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03篇
  免费   3390篇
  国内免费   1950篇
电工技术   2047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2446篇
化学工业   1988篇
金属工艺   573篇
机械仪表   2959篇
建筑科学   1027篇
矿业工程   564篇
能源动力   464篇
轻工业   261篇
水利工程   336篇
石油天然气   345篇
武器工业   259篇
无线电   2908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92篇
冶金工业   277篇
原子能技术   180篇
自动化技术   8214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79篇
  2022年   415篇
  2021年   676篇
  2020年   667篇
  2019年   547篇
  2018年   623篇
  2017年   801篇
  2016年   946篇
  2015年   1142篇
  2014年   1425篇
  2013年   1479篇
  2012年   1707篇
  2011年   1780篇
  2010年   1323篇
  2009年   1371篇
  2008年   1386篇
  2007年   1632篇
  2006年   1312篇
  2005年   1231篇
  2004年   1052篇
  2003年   928篇
  2002年   709篇
  2001年   612篇
  2000年   540篇
  1999年   409篇
  1998年   338篇
  1997年   325篇
  1996年   255篇
  1995年   229篇
  1994年   198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67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0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3篇
  196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一种大型复杂构件加工新模式及新装备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大型复杂构件是航空航天、能源、船舶等领域装备的核心结构件,此类构件通常具有尺寸大、形状复杂、刚性弱等特点。传统“分体离线加工-在线检测”模式存在工艺不稳定、过程复杂、柔性差、周期长等问题,以龙门式多轴数控机床加工为代表的“包容式”加工模式,难以适应大型复杂构件的高效高质量加工制造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移动式和吸附式机器人的多机协同原位加工新模式,通过多机器人系统自主寻位、精确定位加工与加工质量原位检测,实现大型复杂构件多安装面并行铣削、制孔与打磨等作业。多机器人系统包括移动式混联机器人、吸附式并联机器人、移动式串联铣削机器人、移动式双臂加工机器人和移动式打磨机器人。构建多机协同原位加工模式,需要揭示多机器人协同原位加工行为与大型弱刚性结构件质量控制的交互机理,面临着本体、测量、工艺和集成四个方面的挑战,需要设计高灵活、高刚度的移动式和吸附式加工机器人,解决移动机器人自主准确寻位和超大结构件原位高精检测难题,攻克加工变形误差在线补偿和振动抑制技术,通过集成实现多机协同高效高精加工,为大型复杂构件的高效高质量制造提供创新技术及装备,并实现此类构件制造核心技术及装备自主可控。  相似文献   
22.
平面结构冗余并联机构的误差敏感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种含闭环支链的平面结构冗余并联机构进行误差敏感度分析。分析了该机构的逆运动学和正运动学。基于矩阵法建立了机构的误差模型,并通过反解、正解结合的方法对该误差模型进行了验证。基于误差模型,得到了评价机构误差敏感度的指标,绘制了各指标在工作空间内的等值线图。基于误差敏感度指标,定义了低误差敏感性工作空间,绘制了低误差敏感性工作空间在工作空间中的分布图。与平面3-RRR并联机构进行了误差敏感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机构的低误差敏感性工作空间占比较大,同时可以通过调节其冗余支链不断扩大低误差敏感性工作空间,使机构在大范围空间中保持低误差敏感性。  相似文献   
23.
离心泵并联运行工况点的数值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言禾  王涛  刘菡  朱满林 《西北水电》2006,(2):43-44,67
建立了求解多台不同型号离心泵并联运行工况点的数学模型,给出了用数值计算中的“二分法”求解该模型的方法,并附有用Exce l计算的实例。  相似文献   
24.
光纤参量放大器技术及其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和论述了一种非常有实用前景的基于光纤非线性效应的光参量放大器(OPA)及其最新技术进展.最新发展揭示了它的很多技术特性优于传统的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半导体光放大器(SOA)和近年来很热门的光纤拉曼放大器(FRA),如对信号的调制形式、比特率的完全透明性、相位共轭、超宽的增益带宽、很低的噪声指数和具备优异的全光波长转换功能.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国有科研单位,尤其是地处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国有科研单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国有科研单位的发展。通过对国有科研单位人才流失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6.
基于PC机群的大地电磁Occam反演并行计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羽  王家映  孟永良 《石油物探》2006,45(3):311-315
Occam反演以其稳定收敛和不依赖于初始模型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大地电磁数据的处理,但偏导数矩阵的计算和拉格朗日乘子的求取导致大量的模型正演,使得反演速度较低。为此,研究了用基于PC机群的并行计算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首先对Occam反演方法进行了阐述;然后,分析了反演方法中各计算耗费的时间,提出对约占计算量90%的偏导数和拉格朗日乘子进行并行计算的思想,即偏导数计算采用频点计算一级的大粒度并行,拉格朗日乘子扫描和一维搜索分别采用弘值计算一级的大粒度并行和频点计算一级的小粒度并行;给出了并行计算的实现方法,即在PC机群上,利用主一从编程模式实现Occam反演的整体并行计算。在计算中,采用任务组合方式,减少了通信量,较好地实现了负载均衡。在4节点PC机群上,对应于拉格朗日乘子的扫描和一维搜索方式,整体加速比分别达到3.36和2.83。  相似文献   
27.
开关电源的平均电流自动均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个开关电源并联时易出现负载电流在各模块间分配不均的现象,介绍了常用的负载电流自动均流法——平均电流自动均流法及其工作特性。并针对其存在母线电压降低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平均电流自动均流方法,经试验证明均流精度比较高。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随着软件无线电的发展,用于软件无线电平台中的多DSP并行结构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这种结构能提高数字信号处理的速度。提出了一种适合在该平台上并行运算的算法,以多阶FIR滤波器为例,验证了算法,并探讨算法的性能,给出了该算法在多处理器条件下,与单处理器处理结果的比较。对选取合适的软件无线电中频处理多处理器平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对舰载软件无线电的实现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9.
应用时频分析方法辨识时变系统的模态参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Gabor展开及Hilbert变换进行时变线性系统模态参数的辨识。利用非平稳信号的Gabor变换将结构响应信号表示在时频面上,并通过Gabor展开重构分离模态分量,建立每一阶模态的时变线性模型。对单模态时变线性模型应用Hilbert变换来辨识随时间变化的模态频率和阻尼。通过对刚度和阻尼慢变的两自由度系统模态参数的仿真辨识验证辨识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为时变线性系统的模态参数辨识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0.
串行和并行接口模式是A/D转换器诸多分类中的一种,但却是应用中器件选择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同样的转换分辨率及转换速度的前提下,不同的接口方式不但影响了电路结构,更重要的是将在高速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对采样周期产生较大影响.本文通过12位串行ADC ADS7822和并行ADC ADS774与AT89C51的接口电路,给出二者采样时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