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轻工业   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马鲛鱼方便食品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马鲛鱼为原料制作马鲛鱼方便食品的工艺流程,同时对各工艺流程的操作要点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2.
马鲛鱼为原料,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建立了评价鱼糜质地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有效性,并探讨了玉米淀粉、NaCl和多聚磷酸盐对鱼糜质地的作用规律 根据该工艺模型进行了工艺参数的优选,以鱼糜弹性.胶着性和咀嚼性为响应值,得出鱼糜弹性和胶着性最高及咀嚼性最低的条件为玉米淀粉含量3.73%,NaCl含量2.44%和多聚磷酸盐含量0.12%,此时马鲛鱼鱼糜弹性为7.09mm,胶着性为12.3g,咀嚼性为49.11mJ.在这个条件下,使用偏差分析,发现实验值与预期值相符,表明预测模型契合很好.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马鲛鱼贮藏期内腐败产胺菌-霍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hormaechei)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工程和生物信息学多种分析方法,探究马鲛鱼种霍氏肠杆菌精氨酸脱羧酶的理化性质。通过T-A克隆并测序得到ADC基因,将其翻译成蛋白序列,然后预测蛋白质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以及三维构象,分析ADC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功能。结果显示:ADC蛋白由93个氨基酸构成,预估分子量大小约为10.82 ku、理论等电点是8.64、原子组成为C492H746N136O135S3、半衰期>10 h(大肠杆菌,体内)、脂肪系数是86.02;总平均亲水性是-0.35整体表现为亲水性,是可溶性蛋白;不稳定系数为48.57,且ADC蛋白不存在信号肽,不是分泌蛋白。这些结果以及同时预测的ADC蛋白的二级结构和三维构象,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今后在基因克隆的基础上,将进行蛋白质的表达、分离纯化和性质研究,进一步解析精氨酸脱羧酶。  相似文献   
14.
不同贮藏条件下东海马鲛鱼鱼肉质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鲜活马鲛鱼为研究对象,在鱼体TVBN含量变化基础上,应用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TPA)试验法,采集不同贮藏温度下样品的质构特性。结果表明:马鲛鱼TVBN含量在贮藏期间不断升高,5℃和0℃贮藏组分别贮藏5d和7d后,肌肉TVBN含量超过国家标准限量;马鲛鱼各质构参数(硬度、弹性、黏聚性及咀嚼度)随贮藏时间延长总体呈下降趋势;-55℃和-20℃冻藏样品质构特性变化相对缓慢,且-55℃保鲜效果优于-20℃贮藏。  相似文献   
15.
对比熟制蓝点马鲛鱼原料肉、漂洗鱼糜、酸碱鱼分离蛋白的呈味物质差异,分析鱼分离蛋白的滋味特性。利用电子舌技术、感官评价和水溶性无机离子、游离氨基酸、核苷酸的含量分析4种样品的滋味特性。结果显示,电子舌主成分分析图能够区分4种样品,分离蛋白、漂洗鱼糜与原料肉三者间滋味轮廓相差较远,但酸分离蛋白与碱分离蛋白滋味轮廓相近;与原料肉相比,漂洗鱼糜和分离蛋白中K+、Na+有明显降低(P<0.05),但微量元素(Zn2+、Fe3+)与K+、Na+相比下降幅度较低;分离蛋白与漂洗鱼糜中游离氨基酸种类和含量都有所降低,尤其是呈鲜味、呈甜味的氨基酸损失较大,但在分离蛋白和漂洗鱼糜中均未检出呈苦味的酪氨酸;核苷酸结果显示,与原料肉相比,酸碱分离蛋白和漂洗鱼糜中腺嘌呤核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次黄嘌呤均有不同程度地减少,其中碱分离蛋白降低程度最小。研究表明,碱分离蛋白能够较大程度保留部分呈味物质,可利用此方法制备低盐的蛋白配料,并为分离蛋白滋味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8?种市售干腌马鲛鱼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不同产品中鲜味物质成分和含量差异,并结合其滋味强度值和味精当量的分析计算,以确定对干腌马鲛鱼鲜味贡献最大的物质。结果表明:干腌马鲛鱼具有突出的咸、鲜味和浓厚味感,而其鲜味主要是由谷氨酸、鲜味肽等鲜味物质和乳酸等增鲜物质赋予。在其鲜味物质中,谷氨酸的滋味强度值大于1(除3、5、7号样品),显示出它对干腌马鲛鱼鲜味的突出贡献,超滤组分的感官分析和肽分子质量分布测定结果表明,分子质量小于1?000?Da的小分子肽对样品的鲜味具有重要贡献。此外,长时间的风干可能会促进乳酸和鲜味肽的生成,但随着水分的流失,其苦味和咸味也增高;而辅料蔗糖和白酒的添加将抑制乳酸的产生,且蔗糖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谷氨酸的生成。值得强调的是,8?种样品的核苷酸均已降解为肌苷(inosine,HxR)和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x)等苦味物质,且长时间的风干可能会促进HxR和Hx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马鲛鱼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肽制备的最佳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以马鲛鱼为原料,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肽采用超声辅助酶法制备,并筛选最佳反应用酶;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以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为响应值,优化得到酶解最优条件。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自由基清除等方法测定膜分离物的抗氧化活性;肌肽和鹅肌肽的含量测定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最佳反应用酶为复配的中性蛋白酶与复合蛋白酶,总加酶量0.3%(中性蛋白酶∶复合蛋白酶=1:1, m:m)。优化所得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50℃,加酶量为0.2%,pH为7.0。在此条件下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37.49%,与回归理论模型基本符合。3个组分的膜分离物中,相对分子量小于1 kDa的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性能力最强。马鲛鱼中鹅肌肽的含量为1.558 mg/g,而肌肽含量则为0.10 mg/g。结论 马鲛鱼制备及工艺优化所得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肽对黄嘌呤氧化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为工业化制备马鲛鱼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肽提供了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肌肽和鹅肌肽的含量测定为分离纯化马鲛鱼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肽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