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06篇
  免费   1935篇
  国内免费   1467篇
电工技术   2286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395篇
化学工业   4204篇
经济学   1376篇
金属工艺   1603篇
机械仪表   1999篇
建筑科学   3774篇
矿业工程   1345篇
能源动力   756篇
轻工业   3099篇
水利工程   1394篇
石油天然气   1596篇
武器工业   388篇
无线电   304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22篇
冶金工业   1238篇
原子能技术   545篇
自动化技术   3745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562篇
  2022年   534篇
  2021年   606篇
  2020年   652篇
  2019年   876篇
  2018年   946篇
  2017年   472篇
  2016年   576篇
  2015年   767篇
  2014年   1792篇
  2013年   1431篇
  2012年   1621篇
  2011年   1825篇
  2010年   1739篇
  2009年   1715篇
  2008年   1692篇
  2007年   1857篇
  2006年   1630篇
  2005年   1577篇
  2004年   1446篇
  2003年   1367篇
  2002年   1041篇
  2001年   984篇
  2000年   971篇
  1999年   840篇
  1998年   694篇
  1997年   679篇
  1996年   720篇
  1995年   626篇
  1994年   557篇
  1993年   450篇
  1992年   420篇
  1991年   457篇
  1990年   408篇
  1989年   370篇
  1988年   230篇
  1987年   207篇
  1986年   182篇
  1985年   181篇
  1984年   157篇
  1983年   152篇
  1982年   139篇
  1981年   126篇
  1980年   115篇
  1979年   69篇
  1978年   59篇
  1977年   29篇
  1974年   24篇
  1959年   2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采用正交试验等研究了回火温度、回火时间、回火次数及冷却方式对1Cr17Ni2不锈钢锻后回火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中在回火温度630~730 ℃,回火时间120~360 min,回火1~3次以及冷却方式分别为空冷、堆冷、砂冷的条件下,对1Cr17Ni2钢锻后回火硬度影响因素的主次排序为:回火次数>回火温度>回火时间>冷却方式,其中随着回火次数增加,硬度逐步下降,其余参数在试验参数范围内与硬度无明显正相关关系。在保温时间为240 min时,将回火温度升高至720 ℃,或在680 ℃下,将保温时间延长至720 min,进行一次回火,回火后空冷,硬度均高于3.5 HBS。在加热温度为680 ℃、回火时间为180~210 min,回火后空冷,回火3次可将硬度降低至3.6 HBS以下。  相似文献   
42.
粉末渗锌工艺是一种热扩散表面改性技术,将渗锌剂与钢构件在高温条件下接触,利用原子扩散作用,在构件表面形成一层合金保护层。作为一种工艺简单、环境友好的高效表面防腐处理工艺,粉末渗锌技术可有效改善金属材料的耐磨、耐蚀和耐氧化等性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首先分析了粉末渗锌层的形成机理,并重点讨论了渗层的组织结构;然后,综述了保温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合金元素等因素对渗层形成的影响。研究者发现,升高温度和延长时间有益于渗层厚度的增加,但要合理控制,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不仅使渗层性能变差,还会增加能耗和降低生产率。此外,通过调整渗剂中合金元素的添加量以及种类,能够改善渗锌层的性能,但各类元素的最佳添加量以及其对渗层的改性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目前,粉末渗锌生产中存在效率低的问题,在渗锌工艺中应用机械能助渗技术和纳米技术,可有效提高渗锌效率、改善渗层性能。最后,结合当前的研究现状,对粉末渗锌工艺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3.
针对我国当前推广应用的可视化远程干预智能化采煤模式进行了分析,介绍、总结了基于视频监控的远程干预综采智能化、以巡检机器人辅助的工作面智能化,以及基于惯性导航技术的综采智能导航等3个方向的技术发展情况,提出了当前可视化远程干预智能化采煤所面对的"看、动、想、稳"4个方面实际问题。分析了复杂开采条件下智能化采煤所面对的自适应技术和综采机器人技术2项技术难题,归纳出开采空间多元信息采集及交叉融合、智能化采煤决策基础理论、综采装备群智能化协作3个科学难题。围绕技术、科学难题,提出了智能化开采系统需要具备的4个基本要素,分别为:煤炭开采空间感知能力、智能分析及决策能力、自动执行能力、可靠及稳健运维能力,设计了以"感知、决策、执行、运维"为4个维度的智能化采煤系统架构。研究了关键技术待突破方向,包括开采地质环境增强感知技术、智能开采工艺分析决策技术、开采装备智能化技术、煤矿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开采系统智能运维技术、辅助生产环节智能化技术、综采智能服务等方面。最后,以国能集团神东榆家梁煤矿智能化采煤示范工程项目为例,开展了基于"透明工作面"的数字化采煤应用,初步实现了智能化自主采煤。  相似文献   
44.
3.2脱羟过程主要参数变化图5所示为熔制过程中SiO2疏松体平均温度(Ta)和平均孔隙率(φa)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疏松体平均温度的升高趋势和图3所示的顶面升温曲线保持一致。在10h时顶面温度为1 000℃,疏松体平均温度为997.5℃,两者较为接近。这是由于高温下辐射换热较为强烈,顶面的高温很快传递到疏松体内部。由于35h之前疏松体还未烧结,所以φa保持初始值不变。在35h以后,疏松体开始发生烧结,φa开始下降。当脱羟进行到76.3h时,疏松体全部烧结为石英锭,此后随着温度升高石英锭的孔隙率维持在设定的最低值0.01。  相似文献   
45.
运用正交试验和VIKOR法相结合,对7050铝合金等温锻造工艺参数进行了多目标优化。以锻造温度、变形程度、锻造速率、固溶时间为优化工艺参数,以成形件的抗拉强度、表面硬度、伸长率、晶粒尺寸为综合工艺优化目标。首先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数据样本,然后利用VIKOR法实现对工艺参数的优化。优化参数如下:锻造温度为400℃、变形程度为60%、锻造速率为15mm/s、固溶时间为2.5h。  相似文献   
46.
铝合金机壳是交流风机的重要零件,因而机壳压铸模是风机生产中最重要的工艺装备之一。针对双法兰机壳的压铸模涉及的3处分型面要求和长距抽芯时发生干涉的情况,依托实践验证和结构优化分析,获得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无飞边的定、动模和零失误的先复位机构的优化设计;采用高效低成本的螺旋槽浇口套成功解决中心浇口与内浇口的扭断问题。  相似文献   
47.
针对自制的可溶性L型包装薄膜(以下简称L膜)与在用的J-0010可溶性包装薄膜(以下简称J-0010膜)进行了一系列油溶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用量的L膜的溶油时间与J-0010膜相当;膜用量较高时,在实验温度(-20~20℃)下,J-0010膜的析出现象较严重;当膜的质量分数为0.25%~1.0%时,L膜溶液的浊度均小于J-0010膜,L膜溶液的黏度均高于J-0010膜;基础油中加入不同用量的J-0010膜及L膜时,倾点均明显降低;作为黏度指数改进剂时,L膜的稠化能力高于J-0010膜,剪切安定性(SSI)值也明显高于J-0010膜。  相似文献   
48.
罗库溴铵是一种新型的非去极化甾醇肌松药,广泛用于临床上的麻醉辅助用药。综述了目前已报道的罗库溴铵合成路线并作了初步的分析评价,展望了未来罗库溴铵工艺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9.
为解决氟钛酸钾生产成本高的问题,以含氟废液、氯化钾、钛铁矿为原料,开发了一种清洁生产氟钛酸钾新工艺。通过对钛铁矿浸取、氟钛酸钾合成过程进行条件试验,得出最佳工艺参数:钛铁矿浸取过程,含氟废液过量10%,常温加料,加料时间为60 min,加料结束后反应30 min;氟钛酸钾合成过程,氯化钾过量15%,常温加料,加料时间为60 min,加料结束后反应30 min。制得氟钛酸钾产品质量高于GB/T 22668—2008《氟钛酸钾》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50.
采用拉伸试验、电导率测量、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超厚7085铝合金板的时效制度。结果表明:最佳时效制度为110℃×6 h+160℃×9 h,该工艺下合金L、LT及ST向抗拉强度分别为524、516及513 MPa,屈服强度分别为489、483及477 MPa,伸长率分别为11.25%,10.25%及4.75%,应力腐蚀敏感因子值为198,满足标准AMS4403要求。合金板的显微组织由大量细小的亚晶及再结晶晶粒组成,时效析出相主要为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