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070篇
  免费   10418篇
  国内免费   5425篇
电工技术   13987篇
技术理论   22篇
综合类   17052篇
化学工业   10220篇
金属工艺   3340篇
机械仪表   5839篇
建筑科学   15536篇
矿业工程   4820篇
能源动力   3385篇
轻工业   4639篇
水利工程   5867篇
石油天然气   5080篇
武器工业   857篇
无线电   8165篇
一般工业技术   7084篇
冶金工业   4477篇
原子能技术   1284篇
自动化技术   12259篇
  2024年   271篇
  2023年   1035篇
  2022年   2165篇
  2021年   2564篇
  2020年   2732篇
  2019年   2276篇
  2018年   2242篇
  2017年   2958篇
  2016年   3275篇
  2015年   3869篇
  2014年   7662篇
  2013年   6344篇
  2012年   7638篇
  2011年   8263篇
  2010年   6418篇
  2009年   7024篇
  2008年   6426篇
  2007年   8090篇
  2006年   7487篇
  2005年   6254篇
  2004年   5276篇
  2003年   4445篇
  2002年   3584篇
  2001年   2974篇
  2000年   2565篇
  1999年   1973篇
  1998年   1406篇
  1997年   1086篇
  1996年   989篇
  1995年   861篇
  1994年   796篇
  1993年   574篇
  1992年   483篇
  1991年   345篇
  1990年   315篇
  1989年   300篇
  1988年   221篇
  1987年   144篇
  1986年   117篇
  1985年   87篇
  1984年   73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41篇
  1981年   46篇
  1980年   36篇
  1979年   26篇
  1978年   12篇
  1975年   16篇
  1959年   10篇
  195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991.
在水溶液中,常温常压下使用聚乙烯醇(PVA)为表面活性剂,用电子束辐照方法可以成功制备纳米铜粉。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和激光粒度衍射仪(LSPSDA)考察了表面活性剂浓度对纳米铜粒径分布和团聚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PVA浓度的增大纳米铜的粒径减小到13nm。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表明PVA浓度为0.88g/100mL,pH值在5~9之间时,能得到纯的纳米铜,其粒径分布为15~40nm。  相似文献   
992.
王雪  李伟  刘天鹤 《轮胎工业》2004,24(3):152-155
在中试装置上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的充油S-SBR,考察不同环烷油和芳烃油填充量的充油S-SBR的流变性能和混炼行为。结果表明,增大油的填充量能提高充油S-SBR的流动性能,充芳烃油S-SBR相对于充环烷油的S-SBR对温度更敏感,宽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充环烷油S-SBR的混炼性能优于S-SBR1204及E-SBRl778,竟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充芳烃油S-SBR的混炼性能优于S-SBR1204,Solprene380和E-SBR1712。  相似文献   
993.
以某电厂翻车机室为研究对象, 针对其深基坑降水降深大, 工期紧等特点, 主要介绍了该工程的工程地质及水 文地质条件, 并且运用管井和轻型真空井点组合降水的方法, 设计了基坑降水处理的施工方案, 确定了降水的各个 参数。实践证明, 管井和轻型真空井点组合应用效果良好, 有效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加快了工程进度, 缩短了工 期。结合实例提出了降水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94.
根据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水利研究和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 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结合我国区域生态水 利经济系统研究现状, 在分析区域生态水利经济系统的基本理念的基础上, 探讨了区域生态水利经济系统的组成要 素, 研究了区域生态水利经济系统的发展变化规律。以期为区域经济社会新的发展模式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和思 路, 对推动我国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生物质中元素分布特征的聚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稻草秆、小麦秆、玉米秆、棉花秆、大豆秆、玉米芯、花生壳和柳树、松树、桦树、杨树、杉树 1 2个农业生物质和林业生物质种类 2 7个样品中主要元素 K,Ca,Na,Mg,Al,Fe,P和痕量元素 As,Cr,Co,Cu,Cd,Mn,Mo,Ni,Pb,Ti,Zn,V,Si,Ba,Be,Se,Sb,Ge,Hg的含量 ,并用SPSS聚类分析法分别进行了 R型和 Q型聚类研究 ,对这些元素在生物质中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杨木、杉木和桦木与松木和柳木归成一大类 ,经济类作物黄豆秆和棉花秆分别归类后又归入一大类 ;农业生物质稻草秆和小麦秆、玉米秆被归入一类 ;虽然 2 7种生物质样品分别取自我国东北、华东、华北和西南地区 ,在地理位置上相距极远 ,但样品聚类谱系图表明 ,元素的分布特征与生物质的种类的关系显著 ,与产地的关系不明显 ,即元素的分布特征受种类的影响大 ,而受生长环境、气候、土壤条件的影响小 .  相似文献   
996.
本文通过对压痕弯曲梁的压痕载荷和断裂强度关系的理论分析和推导,介绍了一种确定切点(即K曲线和R曲线的交点)的方法,这些切点的轨迹组成了R曲线,并通过实验对这种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这种改进的包络线法与常规的包络线法所测得的阻力曲线相吻合。这种方法完善了常规的K曲线切点包络线法,更为重要的是它揭示了压痕弯曲梁的压痕载荷和断裂强度关系的物理内涵。  相似文献   
997.
The ability to perform spatial tasks is crucial for everyday life and of great importance to cognitive agents such as humans, animals, and autonomous robots. A comm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pproach to accomplish spatial tasks is to represent spatial configurations and tasks in form of detailed knowledge about various aspects of space and time. Suitable algorithms then use the representations to compute solutions to spatial problems. In comparison, natural embodied and situated agents often solve spatial tasks without detailed knowledge about geometric, topological, or mechanical laws; they directly relate actions to effects that are due to spatio-temporal affordances in their bodies and environments. Accordingly, we propose a paradigm that makes the spatio-temporal substrat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engine that drives spatial problem solving. We argue that spatial and temporal structures in body and environment can substantially support (and even replace) reasoning effort in computational processes: physical manipulation and perception in spatial environments substitute formal computation. While the approach is well known – for example, we employ diagrams as spatial substrate for geometric problem solving and maps for wayfinding – the underlying principle has not been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or formally analyzed as a paradigm of cognitive processing. Topology, distance, and orientation constraints are all integrated and interdependent in truly 2- or 3-dimensional space. Exploiting this fact may not only help overcome the need for acquiring detailed knowledge about th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aspects of space; it also can point to a way of avoiding exploding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that occurs when we deal with these aspects of space in complex real-world scenarios. Our approach employs affordance-based object-level problem solving to complement knowledge-level formal approaches. We will asses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new cognitive systems paradigm.  相似文献   
998.
采用高速气流使氯化钙和碳酸钠在反应器中摩擦活化产生新的反应活化点,再通过撞击固定靶产生迅速的能量交换而发生化学反应,实现了高速气流下室温固相反应制备超细碳酸钙.应用XRD,DTA和SEM对其进行了表征和粒径分析,结果显示原料转化率达100%,制备的碳酸钙颗粒平均尺寸为0.5μm。  相似文献   
999.
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东莞市望牛墩镇望溪河和聚龙江底泥中重金属含量进行评价,并结合二者的污染特征,为减少河道清淤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提出了淤泥处理技术及资源化综合利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我国结构抗浮水位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我国结构抗浮水位方面研究成果虽然很丰富, 但分歧很大, 不仅直接影响了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同时也造成了研究工作自身缺乏系统性和延续性。为解决这一问题, 利用水文学、水力学和土力学等科学理论, 分别从抗浮水位基本概念、抗浮水位分析中两个基本问题(孔隙水压力和远期最高水位)的方法论和抗浮水位分析的技术体系等3个角度对既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综述与客观分析。在抗浮水位基本概念方面, 根据地下水赋存和渗流理论, 将目前研究成果划分为二维、准三维和三维等3种类型, 提出了各自的数学表达式, 分析了三者之间逻辑关系, 讨论了各自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在孔隙水压力分析方法方面, 尤其是孔隙水压力折减问题, 对基于渗流理论和有效应力原理的经典分析方法进行系统评述的同时, 还对当前讨论热烈的基于结合水理论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梳理评价。在地下水远期最高水位预测方面, 着重讨论了历史最高水位法、基于宏观数据反演法和数值分析法等3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需要完善之处。在抗浮水位分析技术体系方面, 以北京地区为例对该类问题作了简要总结与评述。最后, 对抗浮水位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了概要性评述, 并结合我国国情, 对未来工作提出了展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