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5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17篇
化学工业   25篇
金属工艺   30篇
机械仪表   14篇
建筑科学   27篇
矿业工程   16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14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38篇
无线电   3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篇
冶金工业   36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3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根据线状电极的电势,建立了线电荷密度离散方程,通过求解线性方程组,实现了线状电极线电荷的计算。给出了有限长线状电容的计算方法,由线状电极的电荷分布计算了真空状态下空间任意一点的电势分布,实现了由边界元法对线状电极场分布及电容的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12.
双跨连拱隧道防排水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猫山隧道的施工实践,介绍了双跨连拱隧道的防排水技术,内容包括中隔墙顶部防排水,施工缝的处理,股状、线状水的处治,以及隧道的防排水系统,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3.
滑坡预测在线状工程的防灾减灾中起着关键作用。为了实现斜坡稳定性的可视化区划与预测,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和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基础上,利用水文-力学耦合模型,以位于泾川县的某段输气管线为研究区,研究降雨条件下斜坡变形失稳的定量预测问题。并将预测结果与实际滑坡点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模型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遥感影像线状目标(主要是指道路)的提取是一个经典研究项目。本文首先基于相位编组的思想。确定出若干个局部图像的主方向,再利用对应方向的Sobel算子进行检测,最后对所得结果进行细化。实验证明,该方法对于图像中弱边界的识别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岩心压汞分析是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研究最常用的分析技术之一。利用压汞毛管力曲线可以获取反应储层孔喉的大小和分布状况,从而有效划分储层类别。但以微裂缝加孔隙型的双重孔隙介质的非常规储层岩石的毛管力曲线特征明显不同于以孔隙型为主要储集空间的常规砂岩储层岩石。利用排驱压力、平均喉道半径等参数难以真正反映此类非常规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本文就常规砂岩储层和具有双重孔隙介质的非常规储层的岩石毛管力曲线的差异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等效微裂缝宽度”的概念来描述非常规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6.
17.
介绍线状热电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提供使用时的分布、连接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几年气田开发地质精细描述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滚动开发工作的普遍展开,岩相古地理研究逐步深入到开发地质研究之中。为了更好地满足和服务于开发生产,通过对该气田范围内地下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有利砂岩储集体形成背景及空间展布规律开展研究,同时对古地理环境条件下砂岩储集体内孔隙介质流体分布及其流动运移方向进行评价预测。提出气田砂质岩储层的形成是湖泊相沉积和风成沉积二者的共同作用与组合,在风成沉积的基础上,湖泊相沉积环境对砂质岩储层的分布进行了相对继承和更为强烈地改造。同时认为砂岩储集体内孔隙介质流体分布及其流动运移方向与其沉积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9.
采用激光近红外线状光源、CCD技术及计算机图像处理等技术,对轨道的不平顺进行检测,获得其不平顺参数,给铁路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刘文敢 《西部探矿工程》2006,18(4):117-117,120
天湖山煤矿区南湖井田地层为线状紧密褶被构造形态,褶曲幅度小,在30m以下,在褶皱形成过程中,因压扁作用,产生了煤层压薄带的变化规律。应用这个规律,指导矿井生产、确定适当的采区区段垂高;布置块段岩石通风井;留压薄带支撑顶板采煤方法的运用等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以永春煤矿南湖一号井为例,阐述这一变化规律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