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51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18篇
化学工业   27篇
金属工艺   30篇
机械仪表   28篇
建筑科学   60篇
矿业工程   67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24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9篇
冶金工业   9篇
自动化技术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制备了含硅量达到4.0%以上的高硅铁素体球墨铸铁,采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万能拉伸试验机研究了其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半宽高法测定了其铁素体基体的晶格常数.结果表明:含硅量为4.0%~4.1%时,高硅铁素体球铁的基体组织为全铁素体,石墨数量多、石墨球细小圆整;球铁的抗拉强度达到608~626 MPa,屈服强度为498~519 MPa,屈强比为0.81%~0.83%,伸长率为18%~21%.硅对球铁中铁素体具有显著的固溶强化作用,使铁素体基体的晶格发生畸变,含硅量为4.0%的球铁中铁素体的晶格常数比含硅量为2.6%时的晶格常数减小0.067%.  相似文献   
72.
为研究不同应力条件下深部煤体损伤演化规律及破坏机理,以平煤十二矿己15-17220工作面的深部煤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单轴压缩的实时CT扫描实验,结合细观统计损伤力学,提出了一种基于CT图像灰度值定义损伤变量的方法,定量分析了煤样单轴压缩过程中损伤演化规律。通过CT扫描实验、压汞实验和室内基本力学实验,建立了能够反映固体基质分布的深部非均质煤样的三维数值几何模型,进行了合理的网格划分,确定了不同材料组分的本构模型及其物理力学参数,在位移控制加载条件下开展了煤样单轴压缩的数值模拟,定性研究了煤样单轴压缩过程中的损伤演化规律及破坏机理。进一步,在单轴压缩数值模拟基础上,通过对煤样施加不同的环向应力,进行了5种不同围压条件下煤样三轴压缩的数值模拟,从应力-应变曲线形态、煤样破裂形态及破裂角大小等方面定性分析了三轴压缩条件下深部煤体损伤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单轴压缩数值模拟的应力-应变曲线及损伤演化特征与CT实时扫描实验得到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随着轴向应力的逐渐增加,煤样损伤依次经历了零损伤阶段、局部损伤产生阶段、损伤线性和非线性稳定增长阶段和损伤加速增长致使完全破坏阶段。试件最终破坏时其最大剪切应变率区域及塑性区都近似平行或垂直于煤基质和煤杂质的交界面,且损伤发生的两个主破坏面相互垂直。单轴压缩的整个过程煤样主要发生拉伸破坏,屈服应力后由于煤样的不均匀变形才发生剪切破坏。基于CT重构的煤样三轴压缩的数值模拟得到的损伤演化特征和经典的岩石损伤演化的6个阶段能够很好的吻合,煤样主要发生剪切破坏;随着围压的增大,峰值强度、扩容点应力和残余强度均逐渐增大,破裂角逐渐减小,破裂角与围压之间近似呈负线性相关。在数值模拟的网格划分、几何模型建立、材料参数和本构模型的选取以及应力应变的计算方法等方面做出了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数值模拟效果,能够消除实验样品差异性带来的影响,且能够直观准确地定性描述单轴和三轴压缩过程中的损伤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73.
74.
为了研究深部开采工作面前方煤体的渗透属性,首先基于典型开采方式应力路径进行了不同瓦斯压力下的深部煤体渗透率测试,然后根据渗透率升降速率和单调性对渗透率的演化过程进行划分,归纳出常规三轴加载和采动应力下煤体渗透率演化过程概化模型,最后结合三向扰动应力下的深部煤体渗透率模型与二次多项式拟合关系建立了深部采动煤体全应力–应变渗透率理论模型。结果表明:典型开采方式采动应力路径下深部煤体的应力–应变曲线不存在压密阶段;峰值应力之前和之后测点的渗透率增加率上升幅度较小,而峰值点的渗透率增加率上升幅度较大;常规三轴加载的煤体渗透率曲线呈“V”字形,相应的概化模型包括下降段、峰前缓升段、急升段和峰后缓升段;采动应力下的深部煤体渗透率曲线呈倒“Z”字台阶形,相应的概化模型可划分为峰前缓升段、急升段和峰后缓升段;建立的渗透率理论模型能够表征不同开采方式下深部煤体全应力–应变过程的渗透率演化。  相似文献   
75.
蠕变模型是描述岩石流变行为的主要形式。建立一个参数少、模拟性能好的岩石蠕变模型是岩石蠕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为此,从分数阶蠕变元件的物理意义出发,将材料的蠕变过程划分为弹性、弹性、黏塑性3个阶段,并通过引入变阶分数阶导数来描述这3个阶段。然而当载荷应力超过屈服应力时,岩石中微观裂纹会萌生、扩展和演化,导致蠕变损伤的积累并在黏塑性蠕变后期引起加速蠕变的发生。因此,考虑到损伤演化对岩石蠕变的影响,在加速蠕变阶段引入损伤系数来描述这一阶段应变的非线性增长。基于以上分析,在Scott-Blair分数阶元件和变系数分数阶元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变阶分数阶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并将模型拓展到三维情形。平顶山深部煤体三轴蠕变实验的分段拟合结果表明,基于变阶分数阶导数的蠕变模型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这也验证了将分数阶导数的变阶看作是一个阶跃函数是合理的、可靠的。此外,通过进一步的参数拟合,在现有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确定模型中的参数。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理论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材料的蠕变特性,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6.
研究GaAs基InxGa1-xAs/GaAs量子点(QD)的MBE生长条件,发现在一定的Ⅴ/Ⅲ比下,衬底温度和生长速率是影响InxGa1-xAs/GaAsQD形成及形状的一对重要因素,其中衬底温度直接影响着In的偏析程度,决定了InxGa1-xAs/GaAs的生长模式;生长速率影响着InxGa1-xAs外延层的质量,决定了InxGa1-xAs/GaAsQD的形状及尺寸.通过调节衬底温度和生长速率生长出了形状规则、尺寸较均匀的InxGa1-xAs/GaAsQD(x=0.3).  相似文献   
77.
随着工艺尺寸的缩小以及频率的增加,漏流能量将成为未来微处理器能量消耗的主要来源。其中,片上Cache存储结构将是整个处理器能量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降低漏流能量,组相联数据Cache中采用了分体的结构,通过使用位线隔离技术将那些未被访问的Cache存储体的位线进行隔离,使之进入低能耗状态。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数据Cache替换策略——ELSS。该策略充分考虑到访问数据Cache的地址具有较好的空间局部性,特别增加了对数据地址序列中的跨步访问模式的识别,用于指导Cache块的替换。通过将符合顺序模式与跨步模式的数据块尽量放在同一个存储体中,可以减少存储体的转换次数。实验表明,使用ELSS替换策略可以进一步减少位线隔离数据Cache使用LRU策略时9%的体转换次数,多节省8%的数据Cache能量消耗,而对性能的影响比使用LRU策略时小。  相似文献   
78.
随着工艺尺寸的缩小,漏流功耗逐渐成为制约微处理器设计的主要因素之一.Sleep Cache与Drowsy Cache是两种降低Cache漏流功耗的重要技术.基于统计信息的Cache漏流功耗估算方法(SB-CLPE)用于对Sleep Cache或Drowsy Cache进行Cache漏流功耗估算,根据该方法设计的Cache体系结构能够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实时估算Cache漏流功耗.通过对所有Cache块的访问间隔时间进行统计,SB_CLPE可以估算出使用不同衰退间隔时Cache的漏流功耗,从而得到使Cache漏流功耗最低的最佳衰退间隔.实验表明,SB_CLPE对Sleep Cache的漏流功耗的估算结果与HotLeakage漏流功耗模拟器通过模拟获得的结果相比,平均偏差仅为3.16%,得到的最佳衰退间隔也可以较好吻合.使用SB_CLPE的Cache体系结构可以用于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对最佳衰退间隔进行实时估算,通过动态调整衰退间隔以达到最优的功耗降低效果.  相似文献   
79.
不同开采条件下采动力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50,自引:8,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3种典型开采条件下(放顶煤开采、无煤柱开采与保护层开采)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规律,揭示了采动影响下工作面前方煤体支承压力峰值大小及位置的采动力学特征,获得工作面前方煤体所承受的采动力学应力环境条件,据此进一步开展了不同开采条件下煤体采动力学行为的实验研究。通过升高轴向应力的同时降低围压的方式来模拟长壁工作面前方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获得了3种典型开采条件下煤体破坏全过程的采动力学行为和应力集中系数,以及不同开采条件下煤体破坏时的支承压力、水平应力、变形等的差异,同时揭示了工作面前方煤体的采动力学行为与开采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80.
长壁工作面覆岩采动裂隙网络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宏伟  张涛  薛东杰  薛俊华 《煤炭学报》2011,36(12):1957-1962
以淮南张集矿1122(1)工作面为原型,制作了相似材料模型。结合分形几何理论研究了覆岩采动裂隙的分布及发育特征,并分析了覆岩采动裂隙长度与数量的分维与工作面推进长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采动裂隙总数随着工作面推进长度增大而增大,且在主关键层弯曲前,裂隙总数逐渐增多;主关键层弯曲后,导致采空区中部部分裂隙闭合,而新生裂隙则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