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4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84篇
电工技术   100篇
综合类   88篇
化学工业   201篇
金属工艺   62篇
机械仪表   135篇
建筑科学   143篇
矿业工程   56篇
能源动力   41篇
轻工业   271篇
水利工程   39篇
石油天然气   105篇
武器工业   13篇
无线电   197篇
一般工业技术   89篇
冶金工业   48篇
原子能技术   21篇
自动化技术   18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以苦瓜粉浸泡液为对象,分别添加乳酸锌、新甲基橙皮苷二氢查尔酮、γ-氨基丁酸、酪朊酸钠、全脂乳粉、阿魏酸、聚葡萄糖、三氯蔗糖、新地奥明、单磷酸腺苷,采用感官评定结合标签量值评估(general labeled magnitude scale,gLMS)法评价不同抑制剂对苦瓜粉浸泡液苦味、后苦味、甜味、后甜味、涩味以及特征风味的影响;通过模糊评判筛选抑制效果最佳的3?种抑制剂进行正交试验,评价复合抑制剂对苦瓜粉浸泡液苦味及后苦味的影响。结果表明,10?种抑制剂对苦瓜粉浸泡液的苦味、后苦味、涩味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新甲基橙皮苷二氢查尔酮对苦味、后苦味抑制作用最强;乳酸锌对后苦味、γ-氨基丁酸对苦味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酪朊酸钠对涩味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三氯蔗糖、聚葡萄糖、酪朊酸钠、全脂乳粉会增加整个体系的甜味及后甜味。以乳酸锌、新甲基橙皮苷二氢查耳酮、γ-氨基丁酸3?种抑制剂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1?g苦瓜粉添加0.60?mg新甲基橙皮苷二氢查耳酮、3.98?mg?γ-氨基丁酸、4.46?mg乳酸锌时,苦瓜粉浸泡液苦味和后苦味可以从明显降低到基本察觉不到,且苦瓜特征风味保留较好,无其他异味存在。  相似文献   
992.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泥页岩层系排烃效率及其含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页岩层系的排烃效率是当前页岩油气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也是评价页岩油气资源潜力的关键参数。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泥页岩层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了长7段泥页岩层系的排烃效率并探讨了泥页岩层系中不同岩性的含油性及其页岩油意义。中等成熟度阶段(Ro=0.8%),Ⅰ型有机质泥页岩的排烃效率在33%~37%,Ⅱ型排烃效率在16%~26%。成熟度较高阶段(Ro=1.1%),Ⅰ型有机质泥页岩的排烃效率在64%~67%,Ⅱ型排烃效率在54%~58%。在综合考虑不同类型岩性的含油性、滞留油族组分特征、气油比及滞留油流动性等地质因素后认为,成熟度较高的长7段泥页岩层系中(Ro=1.1%)游离烃含量和OSI指数高的砂岩段和粉砂质泥岩段等可作为页岩油勘探开发的有利目标。游离烃含量和OSI指数较高的块状泥岩段可作为页岩油勘探点潜在目标。黑色页岩段(或纯页岩段)因受若干地质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制约其成为研究区内页岩油勘探的有效目标。块状泥岩段可作为页岩油勘探的潜在目标;而黑色页岩(或纯页岩段)因受若干地质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制约其成为研究区内页岩油勘探的有效目标。  相似文献   
993.
一种新的倒车雷达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种新的方法在单电源供电的情况下可提高倒车雷达系统的量程.使用CX20106红外接收芯片对接收的超声波进行放大,滤波,整形.分析导致超声波测距误差的原因,对温度引起的误差进行补偿.AT89S52单片机作为控制单元,低功耗字段型液晶屏作为显示部分,语音电路进行报警.  相似文献   
994.
张璠  赵有文  董志远  张瑞  杨俊 《半导体学报》2008,29(8):1540-1543
研究了In掺杂n型zno体单晶的化学气相传输法生长和材料性质.利用霍尔效应、x射线光电子能谱、光吸收谱、喇曼散射、阴极荧光谱等手段对晶体的特性和缺陷进行r分析.掺In后容易获得浓度为1018~lO19cm-3的n型ZnO单晶,掺人杂质的激活效率很高.随着掺杂浓度的提高,znO单晶的带边吸收和电学性质等发生明显的变化.分析了掺In-ZnO单晶的缺陷及其对材料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制备溶致液晶模板对天然色素分子进行分离纯化是一种高收率、低成本、操作安全、适于天然色素工业化生产的新型分离纯化技术.本文论述了通过制备孔雀草脂溶性类胡萝卜素溶致液晶模板,分离纯化该色素的技术方法,同时还分析并提出了制备溶致液晶模板对天然色素分子进行分离纯化的机理假设-化学反应模板理论.  相似文献   
996.
本研究观察了鹰嘴豆膳食纤维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抗氧化水平的影响,为鹰嘴豆保健功效研究提供参考依据。40只雄性SD大鼠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高脂血症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高脂模型组,鹰嘴豆膳食纤维高(30 g/kg高脂饲料)、中(15 g/kg高脂饲料)、低(5 g/kg高脂饲料)3个干预组。高脂模型组继续喂以高脂饲料,干预组分别喂以含不同含量鹰嘴豆膳食纤维的高脂饲料。干预7周后,处理动物,分别测定各组大鼠体重、肝重、附睾周脂重,血清血脂水平及氧化应激水平。结果表明:与高脂模型组相比,鹰嘴豆膳食纤维组体重增量、肝重、附睾周脂重均有下降,其中体重增量以干预第5周高剂量组下降最为明显,降低:29.34%,高中低各剂量组附睾周脂重分别降低:33.81%,17.28%,21.86%,但肝重降低无统计学差异;血脂方面,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值高剂量组降低:51.52%,40.45%,总胆固醇(TC)值以中剂量组最优,降低:34.31%,高密度脂蛋白(HDL-C)高剂量组升高42%;在抗氧化能力方面,中剂量组丙二醛(MDA)含量降低40%,高剂量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分别升高54%,55%,且T-SOD、GSH-Px升高呈现剂量相关性。可见鹰嘴豆膳食纤维具有降低高脂血症大鼠体质量,调节异常血脂作用,而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提高高脂血症大鼠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97.
桦褐孔菌水提物对小鼠的急性经口毒性作用,采用霍恩氏法,记录小鼠死亡情况,并分析体重变化、脏器比重、谷丙转氨酶活性(ALT)、谷草转氨酶活性(AST)、尿素氮(BUN)、肌酐(CRE)含量,进而对桦褐孔菌水提物的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桦褐孔菌水提物对小鼠的经口毒性LD_(50)10.00 g/kg·BW,存活小鼠活动正常,体重、脏器比、ALT、AST、BUN、CRE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桦褐孔菌水提物属实际无毒级物质,且具有一定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8.
以芯吸高度与滴水扩散时间为吸湿指标,以蒸发速率和透湿量为排汗(快干)指标,分析了不同织物的吸湿排汗性能。选择氩气等离子对仿棉提花色织物进行改性,分析了等离子处理功率(档位)和处理时间对吸湿排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仿棉提花色织物中除紫色织物外,经纱纤维或经纬纱纤维均具有中空截面,整理前均具有较好的快干性能;氩气等离子改性能显著提高织物的吸湿性能,中空纤维截面未发生变化;三种织物经功率2档的氩气等离子处理0.5 min、1 min和22 min后,均达到GB/T 21655.1-2008吸湿速干机织类产品的吸湿排汗要求。  相似文献   
999.
以大米和糙米为原料,分析比较了大米和糙米挤压膨化前后理化和营养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大米和糙米挤压膨化后其水溶性指数和吸水性指数显著提高,大米分别提高了13.9倍1.32倍,糙米分别提高了5.4倍1.45倍,而其Carr指数和Hausner比显著降低,大米分别降低了14.93%和5.6%,糙米分别降低了39.14%和20.83%。脂肪含量显著减少,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性的变化,还原糖和糊化度显著的增加,大米分别增加了6.68倍和46.73%,而糙米分别增加了11倍和72.97%。同时,挤压膨化降低了米粉的亮度,使其颜色变黄。总的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降低,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在核电厂控制室系统环境中操作员存在人为失误的风险,对影响主控制室操作员警觉性的各种因素分析,提出控制室系统环境设计建议,旨在提高操作员警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