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7篇
金属工艺   9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34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46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蒋国祥  李明晓  谭伟  王宏锋 《矿冶》2017,26(1):50-53
介绍了含砷炼铜料的两类除砷方法——火法除砷和湿法除砷,对比了两类除砷方法的优缺点,得出湿法除砷具有工作环境好、原料适应广、除砷手段丰富等优势,是未来炼铜除砷的发展方向。并指出含砷炼铜料中砷的最终走向是固化造渣或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62.
铜精矿湿法除砷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碧波 《湿法冶金》2012,31(2):122-124,132
研究了铜精矿湿法除砷、除砷浸出液循环利用和浸出液固砷。结果表明:采用湿法工艺可以较好地脱除铜精矿中的砷,砷脱除率达97.51%;只要浸出液中S2-浓度保持足够高,除砷浸出液循环利用就不影响砷的脱除,浸出渣中的砷质量分数可降低到0.50%以下,但是硫化钠耗量较大;除砷浸出液采用常压氧化—铁盐固砷工艺,固砷率为30.80%。  相似文献   
63.
铜冶炼过程中高砷烟尘的湿法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从炼铜的高砷烟尘中提取白砷的湿法工艺过程及其特点,并简要评述了主要设备。  相似文献   
6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硫化铅锌矿的不断减少,对氧化铅锌矿的选别和利用日渐受到重视。本文介绍利用浮选、湿法浸出和联合流程的方法回收氧化铅锌矿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65.
四氧化三钴合成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总结四氧化三钴合成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加压湿法合成四氧化三钴的新方法,以H2O2为氧化剂,直接从含钴溶液中氧化合成四氧化三钴,得到了粒径为0.3~0.5μm的球形四氧化三钴。与传统方法经济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新方法每吨钴可降低成本8300元。目前正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进行小型和扩大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66.
研究了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双氧水、Fe^2+四种不同的还原剂在相同条件下对PbO2的还原效果,并研究了矿浆浓度、反应时间、还原剂浓度、温度对最佳还原剂还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不同的还原剂还原能力依次为: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钠〉硫酸亚铁〉双氧水;以硫代硫酸钠作为还原剂的最佳还原条件为还原剂浓度0.8 mol/L,矿浆浓度20%,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60 min,此时PbO2还原率可达82.97%。  相似文献   
67.
本文综述了铂族金属(PGMs)资源储备、消费供应及二次资源回收情况,重点阐述了堇青石型废汽车尾气催化剂回收铂族金属的工艺。湿法工艺主要包括有价成分直接溶解法和载体溶解富集铂族金属法,废汽车尾气催化剂的预处理是提高浸出效率的关键因素,湿法技术工艺灵活、成本低、效率高、普及广,但存在―三废‖较难处理的问题;火法工艺主要有氯化挥发法和金属捕集法,常用的金属捕集剂主要有铜、铅、铁和锍等,火法工艺流程短、环境友好、富集效率高、易规模化生产。本文总结了各种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基于现有工艺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绿色金属铋低温熔炼捕集铂族金属新工艺,为废汽车尾气催化剂中铂族金属的高效富集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8.
锂电池正极材料湿法回收过程中,因多金属浸出液的低浓度铜离子污染,造成有价金属回收工艺复杂以及二次废渣污染的共性问题。针对低浓度铜离子电沉积过程反应与传递受限造成的电沉积效率低问题,采用傅里叶显微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微结构检测方法研究了高强循环磁场对低浓度铜离子溶液电沉积的强化机制。结果表明,循环磁场可通过对水团簇与水合粒子结构形态的调控,提高扩散层离子传递速率与电沉积效率;在3h预磁化时间内,电解液磁感应强度由0增加到3T,DDAA(双质子双受体)型氢键结构破坏能力提高,0.01mol/L CuSO_4溶液与水黏度比(η/η0)由1.019 7降低到0.961 4,电沉积效率提升12.9%;在3T高磁感应强度下,预磁化时间由0到24h,0.01mol/L CuSO_4溶液与水黏度比(η/η0)由1.019 7降低到0.948 6,电沉积效率提升17.6%。电解质通过磁场磁化后,溶液中水分子与离子由于产生不同的感生磁场,溶液氢键数量减低,水合团簇减小,水合粒子半径降低,所以强化了扩散层传质过程,提高电沉积效率。  相似文献   
69.
薛光  于永江 《黄金》2005,26(2):43-44
提出了一个湿法从氰化金泥中提取金、银、铜、铅的新工艺。该工艺采用WC混合除杂剂,将氰化金泥中的Cu、Pb、Zn、Ag除去,使产品金的含量达到95%以上,然后利用电解精炼制备出99.99%的高纯金,银的品位可达99%以上,且可以回收Cu、Pb。其适于在中小黄金矿山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0.
The use of mercury (HG) in the mining industry to amalgamate and concentrate gold probably dates back to the Phoenicians and Carthaginians, who commercialized Hg. The use of mercury in gold extraction however faced a decline to near cessa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resent century due to the invention of cyanidation. Recently, a combinatio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factors most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as resulted in a gold rush by individual small-scale miners, for whom Hg amalgamation is a cheap, reliable and portable process. Small-scale gold mining is a source of income for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Latin America. However, there is an environmental concern because most of the gold is extracted by mercury amalgamation, leading to the posterior introduction of this metal into the ecosystems. This paper shows that mercury problems related to gold small-scale mining require the conceptio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dequate methods for mercury utilization, monitoring and mitigation of mercury emissions into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