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综合类   14篇
化学工业   61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58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51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把具有良好抗凝血性能的卵磷脂-肝素(Pc-hep)复合物插层进入蒙脱土(MMT)中,制备出一系列新型的PC-hep/MMT纳米中间体.通过XRD对纳米中间体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用复钙化时间曲线和溶血试验表征了纳米中间体的血液相容性,可以看出当随着材料的浓度增加,复钙时间曲线由陡峭趋于平滑;同时材料的溶血率都低于5%说明材料有很好的血液相容性,因此可以作为生物材料用于医用领域.  相似文献   
62.
采用氩等离子体辅助接枝改性方法在聚丙烯(PP)材料表面接枝水溶性高分子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衰减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AT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结果证明PP表面成功地接枝了PVP;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表面接枝PVP的聚丙烯表面水接触角相比于未改性的PP,降低了60.,亲水性得到有效改善.采用体外血小板黏附及乳酸脱氢酶实验(LDH)来评价改性前后PP的抗凝血性,评价结果表明表面接枝PVP的聚丙烯表面相比于未改性的PP有较少数量的血小板黏附和激活,表现出良好的抗凝血性.  相似文献   
63.
为改善端烯丙基-聚谷氨酸苄酯(A-PBLG)亲水性差和降解速度慢的缺点,采用紫外光交联法将亲水性和抗凝血性能良好的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DMA-PEG)引入A-PBLG制备出A-PBLG/DMA-PEG共聚物(PBLG-PEG),并对PBLG-PEG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PEG的亲水性和PBLG-PEG中PBLG结晶度的下降导致PBLG-PEG的亲水性和降解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血小板粘附实验和溶血实验研究结果表明PBLG-PEG比A-PBLG具有更好的抗凝血性能。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双齿围沙蚕抗凝血肽(anticoagulant peptides from Perinereis aibuhitensis,PAAP)的制备及其抗血栓作用。方法:以抗凝活力为检测指标,筛选最佳酶对沙蚕进行酶解。酶解产物经超滤、阴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得到具有最强抗凝活力的沙蚕寡肽,将此肽命名为PAAP并测定其急性毒性作用。采用角叉菜胶所致的小鼠尾部血栓形成实验、三氯化铁所致的大鼠动脉血栓形成实验及二磷酸腺苷(adenonisine dis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实验,研究PAAP的抗血栓作用。结果:选取碱性蛋白酶作为最佳酶对沙蚕进行酶解,经过分离纯化后得到一条氨基酸序列:脯氨酸-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赖氨酸(Pro-Val-Glu-Arg-Lys)。经测定,该寡肽的体外抗凝活力可达(1 320.0±20.3)U/g。PAAP的最大耐受量为11.0 g/(kg·d)且未出现小鼠异常及死亡现象,体内实验表明PAAP对小鼠尾部血栓的形成、大鼠动脉血栓的形成及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从双齿围沙蚕中提取出的抗凝肽PAAP具有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65.
为了改善医用聚氯乙烯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抗凝血性,采用新型肝素涂层技术对医用聚氯乙烯材料表面进行改性,研究了涂层中肝素的稳定性.利用聚乙烯亚胺-肝素结合的方法,将肝素涂层固定在医用聚氯乙烯材料表面.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测试,绘制肝素钠和聚乙烯亚胺 肝素复合物的标准浓度曲线,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医用聚氯乙烯材料表面肝素的含量,并计算肝素的脱落率.实验表明,在聚氯乙烯表面肝素与聚乙烯亚胺通过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结合,而且在聚氯乙烯面的肝素含量为944.1 μg/cm2,浸泡在生理盐水中700 h后,肝素的释放速率先快后慢,最终趋于稳定,其表面肝素脱落量仅为0.78%.这说明聚乙烯亚胺-肝素涂层改性的聚氯乙烯材料具有良好的肝素稳定性与极低的脱落率.  相似文献   
66.
磺化改性对聚醚砜力学性能和抗凝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磺化改性后聚醚砜的力学性能和抗凝血性能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 :磺化改性后聚醚砜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一些改善 ,抗凝血性能也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67.
以牛蒡根、茎、叶三个部位提取的多糖作为研究对象,通过PMP柱前衍生化法及苯酚硫酸法确定样品的单糖组成和总糖含量,并针对其抗氧化活性和抗凝血活性进行了进一步比较研究。牛蒡根、茎、叶三个部位的多糖中均含有不同含量的甘露糖(Man)、葡萄糖氨(GlcN)、鼠李糖(Rha)、葡萄糖醛酸(GlcA)、葡萄糖(Glc)、半乳糖(Gal)和阿拉伯糖(Ara),其中牛蒡根中Glc含量最高,其次为GlcA和Gal;牛蒡茎中主要有Gal、Glc和Ara组成;而牛蒡叶中也是主要以Glc为主,Gal和Ara次之。抗氧化活性实验中,在0~1.0 mg/mL浓度区间内,以抗坏血酸为标准品,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能力以牛蒡茎多糖最强、牛蒡叶多糖次之、牛蒡根多糖最弱,对羟基自由基(·OH)清除能力以牛蒡茎多糖最强、牛蒡叶多糖次之、牛蒡根多糖最弱,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还原能力以牛蒡叶多糖最强、牛蒡茎多糖次之、牛蒡根多糖最弱。抗凝血活性实验中,在0~0.3 mg/mL浓度区间内,活化部分凝血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均以牛蒡叶多糖最长、牛蒡根多糖次之、牛蒡茎多糖最短,牛蒡根多糖有延长凝血酶原时间作用,牛蒡叶和茎无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时间作用,通过对比发现三者抗凝血活性相差无几,并没有表现出良好的抗凝血活性。  相似文献   
68.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黑木耳多糖酰基化工艺,并考察多糖转化后的体外抗凝血作用。结果表明:采用对羟基苯甲酸作为最佳供体,酰基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转化温度55℃,底物与供体比例10∶1,多糖浓度0.50mg/mL,并在此条件下所测的转化率为27.26%。转化后的多糖抗凝血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69.
一般的高分子材料与血液接触时,在材料表面会形成血栓,无法满足抗凝血的要求。将肝素或类肝素物质通过适当的方法固定在高分子材料上,可以提高材料的抗凝血性能。对改善高分子材料血液相容性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叙述了肝素化/类肝素化高分子膜材料的特征与优势,重点介绍了肝素化/类肝素化抗凝血高分子膜材料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并对类肝素化高分子膜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0.
目的:获得具备抗氧化、脱羧酶抑制作用及更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的新型丹参素类药物。方法:设计了2-甲基取代丹参素衍生物,并以藜芦醛为原料,通过3步反应获得了该目标化合物。所采用的方法避免了氰化物的使用,增加了反应的安全性,并采用抗凝血作用研究评价了所获得的2-甲基取代丹参素衍生物的防治心肌缺血作用。结果:合成反应三步总收率29.1%,所得到的化合物经评价具备抗凝血作用。结论:获得了一种具备一定抗凝血作用的新型活性丹参素衍生物,为其产业化研究与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