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6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50篇
机械仪表   8篇
矿业工程   7篇
能源动力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31.
本文采用水模拟方法对阶梯式浇注系统的充填规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控制上层浇道提前溢流现象和各内浇道量分配方法,提出用△h=(ξ_(1-2)+ξ_0)(V_2/2g)予测和控制浇注过程中反直浇道与型腔内液面差的变化规律,引用水力学的管网计算原理,使用逐步渐近法来控制和计算各浇道的流量.文中对阶梯式浇注系统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使用微机进行浇注系统辅助设计,提供了典型铸件的浇注系统设计程序,使用此程序可以严格地控制上层浇道提前溢流现象、各层浇道的流量分配及浇口杯不发生溢流,并迅速地打印出铸造工艺卡,绘出浇注系统结构图,以所需的时间步长输出充型过程中各时刻直浇道、反直浇道和型腔中的液面上升高度及各内浇道的流量,最后在微机屏幕上显示充填过程.  相似文献   
32.
采用旋转挤压合金化方法制备出Al-Ti金属间化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对旋转挤压合金化过程中的Al-Ti化合物结构演变及热处理对合金化组织结构的影响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旋转挤压后,块体主要由Al3-Ti、Al5Ti2以及基体单相构成,晶粒尺寸达到微米级;热处理导致诸多衍射峰强度低的亚稳态相出现,当温度升高至550℃,则Al3Ti化合相的衍射峰相当明显.在给定温度下,当保温时间延长至7h后,过渡相AlTi2基本消失,全部为亚稳相Al3Ti,挤压块的晶粒尺寸增大,但仍在微米尺度范围.  相似文献   
33.
为了提高M42高速钢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利用脉冲爆炸-等离子体(PDP)对该钢进行表面改性。通过SEM、XRD、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脉冲处理前后表面形貌、元素成分、表面硬度和耐磨损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表层马氏体α-Fe向奥氏体γ-Fe转变,少量碳化物FeW3C溶解于γ-Fe中,表层出现残余压应力且晶粒细化,沉积在表面的“雨滴”状熔滴由W和O等元素组成。经两次脉冲处理后,硬化层最厚,耐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4.
采用高压六面顶压机对AZ91D镁合金进行热处理。使用X射线衍射仪、金相电镜、场发射扫描电镜研究热处理压力对AZ91D镁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热处理后的镁合金的仍由基体α-Mg和β-Mg17Al12相组成,但高压热处理后β-Mg17Al12相的形态和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压力的增大,β-Mg17Al12相析出量减少,Al原子在基体中的固溶度增加。此外,高压热处理可细化晶粒,压力为2 GPa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5.
采用脉冲爆炸-等离子体(PDP)技术对T8钢进行不同距离的表面改性处理。采用SEM、XRD分析了PDP处理前后T8钢的表层组织和相结构,利用显微维氏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PDP处理前后T8钢的显微硬度、耐磨损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当处理距离为100 mm时, T8钢表面形貌基本未发生变化。当处理距离减少到50 mm和30 mm时,T8钢表面发生了重熔导致的光滑化现象,同时出现大量火山状熔坑,熔坑的出现是由PDP的能量和材料本身的不均匀性造成的。PDP处理使T8钢表面发生由马氏体α′-Fe向奥氏体γ-Fe的转变,并发生渗氮现象形成Fe3N。T8钢改性层厚度随着处理距离的减小而增加,当处理距离小于50mm时,改性层厚度变化不大,约为68μm。PDP处理后T8钢显微硬度、耐磨损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显微硬度最高约为基体的2倍,耐磨损性能最高为基体的2.6倍。  相似文献   
36.
37.
The effect of high pressure during solidification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y of Mg-6Zn-1Y and Mg-6Zn-3Y was investigated using optical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X-ray diffraction(XRD) and Vickers-hardness testing. Under atmospheric-pressure solidification, Mg-6Zn-1Y consisted of α-Mg, Mg7Zn3 and Mg_3YZn_6; whilst Mg-6Zn-3Y consisted of α-Mg, Mg_3Y_2Zn_3 and Mg_3YZn_6. Under 6 GPa high-pressure solidification, both alloy consisted of α-Mg, MgZ n and Mg12 YZn. The shape of the main second phase changed from a lamellar structure formed for atmospheric-pressure solidification to small particles formed for solidification at 6 GPa pressure. The dendrite microstructure was refined and was more regular, and the length of the primary dendrite arm increased under 6 GPa high-pressure solidification, which was attributed to increasing thermal undercooling, compositional undercooling and kinetics undercooling. After solidification at 6 GPa pressure, the solid solubility of Y in the second phase and the Vickers-hardness increased from 15 wt.% and 69 MPa for Mg-6Zn-1Y to 49 wt.% and 97 MPa; and from 19 wt.% and 71 MPa for Mg-6Zn-3Y alloy to 20 wt.% and 92 MPa,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38.
采用真空感应电炉熔炼获得含碳量不同的Cu-Cr合金铸锭,利用扫描电镜、硬度仪和涡流导电仪研究了碳元素的加入对Cu-Cr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当的碳元素可以同时提高Cu-Cr合金铸锭的硬度和导电性。在Cu-Cr合金中添加碳元素可导致:显微组织中的Cr枝晶逐渐发生破碎,球化和细化;促进了铸锭在熔炼冷却过程中Cu基体中固溶Cr元素的析出,形成细小的Cr颗粒弥散分布于Cu基体中;导电性普遍略高于未添加碳元素的试样;在碳元素添加量不高于0.2wt%时,随着碳元素含量的提高,Cu-Cr合金铸锭的显微硬度随之而增加。  相似文献   
39.
研究了镧-铈稀土变质对铸态高速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经稀土变质处理后,高速钢铸态组织中共晶碳化物明显细化,镧-铈混合稀土的添加促使共晶碳化物断网和团球化。此外,镧-铈混合稀土的添加提高了高速钢的冲击韧性和抗弯强度,其强度分别提高了26%和7.8%。  相似文献   
40.
本文提出了大倾角煤巷锚杆支护设计方法,根据此法对王庄矿回采巷道进行了锚梁网支护设计,并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取得了成功。试验方案为同类条件的煤巷支护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