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43篇
  免费   8633篇
  国内免费   5599篇
电工技术   6646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7562篇
化学工业   5437篇
金属工艺   2277篇
机械仪表   5564篇
建筑科学   7567篇
矿业工程   2002篇
能源动力   2101篇
轻工业   5723篇
水利工程   2180篇
石油天然气   2153篇
武器工业   1190篇
无线电   4994篇
一般工业技术   7204篇
冶金工业   2191篇
原子能技术   658篇
自动化技术   11925篇
  2024年   286篇
  2023年   1189篇
  2022年   2110篇
  2021年   2571篇
  2020年   2601篇
  2019年   2184篇
  2018年   2081篇
  2017年   2534篇
  2016年   2817篇
  2015年   2961篇
  2014年   3946篇
  2013年   4056篇
  2012年   5342篇
  2011年   5260篇
  2010年   3870篇
  2009年   3795篇
  2008年   3607篇
  2007年   4253篇
  2006年   3675篇
  2005年   3058篇
  2004年   2440篇
  2003年   2081篇
  2002年   1655篇
  2001年   1487篇
  2000年   1301篇
  1999年   1057篇
  1998年   871篇
  1997年   732篇
  1996年   598篇
  1995年   535篇
  1994年   446篇
  1993年   354篇
  1992年   284篇
  1991年   220篇
  1990年   200篇
  1989年   175篇
  1988年   129篇
  1987年   81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39篇
  1979年   38篇
  1965年   16篇
  1964年   19篇
  1963年   15篇
  1955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co-design problem of decentralized dynamic event-triggered communication and active suspension control for an in-wheel motor driven electric vehicle equipped with a dynamic damper. The main objective is to simultaneously improve the desired suspension performance caused by various road disturbances and alleviate the network resource utilization for the concerned in-vehicle networked suspension system. First, a T-S fuzzy active suspension model of an electric vehicle under dynamic damping is established. Second,a novel decentralized dynamic event-triggered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is developed to regulate each sensor's data transmissions such that sampled data packets on each sensor are scheduled in an independent manner. In contrast to the traditional static triggering mechanisms, a key feature of the proposed mechanism is that the threshold parameter in the event trigger is adjusted adaptively over time to reduce the network resources occupancy. Third, co-design criteria for the desired event-triggered fuzzy controller and dynamic triggering mechanisms are derived. Finally,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simulation studies of a 3-degrees-of-freedom quarter suspension model are provided under both bump road disturbance and ISO-2631 classified random road disturbance to valid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design approach. It is shown that ride comfort can be greatly improved in either road disturbance case and the suspension deflection, dynamic tyre load and actuator control input are all kept below the prescribed maximum allowable limits, while simultaneously maintaining desirable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992.
以南水北调中线渠道工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水体-结构-地基耦联体系的渠道模型,运用Fluid 30单元实现水工结构流固耦合计算,计算了地震工况下的渠道结构的破坏情况。计算结果与Westergaad传统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Fluid 30单元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Fluid 30单元耦合方法计算的结构频率均值较传统方法增加10.93%,渠道结构进行地震分析时,水体的流固耦合效应不容忽视;渠道衬砌板分缝处为最薄弱部位,且出现了应力集中,每个纵缝处下表面均出现了较大的拉应力;衬砌结构在地震中可视为做整体移动,衬砌上表面比下表面所受的压应力更大,而在接近分缝处这一情况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993.
利用标准振源对振动加速度信号在频域进行滤波并积分后求得振动位移的方法进行验证,确认了方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对某闸门进行了振动加速度、位移和动应力等振动响应测试,测试部位振动加速度均小于3 m/s 2,振动位移小于0.25 mm,动态应力小于153.2 MPa,闸门起升初始阶段振动位移最大值超过相关要求。结合加速度、位移和动应力给出闸门的振动评价。  相似文献   
994.
为研究不同岩层倾角陡倾顺层软硬互层斜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及失稳机理,以汶川地震中干磨坊滑坡和水磨沟滑坡为原型,结合三维离散元技术开展两种软硬互层斜坡对比分析。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地震荷载作用下,陡倾软硬互层60°斜坡模型的PGA(峰值地面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着高程的增加表现出非线性增长,在坡顶动力响应最为强烈;陡倾软硬互层80°斜坡模型PGA放大系数随着高程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节律性变化,在坡高1/3处和坡肩部位动力响应最为强烈。失稳机理分析结果显示,在地震荷载作用下:陡倾软硬互层60°斜坡模型发生滑移-弯曲式溃滑,斜坡的破坏流程机制分为四个阶段,即①裂缝扩展-层间错动阶段、②坡脚岩体弯曲隆起阶段、③上部岩体横向滑移阶段、④弯曲剪断-整体失稳阶段;陡倾软硬互层80°斜坡模型发生滑移-下部弯曲-上部倾倒式破坏,斜坡的破坏流程机制分为四个阶段,即①微裂隙扩展阶段、②层间错动-局部裂隙贯通阶段、③下部岩体弯曲阶段、④上部岩体倾倒破坏阶段。  相似文献   
995.
李威  陈杰  李璐  陈华 《人民长江》2020,51(2):49-57
基于长江流域1980,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7期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以及多种指标,分析了1980~2015年间长江流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过程。研究表明:近35 a来耕地和草地呈下降趋势,而林地、水域和城乡用地面积明显增加,未利用地总体呈下降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类的变化形式由以交换变化量为主导转变为以净变化量为主导,说明各地类逐渐倾向于在原有空间位置发生面积变化,而不是在流域内发生空间位置转移;长江流域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1990~1995年、1980~1990年、2005~2010年、1995~2000年、2000~2005年、2010~2015年。1980~1990年和1990~1995年这两个时期的综合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明显大于其他各时期,即这两个时期长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程度最为剧烈。  相似文献   
996.
为了解决黏弹性人工边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前处理时间长、不易实现等不足之处,提出了基于薄层单元的黏弹性人工边界的模拟方法。利用单元矩阵等效原理,采用薄层单元构造了等效黏弹性边界单元,并通过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MSC Marc中设置等效黏弹性边界单元的参数属性,实现了黏弹性人工边界的模拟。三维均匀弹性半空间算例和某混凝土重力坝工程实例结果表明:采用等效黏弹性边界单元得到的计算结果与理论解、基于黏弹性人工边界的计算值非常相近,相对误差不超过1%。因此,采用薄层单元的模拟的黏弹性人工边界具有足够的精度,且施加方便,这为实际工程进行抗震分析提供了简便且精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7.
为获得毫秒(ms)级正弦波损伤变量预测模型,对岩样在不破坏情况下进行了不同波形不同频率的轴向力加卸载试验。提出了不同步时间段的定义,进而获得不同峰值荷载下不考虑不同步时间条件下的动态泊松比分别与即时荷载、即时横向长度、即时轴向高度之间的线性关系,从而得到线性关系中系数与峰值荷载间的拟合公式,即可联立不同已知条件,通过少量几个加载力峰值下的试验数据,对任意峰值荷载下动态泊松比与相关参数间的线性关系进行预测。以此为基础研究得到,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采用动态泊松比与即时横向长度的线性关系,推导出体积应变、损伤变量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可以很好地对加卸载过程中岩样的体积应变、损伤的变化做出ms级的精确预测,也为在已知少量循环试验下获得岩石动态参数,即可对ms级的损伤进行精确预测的模型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998.
在入库沙量大幅减少的背景下,三峡水库持续开展汛期中小洪水调度,增大了汛期库区泥沙淤积和防洪风险,减少了水库下泄大流量的机会。在三峡水库汛期,开展“蓄清排浑”泥沙调度方式动态运用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优化三峡水库汛期调度方式。利用三峡水库干支流河道一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探索开展了三峡水库汛期 “蓄清排浑”动态运用方式计算研究,并提出了汛期“蓄清排浑”动态运用方案。计算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汛期“蓄清排浑”动态运用方式可以同时兼顾排沙、发电和防洪,“蓄清”水位150 m要优于155 m,“蓄清”运行期间库水位可选择在145~150 m之间浮动运行;建议将寸滩含沙量达到2.0 kg/m3且当日寸滩站入库流量≥25 000 m3/s的时间作为水库增泄“排浑”的起始时间,将出库含沙量降至约0.1 kg/m3作为“排浑”调度结束重新进入“蓄清”调度的泥沙参考因素。研究成果可为三峡水库汛期优化调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为获得筑坝砂砾石料的动模量、阻尼比参数及其影响因素和影响规律,采用大型动三轴试验仪,对某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的筑坝砂砾石料进行了动模量、阻尼比试验,研究了筑坝砂砾石料的动应力-动应变特性,分析了围压对最大动模量、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影响,并以修正等效线性模型为基础,确定坝壳料和过渡料的动模量和阻尼比等特性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围压增大,筑坝砂砾石料的动剪切模量增大,阻尼比减小;随着动应变的增大,动剪切模量比逐渐减小,阻尼比变大;修正等效线性模型引入归一化动应变,能较好地消除围压对动模量衰减规律和阻尼比的影响,能较准确地反映筑坝砂砾石料的动力变形特性。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数 。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基于室内声场脉冲响应描述声场音质特性时其精确度不高的问题,以经典镜像源方法为核心,讨论了基于变换频域和反射系数的改进算法.以矩形空间为具体实例,给定接收点和声源位置,并利用计算机仿真室内声场脉冲响应.在不同参数条件下,对各个算法进行了分析,估计了能量衰减曲线和房间混响时间.结果表明,基于变换频域和反射系数的改进算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