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6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50篇
机械仪表   8篇
矿业工程   7篇
能源动力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采用真空感应电炉熔炼获得含碳量不同的Cu-Cr合金铸锭,利用扫描电镜、硬度仪和涡流导电仪研究了碳元素的加入对Cu-Cr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当的碳元素可以同时提高Cu-Cr合金铸锭的硬度和导电性。在Cu-Cr合金中添加碳元素可导致:显微组织中的Cr枝晶逐渐发生破碎,球化和细化;促进了铸锭在熔炼冷却过程中Cu基体中固溶Cr元素的析出,形成细小的Cr颗粒弥散分布于Cu基体中;导电性普遍略高于未添加碳元素的试样;在碳元素添加量不高于0.2wt%时,随着碳元素含量的提高,Cu-Cr合金铸锭的显微硬度随之而增加。  相似文献   
52.
为了研究金属微裂纹材料在较低的循环应力水平下的使用寿命,通过裂纹尖端奇异点的XFEM方法和Paris疲劳裂纹扩展理论研究了304不锈钢薄片样本的单边裂纹疲劳扩展行为,分别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了高周疲劳应力循环下的裂纹扩展情况。结果表明,试验样本的总疲劳循环寿命约为1 180 000次。模拟的裂纹扩展速率与实际的试验扩展速率吻合度较好,通过XFEM计算出的裂纹增长数值解与应力强度函数确定的解析解在全区有较好的非线性拟合度,但是由于随着裂纹长度的不断增加,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运算不稳定性增大,导致在III区中,数值解与解析解的?K值出现了非线性拟合度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53.
综放回采巷道锚网支护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用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的方法,对综放回采巷道的矿压显现特点以及支护参数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获得了不同支护方式和不同参数下的巷道变形规律,对综放回采巷道锚网支护参数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4.
利用纳米探针仪研究硅元素对Mg60Cu30Y10非晶合金的载荷-位移曲线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Mg60Cu30-xY10Six非晶合金载荷-位移曲线上不连续锯齿状台阶对应其剪切带的形成和扩展。随着硅元素含量的增加,相同加载速率下,载荷-位移曲线上的台阶逐渐减少,直至消失。随着加载速率和应变速率的不断增加,非晶合金Mg60Cu30-xY10Six载荷-位移曲线上的锯齿状台阶逐渐消失。非晶合金Mg60Cu30-xY10Six的力学性能不是简单地随着组元的含量、数量等参数的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55.
对纳米晶镍铁合金(平均晶粒尺寸27 nm)在等温退火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经历了两个晶粒异常长大阶段。  相似文献   
56.
对于涂层与硬质合金基体的剥离技术,国内的报道比较鲜见.本文综述了当前涂层硬质合金常用的涂层、涂层的成分及结构,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涂层硬质合金回收过程中涂层剥离的主要物理、化学方法.指出物理处理与化学方法相结合,将成为今后硬质合金涂层剥离技术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7.
采用APT中湿掺杂仲钼酸铵((NH4)6Mo7O24)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Mo掺杂量对还原W粉形貌和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还原过程中,Mo经历了MoO3→MoO2→Mo的转变过程,以单质Mo的形式存在W粉中,使含Mo的W粉表面形貌不规则;随着Mo掺杂量的增加,W粉的平均粒径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58.
钽表面渗氮层的氧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钽表面预先离子渗氮对其后续表面高温熔盐阳极化过程及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发现钽表面预先离子渗氮并不改变其后表面阳极化处理的动力学过程控制步骤,但表面膜层生长速度减慢。膜层物相由钽的氧化物变为氮化物。膜层静态电阻率增大;致密性更好。表面粗糙度低,耐碱腐蚀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59.
目的 为了在金属新材料、材料表面改性、纳米涂层、增材制造、稀土高值利用等研究领域形成自身特色,拓展冷喷涂技术应用范围,使冷喷涂涂层、修复层和增材构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方法 在研究了进口冷喷涂系统设计原理和材料学的基础上,分析了冷喷涂沉积机理,研发了多种具有独特性能的新型冷喷涂涂层制备关键技术。结果 已研发了Cu-Fe原位合金箔材冷喷涂制备技术、新型Cu-Fe合金导热导磁涂层冷喷涂制备技术、Cu/Fe复合材料/零部件冷喷涂制备技术、氧化镧掺杂铝/纳米TiO2复合功能涂层冷喷涂制备技术。结论 通过冷喷涂技术可获得均匀致密且无氧化物的涂层,几乎适用于所有金属及其合金的沉积成膜、零部件修复、增材制造等,同时也适用于多种陶瓷涂层、有机聚合物涂层、复合涂层和纳米涂层的制备,已成为研发非晶、纳米和新型复合材料涂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0.
通过拉伸性能和导电率测试、扫描电镜微观组织观察和能谱分析,研究了不同成品退火工艺下Cu-20wt%Fe原位复合带材的抗拉强度、导电率和富铁相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退火处理后,部分厚度较小的富铁相可以回溶到铜基体中,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富铁相回溶增多,残留的扁长富铁相最终呈断续分布。带材抗拉强度随退火时间的延长先显著下降至380~440 MPa,随后下降速率明显放缓,甚至出现轻微波动上升,最终趋于平稳,而退火温度越高,抗拉强度越低。带材导电率随退火时间的延长迅速提高至31%IACS~37%IACS,随后变化缓慢、略有波动,最终趋于平稳。Cu-20wt%Fe原位复合带材较理想退火工艺为450 ℃×6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