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4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454篇
电工技术   17篇
综合类   137篇
化学工业   205篇
金属工艺   72篇
机械仪表   16篇
建筑科学   11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27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8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97篇
冶金工业   92篇
原子能技术   15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弱还原气氛下,分别合成了单掺Ce3+、Gd3+和双掺Ce3+/Tb3+、Gd3+/Tb3+的ZnO-CdO-B2O3(ZCB)基质系列荧光体.光谱分析表明:Ce3+的5d→4f(2F7/2,2F5/2)和Gd3+的8P7/2→8S7/2跃迁的强发射分别对应于427 nm和574 nm,而Ce3+/Tb3+和Gd3+/Tb3+的强发射分别对应于546 nm和548 nm.双掺Ce3+/Tb3+、Gd3+/Tb3+的荧光体比单掺Tb3+的发射强度显著增强,这表明存在Ce3+→Tb3+、Gd3+→Tb3+的能量传递,且Ce3+和Gd3+都是Tb3+的优异敏化剂.  相似文献   
22.
采用常规的Sol-gel工艺合成了In^3 掺杂的多孔SiO2干凝胶,In^3 离子作为间隙离子存在于SiO2网络中,展示了一种新颖的发光现象,改变了多孔SiO2干凝胶的发射光谱。这种掺杂的多孔SiO2干凝胶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均由2个带组成,短波长的发光峰在440nm(λex=380nm),其相对荧光强度约是未掺杂的多孔SiO2干凝胶的4倍;长波长的发光峰(In^3 离子在多孔SiO2干凝胶的特征发射)在600nm(λex=476nm),其相对荧光强度约是In^3 掺杂ZnS纳米晶的10倍。由此可以看出:掺杂的多孔SiO2干凝胶是一种高效的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23.
One-dimensional cerium phosphate(CePO4) nanorods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a facile and simple solvothermal method at 150 ℃ for 12 h, using Ce(NO3)3·6H2O and NaH2PO4·2H2O as the starting materials. Phase and morphologie of the as-synthesized CePO4 products, characterized by XRD, FESEM, and TEM, were proved to be perfect and uniform hexagonal CePO4 nanorods with aspect ratio of more than 100. The photoluminescence(PL) spectrometer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assynthesized hexagonal CePO4 nanorods.  相似文献   
24.
合成了系列钆钐双核稀土有机配合物GdxSm1-x(TTA)3phen(x=0~0.9).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热重(TG)结果推测了配合物可能的分子结构;紫外可见光谱(UV/vis)结果表明,该系列稀土有机配合物能有效的吸收紫外光,吸收峰主要来自于有机配体TTA和phen(270nm和351nm处);荧光光谱(FS)结果表明,Gd3+对于Sm3+具有荧光增效,当Gd3+的摩尔分数为0.6时,Gd0.6Sm0.4(TTA)3phen类配合物的特征荧光(562nm,596nm和643nm处)强度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25.
Spoke-like ZnO nanoneedle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at the ambient pressure through thermally oxidizing Zn powders containing Au nanoparticles.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ZnO nanoneedles have a hexagonal wurtzite structure of the crystalline ZnO. The morphology of the products was examined by FESEM. The photoluminescenee(PL) spectrum under 325 nm exhibits both an UV emission and a green emission. It is interesting to note that the heating rate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synthesis of ZnO nanoneedles. Based on this discovery we propose to explain the special growth behavior as novel mechanism that a large temperature gradient and Au nanoparticles simultaneously result in the spoke-like ZnO nanoneedles growth.  相似文献   
26.
利用碳纳米管通过碳热法合成了氧化镓纳米线、纳米带和纳米片。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其进行了形态和结构表征。合成的氧化镓纳米结构是单晶体。室温光致发光谱分析发现,氧化镓纳米晶在蓝光区域487nm处产生明显的发射峰。  相似文献   
27.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镜观察、红外透射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和光致发光试验,研究了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汽相沉积(MOCVD)的方法,在带有GaN缓冲层的蓝宝石(Al2O3)衬底上生长的AlGaN/GaN超晶格材料的微观结构、光吸收性质和发光特性.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GaN基材料均为纤锌矿六方结构,薄膜具有良好的结晶质量,薄膜生长沿c轴择优取向.透射电镜观察表明,超晶格试样的周期结构分布均匀,实际周期为13.3nm,且观察到高密度的位错存在于外延膜中。通过光学试验数据,确定了试样的光学吸收边都是在370nm附近,理论计算显示试样为直接跃迁型半导体,禁带宽度约为3.4eV。试样的折射率随光子能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波长的增加而减小,计算表明消光系数的极小值位于370nm处。光致发光测试分析表明,超晶格有很好的发光性能,并发现存在黄带发光。  相似文献   
28.
稀Bi半导体InPBi的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 PL)主要来自缺陷能级跃迁过程,具有红外长波长、大线宽和高辐射强度等特点,因而引发广泛兴趣。针对InPBi的红外发光效率问题,本文研究了不同Bi组分InPBi的激发功率依赖红外PL光谱演化规律。实验发现,随着Bi组分增大,PL线型发生显著变化,导致发光波长总体红移;同时激发功率依赖的PL积分强度演化分析表明,发光效率随Bi组分先增大然后下降,在0.5%组分时发光效率达到峰值。发光效率增大一方面归因于Bi捕获空穴降低非辐射复合,另一方面来自Bi的表面活性剂效应;而高Bi组分引入过多缺陷从而抑制了Bi的优势,导致发光效率下降。这些结果或有助于理解InPBi的红外发射性能,表明InPBi具有红外光电子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9.
室温下,InPBi表现出强而宽的光致发光光谱,其宽光谱特性来自于材料中的PIn反位深能级和与Bi相关的深能级。该特性使得InPBi有希望应用于制备光学相干层析扫描系统中的超辐射光源。文章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三维原子探针研究了InPBi薄膜材料的结构性能,发现Bi原子在InPBi薄膜中的分布极不均匀,在InPBi/InP界面出现了Bi的富集区,从该区域沿[001]方向出现了Bi的纳米面,此纳米面位于(110)平面上。这种Bi原子的富集分布阻碍了PIn反位参与的载流子复合过程,对InPBi的光学性能有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制造光学相干层析扫描系统的超辐射发光二极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