022年   2034篇
  2021年   2499篇
  2020年   2763篇
  2019年   2421篇
  2018年   2322篇
  2017年   2821篇
  2016年   2863篇
  2015年   3057篇
  2014年   4377篇
  2013年   4835篇
  2012年   5555篇
  2011年   5741篇
  2010年   4101篇
  2009年   4072篇
  2008年   3835篇
  2007年   4691篇
  2006年   4261篇
  2005年   3490篇
  2004年   2842篇
  2003年   2475篇
  2002年   2183篇
  2001年   1794篇
  2000年   1549篇
  1999年   1255篇
  1998年   1009篇
  1997年   914篇
  1996年   782篇
  1995年   615篇
  1994年   550篇
  1993年   445篇
  1992年   367篇
  1991年   236篇
  1990年   249篇
  1989年   164篇
  1988年   160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97篇
  1985年   82篇
  1984年   72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53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3篇
  1959年   10篇
  1956年   2篇
  195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52.
以碘吸附值为评价指标,活化时间、活化温度和浸渍比为影响因素,采用响应面法试验设计对磷酸活化法制备咖啡渣活性炭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不同吸附时间、溶液pH值和吸附温度条件下,活性炭对水溶液中Cr(Ⅵ)吸附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部扩散方程进行拟合。试验结果表明,制备咖啡渣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活化时间1 h、活化温度498℃、浸渍比1.72;在此条件下活性炭得率为30.4%,碘吸附值为(799±16)mg/g,比表面积为1 006 m2/g,孔容为0.779 cm3/g、微孔孔容为0.051 cm3/g、平均孔径为3.088 nm。较低pH值和较高温度能够促进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Langmuir等温方程能够更好地描述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效果;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分3个阶段:快速吸附阶段、慢速吸附阶段和吸附平衡阶段,10 min内可完成吸附总量的79%,36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分析表明咖啡渣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主要为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53.
栖霞—大柳行地区位于胶东中部栖霞—蓬莱金矿成矿带内,是胶东重要的金成矿区,成矿条件优越。为了对圈定靶区进行优选分类,通过对该区地质背景、找矿靶区评价、找矿靶区优选方面展开综合研究,并结合勘查工作程度和矿业权设置情况,划分出3类预测区,选定了5个靶区为今后优先部署勘查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54.
核聚变堆用钨表面超精密抛光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钨作为未来核聚变堆中最有前景的面向等离子体材料,在反应堆工况下将承受高能粒子的辐照冲击。表面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材料的氢/氦滞留行为和辐照损伤程度,进而影响聚变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现阶段,针对钨的抗辐照改性研究主要着眼于材料的成分、结构和组织设计,关于机械加工对材料表面抗辐照改性的研究甚少。文章聚焦前沿科学问题,从机械加工角度分析核材料领域科学问题,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核聚变堆用钨(PFM-W)的机械加工现状,阐述了PFM-W表面超精密抛光的必要性。通过对比不同抛光方法,提出了磁流变抛光和力流变抛光是较为适合PFM-W表面超精密加工的观点,并对未来PFM-W表面超精密抛光研究趋势进行了分析,重点在抛光方法的探索以及抛光后材料表面质量对抗辐照性能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55.
正交车铣加工的回转体表面由铣刀与工件的复合相对运动形成,其形成机理独特,多个参数影响其表面微观形貌。为研究切削参数对正交车铣回转体表面微观残留的影响,基于UG建立了正交车铣回转体表面的仿真加工方法,并通过Vericut构建了虚拟五轴车铣加工环境,由此仿真研究了周向每齿进给量对正交车铣回转体表面微观残留的影响,发现已加工表面微观残留高度随周向每齿进给量增加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56.
针对反射面成型的复杂影响因素,提出平面桁架构建的定日镜面形支撑结构优化技术路线. 利用模拟仿真、数值计算和优化算法等方法,解析20 m2定日镜面形定义技术路线的4个组成环节:面形规格及宽高比、上弦杆的截面矩、平面桁架组间距的最优值、机加工中工艺控制要点的量化. 试制小型定日镜进行实验,分析光斑形状和能流密度分布特性,并与理想球面形光斑比较,两者的拟合优度大于0.98. 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射镜宽高比取1.2,上弦杆截面矩取40 000 mm4,桁架组间距取950 mm,上弦杆和斜杆的开孔公差小于0.9 mm时,反射面形的质量提升. 研究从原理和实践上证明了该优化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7.
研究了萤石在白钨矿和方解石表面溶解和转化的可能性, 发现萤石可以在特定的捕收剂体系下作为抑制剂实现含钙矿物的浮选分离。浮选实验结果表明, 萤石作为抑制剂, 在白钨矿和方解石的浮选中, 用量小、作用效果明显; 动电位检测结果证实了萤石能明显降低方解石的动电位, 但对白钨矿基本没有影响; XPS检测结果证明了萤石对方解石的作用主要在于对Ca-O键能的减弱和Ca-F基团的生成, 即在方解石表面生成CaF2膜; AFM检测则可直观观察到方解石表面经过萤石处理之后出现明显的起伏, 印证了离子的侵蚀与CaF2膜的生成。  相似文献   
58.
Class I hydrophobin Vmh2, a peculiar surface active and versatile fungal protein, is known to self‐assemble into chemically stable amphiphilic films, to be able to change wettability of surfaces, and to strongly adsorb other proteins. Herein, a fast, highly homogeneous and efficient glass functionalization by spontaneous self‐assembling of Vmh2 at liquid–solid interfaces is achieved (in 2 min). The Vmh2‐coated glass slides are proven to immobilize not only proteins but also nanomaterials such as graphene oxide (GO) and quantum dots (QDs). As models, bovine serum albumin labeled with Alexa 555 fluorophore, anti‐immunoglobulin G antibodies, and cadmium telluride QDs are patterned in a microarray fashion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functionality, reproducibility, and versatility of the proposed substrate. Additionally, a GO layer is effectively and homogeneously self‐assembled onto the studied functionalized surface. This approach offers a quick and simple alternative to immobilize nanomaterials and proteins, which is appealing for new bioanalytical and nanobioenabled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59.
试验研究了ZK60镁合金表面滚压加工中工艺参数对试件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表面残余应力和表层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滚压力和重复滚压次数对试件的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以及表面残余应力和表层硬度影响程度较大,滚压速度影响较小。对精车ZK60镁合金试件进行滚压加工,试件表面粗糙度R a、R z最大减小了50.3%和48.1%;残余压应力最大可达-54.55 MPa;显微硬度从试件表层到内部基体材料逐渐降低,表层硬度值最大为92.83 HV 0.25,比基体材料硬度提高了15.32%。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