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57篇
  免费   1884篇
  国内免费   942篇
电工技术   488篇
综合类   1873篇
化学工业   15544篇
金属工艺   536篇
机械仪表   356篇
建筑科学   445篇
矿业工程   395篇
能源动力   759篇
轻工业   1273篇
水利工程   102篇
石油天然气   3853篇
武器工业   137篇
无线电   79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49篇
冶金工业   974篇
原子能技术   141篇
自动化技术   362篇
  2024年   160篇
  2023年   765篇
  2022年   818篇
  2021年   808篇
  2020年   729篇
  2019年   885篇
  2018年   476篇
  2017年   601篇
  2016年   747篇
  2015年   875篇
  2014年   1519篇
  2013年   1204篇
  2012年   1369篇
  2011年   1477篇
  2010年   1283篇
  2009年   1508篇
  2008年   1648篇
  2007年   1431篇
  2006年   1298篇
  2005年   1351篇
  2004年   1240篇
  2003年   1079篇
  2002年   919篇
  2001年   862篇
  2000年   715篇
  1999年   613篇
  1998年   519篇
  1997年   425篇
  1996年   465篇
  1995年   378篇
  1994年   293篇
  1993年   266篇
  1992年   277篇
  1991年   218篇
  1990年   159篇
  1989年   160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51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Replacement of precious single metal catalysts with cost-effective, highly-dispersed composite catalysts for catalytic hydrothermal conversion of residue holds tremendous promise for the residue upgrading technologies. Organic metals were added to the feed as the oil-soluble precursors, and transformed into the catalytic active phases in this work.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s of the composite catalysts had been investigated by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composite catalysts were found to be highly efficient in the catalytic hydrothermal conversion of both model compound and residue. Increased metal dispersion and synergistic effects of two metals played indispensable roles in such catalytic system.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test conditions in the article, the catalyst had the best catalytic performance when the mass ratio of molybdenum to iron was 1.5.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开发的催化轻汽油醚化LNE-2工艺技术,建成呼和浩特石化公司400 kt/a FCC轻汽油醚化工业装置,工业装置生产运行结果表明,以沸点小于等于70℃的催化轻汽油馏分为原料,原料中烯烃含量44.20%(w),叔碳烯烃含量19.76%(w),在反应温度65℃、醇/叔碳烯烃摩尔比1.3、反应压力1.0 MPa、进料空速1.0 h~(-1)的操作条件下,C_5叔碳烯烃总转化率为90.38%,C6叔碳烯烃总转化率为54.25%,轻汽油中烯烃含量减少20.84百分点,醚化轻汽油与分离出的重汽油按比例调和后的全馏分汽油辛烷值从89.5提高到90.6。甲醇消耗量为4.2 t/h,醚化轻汽油收率108.57%。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为达到出水COD显著降低的要求,采用技术先进、建设费用低、运行费用经济合理、占地面积小且自动化程度高的异相催化氧化工艺,对以印染废水处理为主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沉池出水进行现场中试,将出水COD_(Cr)从130 mg/L稳定降至60 mg/L以下。在中试的基础上探索和优化该工艺的最佳运行参数,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N,N-二甲基甲酰胺、高锰酸钾、四水合氯化亚铁、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主要原料,采用水相置换法制备出中空含锰四氧化三铁纳米催化剂Fe_3O_4-Mn,研究催化剂用量、pH值、温度、过氧化氢用量对于催化降解苯酚的影响。结果表明,对250 mL浓度100 mg/L的PhOH模拟废水,当催化剂Fe_3O_4-Mn用量0.15 g、pH=3、20℃、H_2O_2用量2.5 mL,反应时间25 min时,催化降解苯酚效果最好,PhOH去除率可达93.13%,其反应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  相似文献   
16.
油页岩矿物质催化半焦燃烧特性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MFBRA)研究了油页岩矿物质催化半焦燃烧特性,重点考察了半焦内部矿物质和外部页岩灰床料对半焦燃烧的催化作用,揭示了流化床反应器中半焦燃烧过程和机理。结果表明:内部矿物质和外部床料对半焦燃烧均具有明显催化作用,而两者共同催化效果最为显著。矿物质中CaO和Fe2O3对半焦燃烧具有催化活性,CaO催化作用强于Fe2O3。油页岩半焦燃烧反应活化能在60.41~78.97 kJ/mol之间,矿物质的催化作用会明显降低反应活化能。流化床反应器中,矿物质对半焦燃烧的催化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反应,即:挥发分裂解和燃烧、半焦表面炭燃烧、半焦内部炭燃烧以及一氧化碳燃烧。  相似文献   
17.
《齐鲁石油化工》2015,(3):220-223
设计某炼油厂重油催化装置新型CO余热锅炉,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选择合理的设计结构,控制排烟温度,避免露点腐蚀,使余热锅炉的烟气污染物排放量满足国家及地方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三采表活剂碱洗塔废水处理技术问题,采用了充填硫酸钴反应器。以三采表活剂碱洗塔废水为研究介质,考察了硫酸钴对碱洗塔废水COD(化学需氧量)去除的催化氧化作用,以及COD的出始浓度、曝气量、温度和pH值等主要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性环境下硫酸钴催化氧化COD初始浓度为6 500~7 500mg/L,曝气量为500mL,温度为40℃和P,反应时间为14~16h。COD浓度降至50mg/L以下,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二级污染物一级排放标准。硫酸钴催化氧化技术为三采表活剂碱洗塔废水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王冬  李硕  杨硕  纪雷鸣 《化工科技》2020,28(2):77-82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碱液吸收法、酸吸收法、O_3氧化吸收法以及等离子体活化法是目前工业脱硝技术中的主要技术。详细论述了上述脱硝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及发展前景,分析对比了上述工业脱硝技术的脱硝率、优缺点及应用现状,预测判断了中国工业脱硝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一步还原法制备Cu@rGO纳米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Cu@rGO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等进行了表征,并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Vis),以有机染料罗丹明B(RhB)为模拟污染物考察了其在NaBH4作用下的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原料配比rGO:Cu=1:3时,制备的Cu@rGO复合材料中纳米铜呈类球型颗粒,具有极小的纳米尺寸(2.10nm)且粒径分布窄,染料降解实验表明rGO:Cu=1:3的Cu@rGO纳米复合材料对RhB催化降解效果显著,且经过6次循环使用后,其催化活性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