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6篇
  免费   488篇
  国内免费   432篇
电工技术   395篇
综合类   472篇
化学工业   441篇
金属工艺   255篇
机械仪表   238篇
建筑科学   229篇
矿业工程   150篇
能源动力   103篇
轻工业   251篇
水利工程   142篇
石油天然气   103篇
武器工业   58篇
无线电   40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24篇
冶金工业   125篇
原子能技术   47篇
自动化技术   85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322篇
  2007年   341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医院耗材数量多、种类复杂导致的科室耗材管理琐碎繁杂问题。本文提出基于人工智能调度及智能柜分类管理的医院科室耗材精细化管理方法。利用大数据方法建立医院科室耗材数据库,分段拟合控制数据库信息,通过空间资源优化分配方法重组数据,构造医院科室耗材的智能柜,智能分类识别医院科室耗材,提取医院科室耗材信息的统计特征量,规则化调度和自动更新医院科室耗材管理信息,实现医院科室耗材的精细化管理和评估。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实现医院科室耗材精细化管理,分类性能较好,精细化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2.
倪先哲  殷祺  王刚  李雨轩  桂波 《净水技术》2020,39(1):94-97,103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东太湖水质日趋恶化,给常规处理增加了很大的处理难度。针对水源污染问题和给水深度处理的需要,开展了超滤-纳滤双膜组合工艺处理东太湖原水的中试研究,考察双膜工艺对出水水质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超滤-纳滤双膜工艺对水质常规指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CODMn和TOC的去除率分别为91.7%和90%;对荧光类物质的去除主要表现在对芳香族蛋白质、类富里酸物质、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去除;此外,双膜组合工艺对小分子二甲基异莰醇(2-MIB)和土臭素(GSM)的去除率分别为70%和77%,表明该工艺对水中主要致嗅物质具有良好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3.
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 ILs)被视为化工中传统溶剂的优良替代物,使用它们作为溶剂吸收可凝性气体时,具有溶剂损失少、无腐蚀和稳定性强等优点。一些ILs具有很强的吸水性,所以在气体干燥领域ILs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用于预测气体在ILs中溶解度的预测型分子热力学模型和气体在ILs中的实验测量方法,具体分析了ILs对CH4、CO2等气体的干燥机理和工艺,最后对ILs用于气体干燥的基础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依据《浓香型白酒》国家标准(报批稿)中的检测方法,基于气相色谱法(GC),通过对气相色谱条件的优化,建立了适用于浓香型白酒中己酸含量测定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精密度试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317%~3.532%之间(n=6),加标回收率在96.1%~102.9%之间,结果证明该方法可用于准确测定白酒中的己酸含量。  相似文献   
5.
6.
专利规避设计需从现有专利中遴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目标专利,以提升技术起点。针对设计领域的海量专利信息,提出了专利质量多指标主客观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专利书目信息与专利质量存在的正相关关系,甄选存活期、权利项数、同族专利数、引证数和被引证数等书目信息指标,构建了专利质量多指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升了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出将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均方差决策法相结合的主客观赋权法,确定专利质量评价指标权重,既保证了评价的权威性,又减小了个人偏见与从众妥协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基于质量评价模型遴选目标专利的过程模型,并通过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模型对遴选具有核心竞争力专利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具有较强适应工况变化能力的上游泵送机械密封,以微间隙内流场的CFD计算为基础,建立涉及多工况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综合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和密封特性确定了优化变量及其取值范围、工况参数取值范围和优化目标。应用模糊集理论确定不同工况下的液膜刚度和泄漏量的权重因子,并研究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优化结果的影响。基于穷尽搜索法和遗传算法对密封进行优化设计,对比分析2种优化方法得到的优化结果,并对优化前后的密封润滑膜流场特性进行BVF诊断分析。优化研究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很好地拟合了液膜刚度、泄漏量随槽型参数变化的函数关系;2种优化方法都能提高密封性能,但遗传算法优化比穷尽搜索法优化能获得更好的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8.
考虑到电网负荷与诸多因素有关,设计了一种带有温度、气象、日期类型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负荷预测模型。为了提高该模型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改进果蝇优化算法优化广义回归神经网络(IFOA-GRNN)的方法,即在利用果蝇优化算法(FOA)进入迭代寻优时,通过改进搜索距离优化该算法的性能和稳定性。利用改进的FOA优化GRNN的光滑参数,然后利用训练好的预测模型对甘肃省某地区进行了短期负荷预测,并与FOA-GRNN和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模型结果进行了误差比较。结果表明, IFOA-GRNN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够满足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不同产地扁形绿茶的品质成分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系统和全面地了解扁形绿茶的品质特征,分析来自湖北大悟、浙江磐安、安徽歙县、贵州湄潭、四川峨眉山5个产地扁形绿茶样品的感官品质、色差以及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咖啡碱、可溶性糖等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龙井茶干茶L1值(亮度值)与b1值(黄蓝色度值)分别达到38.20和19.35,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4个产地的扁形绿茶,大方茶茶汤L3值最高。大方茶和湄潭翠芽平均水浸出物总量超过48.00%,显著(P<0.05)高于孝感龙剑茶、龙井茶及竹叶青茶。湄潭翠芽的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均最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以孝感龙剑茶最高。基于各品质成分的相对含量建立的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成功区分了5个产地的扁形绿茶样品。同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变量重要性因子值筛选到11种关键成分,分别是干茶E1(综合色差值)、干茶a1(红绿色度值)、干茶b1、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咖啡碱、游离氨基酸、茶汤a3、茶汤b3、茶汤L3、茶汤E3,可作为区分5个产地扁形绿茶的品质指标。本研究结果将为扁形绿茶加工工艺和品质提升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Bacterial infection is one of the top ten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globally and the worst killer in low-income countries. The overuse of antibiotics leads to ever-increasing antibiotic resistance, posing a severe threat to human health. Recent advances in nanotechnology provide new opportunities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in bacterial infection by killing germs without using antibiotics. Antibiotic-free antibacterial strategies enabled by advanced nanomaterials are presented. Nanomaterials are classifi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mode of action: nanomaterials with intrinsic or light-mediated bactericidal properties and others that serve as vehicles for the delivery of natural antibacterial compounds. Specific attention is given to antibacterial mechanisms and the structure–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Practical antibacterial applications employing these antibiotic-free strategies are also introduced. Current challenges in this field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are presented to stimulate new technologies and their translation to fight against bacterial inf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